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FDI东西部差异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政浠

  摘要:我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通过分析FDI区域差异情况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显示出FDI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中西部数量相对较少,而省际迁移人口也主要迁往沿海一带省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迁出人口多,而迁入人口极少。通过这些FDI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研究,为国家人口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合理的依据和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人口流动;区域差异
  中图分类号:CF9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015-03
  
  一、绪论
  我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较多的一个国家。目前,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地域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状况,东部地区的FDI占全国比重的90.32%,西部地区为3.45%,而且这种失衡的资本地域分布格局对东西部经济差异扩大有直接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中国出现了人口流动狂潮并逐年升高,90年代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流动大潮。人口流动反映了一个社会的进步水平,当代中国出现的人口自西向东的流动狂潮也是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必然现象,这种现象与外商直接投资有直接关系。FDI是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缩写,直译为外商直接投资,自改革开放外资逐渐涌入中国以来,对中国经济的推动起到了不小的作用。IMF将其定义为:“为在一个国外企业获得持久利益而进行的投资,其目的是为了在该国外企业的管理中拥有实际发言权。”①而OECD对FDI的定义是:“外国直接投资是一个国家的居民(直接投资者)对在其所在国之外的另一个国家的居民(直接投资企业)进行的以获得持久利益为目的的活动。持久利益的含义是直接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关系,直接投资者对企业有重大的影响。”②人口流动是人口在短期离开后又返回原居住地的现象,一般指离家外出工作、读书、旅游、探亲和从军一段时间,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在《人口学刊》中,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的范力达(2002)的《外国对华投资的地区分布及其对人口迁移和区域发展的影响》一文,对外资在华的分布格局和外资对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做了详细的研究,对外国投资的区域差异对区域间人口迁移的影响的现状和原因做了简单的分析研究。
  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重庆大学的刘渝琳、彭熙老师(2001)的论文《托达罗人口流动理论对西部地区人口流动的启示》,针对西部地区劳动力素质低下,大量的高素质人口流向中东部地区的现实问题,借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及投资――收益比较分析理论,提出确立合理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定价才是西部地区“回流”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关键。
  在国外学者中,日本东京农工大学若林敬子(Wakabayashi, Keiko)和冯文猛(2004)对中国近年的人口流动问题进行了多视角的深入研究和报告。2004年以来,他们与国内多家研究机构合作,选择北京、上海、广东作为三大主要流入地区和四川省作为最大流出地区进行了多次大样本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流动人口的生活状况以及人口的大量流出对中国农村家庭以及农村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他们的研究以描述现象和总结影响为主,但在追根溯源探索人口流动现状原因(FDI)方面没有研究。
  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罗伯特鲍德温(1994)的论文《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和相对工资的影响》,通过经济学分析探求了贸易与FDI的变动以及就业与工资的变化。审查了最近关于贸易和FDI对就业影响的研究结果,以标准贸易理论评估了有关贸易和其他因素的实际证据,并且这些因素解释了近年来相关工资的变化情况。本文也总结了相关政策制定的选择。
  三、FDI的区域差异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分析
  外商在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往往从自己的经济利益出发,为了寻求利润的最大化选择投资的区位和行业。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在中国的投资重点集中在东部沿海,呈现了自东向西递减的不平衡分布;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外国投资在我国投资中占有可观的比重,对我国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当然也会对人口的流动起到巨大的牵引作用。这样,FDI能够创造具有吸引力的岗位在哪里,人口就被吸引到哪里。FDI的地区分布将会决定人口的流动方向,这样,FDI的东西部分布不均对人口流动的影响问题就转化为FDI是如何制造就业岗位来吸引人口流动这一问题。学者们长期以来关注的FDI的就业效应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区域劳动力的转移直接体现出来。外资大量流入东部,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并且制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引导着外资投入量少的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流向东部,从而就业机会成为影响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
  (一)FDI的区域分布和人口流动状况
  表1是1995―2000年间各省、市、自治区的外商直接投资状况和省际间的人口迁移。净迁移表示地区的人口流入量减去人口流出量。在FDI投资量大的东部地区,净迁移都为正,而且某些省份数字还很大,如北京FDI为100.53亿美元,净迁移为167.25万人。东部沿海地区如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的FDI和净迁移数据都很大。西部地区如四川、重庆的FDI的投入量很少而且净迁移量为负,而且人口迁出量远远大于迁入量,处于人口流失的局面。FDI在中国地区分布的不均衡即在东部地区的倾斜与人口流动的趋势极其一致。
  (二)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
  1.政策因素
  现今人口流动现状首先应该归功于我国的户籍制度的逐渐宽松。建国以来,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第二阶段,1958―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半开放期。在1958年以前的松散人口流动的管理下,人们可以自由迁徙。可是,在1958年1月9日,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出台,这个条例以法律形式限制了城乡间的人口流动,分隔了城市和农村,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形成了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模式”,并且留下了严重的弊端,使人口明显缺乏流动性。
  1998年7月22日,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户籍管理制度开始有所松动。虽然我国现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并不是完全开放的,但是相对宽松的对人口流动的管理为人口的合理流动、劳动力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分配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基础。自改革开放以后,东部地区靠着政策上的优势首先富裕起来,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自此区域间的工资水平开始拉大。在这种背景下,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一部分劳动者开始由收入低的地方流向收入高的地方,这是一种利益驱动性流动。因为东部的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和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有些地区的差距高达一倍以上。正是这种较大的收入差距引导劳动者由低收入地区向高收入地区流动。
  2.经济因素
  首先,获取就业机会的机率。在工资水平高、失业率较低的情况下预期工资率高,或者说,一个地区工资水平不高,但是比较容易就业的话,那么人口流入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在FDI密集的东部地区,外资企业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外资主要集中投资制造业,大量的就业机会可以吸引人口的流动。

  其次,地区间工资的差异影响人口流动。在社会中只要有差距的存在,人们就会在地区间流动,以消除差距实现自我效用的最大化。FDI在东部地区的集聚以一定的方式提高了当地的工资水平,并以此吸引人口流动。
  再次,城市化进程影响人口流动。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逐渐变化并优化,但是,即使国企的自主经营权扩大,其经营管理仍然没有脱离政府的行政干预。在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还不能自由录用外地户口的民工。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说,国有企业在经济中占的份额越小,市场化程度越高,劳动力的供给关系就越自由,所以在FDI集中度高的东部地区拥有较高的市场化程度,才能不断地吸引着以务工为目的的人口流入。
  (三)FDI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引起人口流动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从多方面影响着中国经济:改善劳动力就业状况,促进技术进步,解决固定资产投资的问题和对产业结构和工业产值影响的问题。随着利用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利用外资成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外商投资经济工业产值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1990年以前,乡镇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增长点,但1990年后,外商投资经济成为继乡镇企业之后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增长点,地区利用外资规模的差距不断扩大,也成为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最重要影响因素。FDI的分布不均对我国的区域经济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大约有90%是由外商直接投资引导的。通过增加资本的形成、扩大出口和创造就业等途径,推动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提高了该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有利于改善投资的外部条件,产生集聚效应,更有利于外资的进一步深入,这样,外资的投入和东部地区经济形成了良性循环。西部地区刚好相反,只是在西部大开发的大环境下才开始逐步有了外资的引入,但是增长缓慢,在改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所起的作用并不突出。东部地区由于外资的引入也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当地的工资水平。FDI所带来的东部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效应的结果,还成为了影响人口流动的决定性因素。
  (四)FDI影响工资水平引起人口流动
  FDI在流入中国以后,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当地的就业率。外资企业在工资水平上要比内资企业高得多,这提高了当地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劳动力和资本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在中国特殊的发展情况下,资本要素主要是FDI通过作用于经济发展的良好成果影响了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外资从进入中国开始,只能根据政策的引导在东部沿海地区扎根,在东部地区提供优越的岗位和优渥的工资水平,而且,外资企业要求的员工素质非常的高,仅仅是本地的劳动力恐怕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引起人员流向东部沿海地区。加之,开放东部沿海地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也决定了区域间人口流动的方向,20世纪80年代初对沿海14个城市的开放政策和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特区和开发区都吸引着人员向西部流动,民工潮也流向了这些方向。直到现在,这种迁移的趋势仍然保持下来。归根结底,FDI在中国三大区域(东、中、西)的分布不均决定了中国省际的人口流动。
  四、相应的对策建议
  针对FDI的区域分布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人口流动的影响,提出了三点相应的政策建议,具体如下:
  (一)政策手段合理引导FDI,引导人口的合理流动
  FDI本身可以不断地创造新经济部门和新的就业岗位,而且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但是FDI的分配效应并非整齐地扩及到每个区域,所以合理制定政策引导FDI的流向,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剩余资本结合我国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财富,使各个区域经济逐渐协调发展。
  由于外资认为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些地方市场限制多、投资成本高、人力资源质量不高,所以投资热情仍旧不高。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首先国家要对西部地区的自身环境进行了大力的投资,如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吸引人才投入到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之中。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第一,税收优惠;第二,西部地区外商投资领域的扩大化;第三,增加外商投资西部地区的渠道;第四,放宽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条件,为外商投资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优惠政策。只有将这些政策实实在在地落实下去,才能真正吸引和保持FDI在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改善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外迁、生产要素外流、就业萎缩和经济地位下降的状况。利用外资的内移,吸引人口回流到中西部地区,可以缓解东部地区资源紧缺的状况,平衡人口分布,拉平不均衡的区域经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二)西部大开发引进外资
  受到经济水平和本身自然条件的影响,FDI在选择投资区域的时候仍然很少将资金投入到中西部地区。东西部开发起点根本不同,而且西部地区一直比东部地区综合素质差,所以西部大开发将成为一个困难的工程。西部大开发不仅仅需要自身条件的改善,也需要国家优惠政策的大力扶持。针对如何吸引FDI流向西部地区,不仅仅需要同东部发达地区同样条件的基础设施的支持和税收优惠,为外来资本提供优越的投资环境,实行特殊的税收优惠,对高科技企业进行专项的资金扶持等,还需要实施一些特殊的鼓励政策,如在间接融资方面,当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时候应该让它们优先进入西部地区。并且为了吸引优秀人才往西部地区流动和保住西部高素质人才,可以允许外资在西部地区创办新的大学或者允许外资对西部地区现存的大学进行外资重组和改制。
  (四)实施人力资源战略
  将FDI逐渐吸引到西部地区,不仅仅可以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且外资可以给企业带来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以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对于西部的教育也可以起到推动作用。但是,不应该将眼光局限在期望外资的引入改善西部的人力资源质量,还应该实施自己的人力资源战略,通过西部地区人力资源软环境的提高吸引外资的流入,进而引导人口自东向西的回流。首先,应该对西部农村地区进行大力的教育投资,实行义务教育,使西部地区的孩子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针对文盲和半文盲,应该大力加强扫盲工作,开设免费的辅导班和夜校。除了基础性教育,还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化职业技能教育,强化就业后的继续教育,为FDI企业的流入提供充足优质的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 卢平.FDI的区域就业效应[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2] 范力达.外国对华投资的地区分布及其对人口迁移和区域发展的影响[J].人口学刊,2002,(6).
  [5] 吴晓芳,冯德连.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区域的比较研究――以东中西部地区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2008,(1).
  [4] 杜鹰.区域发展与政策――2006年中国-欧盟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文集[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5] 刘渝琳,彭熙.托达罗人口流动理论对西部地区人口流动的启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5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