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索洛模型的中国储蓄和经济增长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振坡

  摘 要:索洛的关于经济增长的模型,通过对美国经济的研究阐述了储蓄、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中国作为一个与美国大不相同的经济体,实证分析表明,其储蓄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与索洛的结论有出入,具有中国自己的特点。实证分析还表明,中国的储蓄和投资对经济增长作用有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中国目前存在的储蓄向有效投资转化环节的低效性决定的。因此,中国需要完善相关体制,加速技术进步,使储蓄一投资渠道保持畅通,推动经济高速发展。
  关键词:索洛模型;储蓄;投资;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6-0010-02
  
  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主要讨论了储蓄、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三者的相互关系。总体来讲,这三者之间是循环影响的,高储蓄会带来丰厚的资本积累,资本积累会推动产出的增加,产出又决定了储蓄和资本积累……。但是,索洛认为,从长期来讲,高储蓄率并不能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的持续增长最终要归因于技术的进步。但是,高储蓄率影响产出水平和生活水平,储蓄率的上升将会导致一段时间内的更高增长并最终导致更高的生活水平。
  索洛的研究是以美国经济为主要对象的,而且在模型中设定了实际经济无法满足的苛刻假设,因而要对其理论进行严格的验证是比较困难的。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有着很大的区别。美国是个低储蓄率的国家,自1950年以来,其储蓄率平均只为18.6%;而中国一直是个高储蓄的国家,储蓄率约在50%左右。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本存量相对较小。与美国这个发达国家相比,储蓄应该有着更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与美国相比,中国目前还不具备发达的资本金融体制来进行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因此,索洛的有关储蓄、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相关结论是否能够适用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本文要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一、中国的高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中国的高储蓄率和高经济增长率
  中国居民一直保持的极高的储蓄率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储蓄节俭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此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居民相对喜欢储蓄;市场化改革使得人们以前享有的福利逐渐消失,加之现今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健全,居民的家庭预防性储蓄还保持着较高水平;中国欠缺发达的金融体系使得人们缺乏借贷金融工具,那么就不得不为像买房买车等较大项目的支出进行提前储蓄;人口结构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中国高储蓄年龄群体人数众多,年龄在50~70岁的人群具有维持较高储蓄率和避免任何形式债务的倾向;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收入也在增加,这也造成了储蓄的增加,尤其是具有较高储蓄倾向的人群,他们收入的增加会更多地导致储蓄率的升高。
  与高水平储蓄率一样引起人们关注的,还有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那么,这两者之间关系如何?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储蓄和GDP的走势是高度一致的,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二者呈高度正相关性。
  
  
  (二)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计量经济回归模型来进一步阐释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选取GDP来表示经济增长,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来表示储蓄s,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来表示投资I。建立如下对数模型:
  Ln(GDP)=Bo+B1Ln(s)B2Ln(I)+ε
  其中,B;(i=0、1、2)为待回归系数,ε为随机扰动项,表示除基本因索外其他可能影响GDP的因素。
  数据选取自1989-2008年,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用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以下结果:
  lnGDP=2.6837+0.3305LnS+0.4938LnI
  (2015)(3.83) (5.06)
  R2=0.9971,D.W.=6297,F=2995.414
  回归结果表明,R2值和调整后的R2值都在99%以上,各项系数的t检验都显著。因此,该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根据以上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储蓄s对经济增长GDP具有显著影响,从其回归系数0.3305可以知道,储蓄每1%的变动可以带来GDP33%的变动。但是,与投资变量I相比,投资变量对应的回归系数0.4938大于储蓄的回归系数0.3305,说明投资比储蓄更能带动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用中国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与索洛关于美国经济的结论有所出入,中国储蓄率对经济增长是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长期推动作用的。
  除此之外,索洛在模型中将储蓄和投资等同分析,即模型假定储蓄能够全部转化为投资。但是,从以上中国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上看,储蓄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存在较大差距的。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结果呢?―个可能的解释是,因为中国的经济体制不健全,使得储蓄不能转化为有效的投资。
  
  二、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储蓄转化为有效的投资要经过三个环节,即足够的国内储蓄、储蓄向投资转化、投资变为有效的产出。
  中国的高储蓄率使得我们有较为充足的国内储蓄,因此我们在第一个环节不存在问题。但是,我们在另外两个环节上则存在着渠道不通畅的问题。
  
  (一)储蓄向投资转化环节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储蓄转化为投资还处在比较低效的阶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金融体系不发达导致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形式比较单一。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够完善。金融工具的品种有限,不能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使一部分投资无法向投资转化。其次,国有银行的主导地位限制了竞争。目前中国从储蓄向投资转化,主要通过国有银行作为金融中介从存款转向贷款。这种带垄断性的资金供求市场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再次,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阻碍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中小企业在金融市场的融资渠道单一而艰难,经常面临很高的融资门槛,这使得资金需求方难以获得资金,而巨额的储蓄却不能转为所用,储蓄向投资转化难以实现。另外,中国的利率制度降低了利率在调节储蓄一投资方面的作用。利率是储蓄向投资转化的重要环节。中国当前实行管制利率,各银行的利率由中央银行统一规定并要求保持稳定。这样,利率就不能自由地反应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储蓄和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大大降低,利率对投资和储蓄的影响非常有限。最后,中国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性阻碍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目前中国政府部门的储蓄一投资转化率很高,近90%。但是,居民部门的储蓄一投资转化率很低,只有30%左右。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中国很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使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必然导致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担心和忧虑。因而,预防性的储蓄也会加大,阻碍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在现今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扩大需求的目标,也需要国家尽快完善中国社会保障体制。完善了社保体制,使人们无须再为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大量储蓄,那么就会促进投资和需求的增加。
  
  (二)投资转化为有效产出环节
  投资无法转化为有效产出的问题,需要先进的技术水平来有效解决。从这个角度来说,索洛的“经济增长最终归因于先进技术”的结论是正确的。因此,在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前提下,需要先进技术水平的支撑才能最终推动产出的增加,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三、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储蓄具有较大的相关性,高储蓄率在较长的时期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因而与索洛的结论有所出入。但是,储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仍然不如投资显著,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的环节还存在障碍。因此,中国需要加速相关体制的完善,创新先进技术,保持储蓄一投资的渠道畅通,促进储蓄向有效投资的转化,最终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40-246.
  [2]徐忠秀.中国储蓄一投资转化机制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孔丽频.高储蓄率可能阻碍中国经济增长和稳定[N].中国改革报,2009-10-23(5).
  [4]王 晶.中国居民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J].科技信息,2009,(20).
  [5]王 晓.中国储蓄一投资转化机制低效率的分析[c].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80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