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中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覃美绒,吴 昊

  摘要:世界旅游经济的发展既为地方旅游资源的开发及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地方高等旅游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如何能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实用型人才,适应地方国际旅游发展的需要,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要适应国际旅游发展的要求,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提出高校双语教学中旅游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实用型人才;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257-02
  
  一、研究背景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际旅游发展的大环境。对旅游高等教育而言,双语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打开了另一扇了解旅游客源地文化的窗口。旅游高等教育的产品――旅游人才必须真正基于旅游客源地的社会文化背景,深挖旅游市场需求,发展中国的旅游业。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发挥地域优势、创新旅游高等教育、加快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需要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决定双语教学应强调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的涉外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注定了旅游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实用型旅游人才。
  (一)适应旅游业自身的发展需要
  利用目的语(英语)作为媒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选定几门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同时辅以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有关旅游企业、实习实训基地、社会培训机构等形成的大旅游教育环境,拓宽学生的语言摄入、演练环境,进而充分实现双语教学的价值。同时我们还发现经过旅游企业半年实习的学生比没有经过实习的学生更加欢迎和适应双语教学。因此,高校旅游专业从长远的发展战略考虑,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断积累经验,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优势和品牌。
  (二)旅游学科和旅游教育发展的需要
  旅游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最先出现于发达的欧美国家,中国的旅游学科和旅游教育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相对于国外的发展还比较落后,无论是旅游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完善还是旅游教育的发展都仍然需要从国外借鉴大量的经验。此外,旅游学科强调实践性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旅游教育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科研创新能力(包括信息收集、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包括计算机操作、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双语教学对上述能力的培养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双语人才是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基于培养双语人才的目标,进行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本身应该具备鲜明的实用特色,与旅游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对于纯粹理论及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不能否认母语教学更有助于学习者的深入理解和深化学习。而选定实用性强的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既将语言教学融入专业教学,又把实践特色导入教学环节,有助于提高旅游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质量。
  (三)毕业求职的要求
  传统的旅游教育模式将专业教育和语言教育相分离,使旅游高等教育在相当程度上无法满足行业发展对双语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旅游人才,尤其是占到35%的旅游各专业本科层次的毕业生,因为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职业生涯的落差,导致旅游人才的流失[1],从而造成旅游本科生就业率较低,生源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在中国,已有几家顶尖的跨国公司把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如宝洁公司、麦肯锡咨询公司等,这些公司在挑选新员工时都强调毕业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和基础英语的运用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一般初期的就业单位基本为旅行社与酒店。在参加国际旅行社和酒店招聘面试过程中,学生发现对旅游服务的专业英语词汇要求很高。从学生毕业求职的要求,说明社会对大学生在旅游服务领域的英语实战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三、双语教学中旅游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为实现中国旅游专业人才和语言人才的“合二为一”,应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主要环节着手,采用符合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特色和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课堂教学
  旅游专业双语教学实施的渠道主要是课堂教学,有时还辅之以课外活动。旅游专业双语教学要真正落到实处,课堂教学就必须成为双语教学的主渠道。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实施的应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根据双语教学的内容和任务,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双语教学是对传统语言教学和专业教学的充分整合,体现的绝不仅仅是教师用外语单向传授专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双语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强调师生间通过语言交流进行充分互动,即双语教学应强调教学的双向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组织课堂讨论、对练、团队作业、角色扮演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设计一个案例(如何接待安排某个客源国的游客来华旅游的日程和饮食)解决旅游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具体方法可以采用 “师生问答―互动式教学模式”
  1.课堂内容问题化。在“师生问答―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就要选择适当的媒体设置问题情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在精心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增强其问题意识。在此基础上,再采取引导、点拨、释疑、评价等多种教学手段,促使其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例如,《客源国概况》双语课堂上可以问学生:Based on the 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histor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Japan and China,what kind of tourism products can be developed to attract more Japanese visitors to china?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见解来回答这个问题。
  2.创设情境,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所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呈现的普遍特点是基础一般但较其他专业学生而言,内心向学,很有个性,不受拘束,所以在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上,教师的灵活变通非常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和思维活动方式的信息反馈,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深化和总结提炼。通过设置教学问题、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促进其问题意识的形成并不断得到深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重新定位教学方式,不能将双语教学课程变为专业英语课程,否则教师、学生将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英语语言本身的讲解与理解,而无法顾及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造成本末倒置的现象。这样讲课也加重了教师的备课负担,收效并不好。因此,经常创设活动让学生开动脑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非常有效。
  3.注重理论功底,培养创造性思维。扎实的知识基础是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但有了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知识的广博性与创新性思维“顿悟”性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此,设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补充一些英文的阅读材料),并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多让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为实现更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双语教学还应当借助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或设施。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可以展示很多异国风情的图片,学生可以根据图片来描述该客源国的情况。教师通过建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既可以实现课堂教学资料和资源共享,还可以建立专业外语词汇库、参考资料库、课后辅导站等多个教学板块,甚至能够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和学习状况调查。此外,还应当积极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各种外文形式的影视、广播、板报、沙龙、讲座、竞赛等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实践教学
  旅游产业发展对旅游人才实践和应用能力的要求,仅仅依托课堂教学是无法达到的,还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行,尤其对双语教学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在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的同时,还应该辅助以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语言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高校可以走校企结合、产学结合的道路,通过开办校办酒店、校办旅行社、旅游培训中心等建立旅游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的场所,为学生提供在酒店从事接待服务、在旅行社担当陪同导游、在旅游景区进行讲解等实践锻炼的机会。同时,高校还应当充分利用“大旅游教育”环境,充分发挥旅游企业、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语言摄入和演练的环境。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对双语教学成果的实战检验。实习期间,要求学生在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实战演练。加强与旅游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极强的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实践实战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旅游企业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堂体验的“学中用”,课余实践的“用中学”,实习实战的“学用结合”,这三种方式为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三种途径。值得强调的是,实施双语教学是中国旅游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基于旅游管理专业特点、旅游学科的发展以及学生毕业求职的需要,旅游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必须加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并且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探索才能看到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宁.旅游专业主干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旅游学刊,2006,(10):195-198.
  [责任编辑 魏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5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