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汤 静

  摘要:审计风险是一个重要的审计概念,随着内审工作的转型,审计业务的不断拓宽,审计风险逐渐被内审人员所重视,增强审计意识,防范审计风险,最大限度地规避和控制审计风险,对审计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内审;风险;控制措施;高校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085-02
  
  审计风险是一个重要的审计概念,随着内审工作的转型,审计业务的拓展,审计风险逐渐被内审人员所重视,怎样最大限度地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是内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即需要防范又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同人共同探讨。
  一、内审风险形成原因
  1.审计技术方法的局限性形式的审计风险。随着内审工作的转型及经济责任审计、预算执行审计、效益审计的逐步开展,审计规模的不断增加,对内审人员审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审计工作主要通过财务及相关资料发现和查证问题,而有些问题不一定反映在会计及相关资料中,采取传统的审计方法,只注重实质性测试,对账、证、表审查,未能结合以内控制度及国家法规等尺度来测试,就不能确定审计重点,难以保证审计质量,从而会加大审计风险。
  2.审计人员自身的因素形成的审计风险。(1)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内审工作由于业务不断拓宽,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懂得财务知识,又要熟知工程审计知识,了解宏观经济管理知识、政策法规等知识,还要有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如果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够全面,就会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带来审计风险。
  3.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审计风险。中国现处于市场经济阶段,法律环境变化快,而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并不随着社会发展速度进行配套修改制订,会计制假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有些二级财务部门为使其离任领导顺利升迁,常常在会计资料上做文章,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全面,会严重影响到审计成果的真伪,无形中会给内审工作带来审计风险。
  4.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形成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具备健全有效性,财务管理混乱或部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健全,但执行不力,有效程度不高,形同虚设,审计部门又未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及执行等进行系统评审,认真调查和测评,以确定具体项目审计的程度,引发审计风险。
  5.审计的独立性缺失形成的审计风险。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一般准则”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这表明国家有严格要求,不但从机构设置上在单位应是一个独立行政机构,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任务时,也应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工作不受外界干扰,出具的审计报告应以事实为依据,保持其公正、客观、独立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审计独立性往往因被审计对象的复杂性、特殊性而受到影响,从而形成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控制的措施
  1.加强会计、审计法规制度建设。国家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审计法规制度建设,审计人员在切实贯彻会计法、审计法规的同时,依据法律、法规审计有关事项,做到有法可依,尽快以审计法为基础,制定国家审计准则,审计法实施条例和操作性强的审计工作具体实施办法,把风险控制作为审计准则的重要内容,使审计工作有章可循,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2.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后续教育,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推动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保证,同时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最有效措施。这包括:(1)提高审计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所以,在队伍建设上,一定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2)实行定期轮训制度,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从根本上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3)对于大学生及研究生,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更多地参加审计实践,通过实践锻炼,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从实施层面来规避审计风险。(1)要严格审计程序,审计监督活动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在实施审计时要严格履行《审计法》的有关审计程序和审计署第6号令发布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不得忽略和违反程序,对因违反法定程序而在复议或诉讼中所带来的风险,要引起高度重视。(2)严格实行审计责任追究制度,要认真执行三级复核制度,层层把关,层层落实责任,减少或消除人为审计误差,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保证审计计划顺利进行,降低审计风险。
  4.建立健全内审工作的内控制度。内审工作中,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特点制定一系列内控制度,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工作风险,如审计项目质量责任制、审计复核制、业务审定制、质量考评制、集体定案制、审计执法检查等制度,对防范及化解审计风险起到制度的保证。
  5.运用传统审计及调查取证相结合审计方法,防范审计风险。审计方法上不但要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坚持账面审计和外围调查相结合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广开视听门路,听取各层次干部群众意见,从各个渠道广泛收集领导干部主要业绩和问题的资料,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审计工作,在对会计资料进行实质性测试之前,根据符合性测试结果,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及工作量,对内控制度薄弱环节,多进行实质性测试,以避免审计资源不足情况下所产生的审计风险。
  总之,随着审计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审计风险防范尤为重要。因此,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都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全面、系统、综合的管理中去,使审计主体能对各种审计风险进行识别,估测、评价和处理,并用最小的审计风险成本实现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达到最理想的审计效果。
  
  参考文献:
  [1]曹玉玲.浅议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5,(6B).
  [2]高东芳.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防范[J].经济师,2009,(12).
  [3]黄镜.浅议社会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J].经济师,2009,(8).
  [4]付泽泉.内审风险防范控制[J].中国内部审计,200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74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