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埃尔森纳:坚守乃军刀本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青

  20世纪80年代,一部叫做《马盖先》的美国电视剧红极一时,这部电视剧的主角马盖先是一位特种兵密探,他就好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军刀”一样,既懒散又能干,能屡次成功地对付暴徒、间谍,乃至科学狂人,甚至一次又一次地拯救世界。更有意思的是,这位马盖先从来不带枪,他唯一的武器就是维氏生产的瑞士军刀,在这部戏中,马盖先用瑞士军刀拆炸弹,撬锁,几乎无所不能。
  还有一次偶然事件让瑞士军刀站得更高。1983年,一位德国宇航员乘坐航天飞机,并在空间站里完成72项试验,而这项实验的过程将通过卫星转播到全球。但是当宇航员打开工具箱时,突然发现所带扳手的型号有误,就在这个时候,这位宇航员镇定自若地拿出了瑞士军刀,并用其中藏着的扳手顺利解决了问题,随后又使用改锥、刀片等等。这次太空实验,更是让瑞士军刀的形象大大深入人心,世人甚至给它起了一个绰号:无敌的空间杂务工。
  然而,对于《马盖先》这部电视剧以及航天实验,维氏自始自终没有投资一分钱,这就是百年品牌的精髓所在,若想不投广告,就需要提高产品的硬件水平。
  如今,瑞士军刀的样式可谓千奇百怪,有嵌上手表的,有装上U盘的,还有装入MP3的,甚至有将瑞士军刀变成名片大小的卡片随身携带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维氏不仅革新了军刀的形式,更迈出了军刀的本业,从军刀扩展到箱包、手表甚至香水和户外装备等等领域。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瑞士军刀从家庭作坊成长为跨国集团,从单一品种发展为250多种工具组成的实用生活品,又从实用生活品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品。而其经久不衰的奥秘就在于默默传承着祖辈留下来的这种对顶级品种的管理理念。
  这种理念的缔造者正是卡尔?埃尔森纳(Karl Elsener),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他家在瑞士施维茨村庄经营帽毡作坊。埃尔森纳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他对做帽子俨然没有兴趣,而是喜欢刀,并立志要成为一名技艺精湛的刀匠。
  1884年,24岁的埃尔森纳在家乡开设了一家工厂,他把家里的起居室改装成车间,生产的产品就在自家的毡帽店里出售。然而,瑞士当时的刀具商,都是零零星星的作坊式生产,完全没有拿下大单的实力。所以瑞士军队就不得不从德国索林根采购士兵所需的刀具。
  面对德国刀具商的强势,埃尔森纳于1890年集结了同自己一样的小刀具商,成立了瑞士刀具行业协会,力争为瑞士军队制作刀具,抢过德国的订单。
  然而,事态的进展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顺利,毕竟德国公司像正规军,而他们则更像游击队。风风火火死撑了一年,25个刀具商只剩了埃尔森纳一个人,也就在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仍旧坚守着行业协会。
  转机终于在1897年出现了,埃尔森纳发现瑞士雇佣军外出作战时,士兵为了轻装,无法携带更多的工具,但是必须随时随地应对复杂的生存环境,于是埃尔森纳就敏锐地感觉到,军官和士兵们需要一种更为精密、更为复杂的随身用具,所以他尝试着发明一种小刀,尽可能在最小的空间内发挥出更多的功效,而它就是瑞士军刀的前身。
  埃尔森纳的产品第一次变得炙手可热。随后,它又不断推陈出新,这次加个钳子,下次加把镊子,刀于是也越来越厚。创新之余,埃尔森纳也得到了天大的好消息,1909年瑞士政府允许埃尔森纳在产品上打上瑞士十字国徽的标记。可以想象,一个企业将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徽镶嵌在自己的产品上可谓是莫大的荣耀。
  也就在这一年,埃尔森纳的母亲去世了,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埃尔森纳将自己母亲的名字维多利亚注册成了自己的商标,而埃尔森纳的军刀由此就被世人称作维氏军刀。
  如今,这把长不到10厘米、宽不到3厘米的瑞士军刀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形象、一个符号、一种品质、一个象征,而军刀的工厂一直也没有接受在海外开厂的邀请,一直坚守在瑞士施维茨山谷当中,成为那里忠实的看门人,而这种坚守也成就了维氏军刀的百年之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06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