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Art Deco 建筑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Art Deco 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行于世界的一种装饰艺术设计风格, 以大胆的轮廓、几何的形体、阶梯状的造型、新材料的运用为特点。虽然 Art Deco 是从欧美输入的建筑风格, 但传入中国不久便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 在小木作装修、局部装饰、简化元素等方面加以运用, 逐渐形成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
  Art Deco 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行于世界的一种装饰艺术设计风格, 以大胆的轮廓、几何的形体、阶梯状的造型、新材料的运用为特点( Art Deco 在中国也被称为摩登建筑风格或装饰派风格) 。Art Deco 建筑与现代主义建筑一样自称为机器时代的形式, 但 Art Deco 并非完全重功能而弃装饰。一方面, Art Deco 采用现代主义所带来的形式和材料, 并从商业出发与现代主义审美相结合; 另一方面, Art Deco 虽然声称抛弃历史、寻求新形式, 但这并不妨碍它从历史样式中寻找灵感。
  Art Deco 于 1920 年代末传入中国, 首先在上海出现。在这之前, 中国外来的建筑制式主要是欧美复古主义样式。虽然 Art Deco 建筑样式是从欧美输入的外来风格, 但在传入中国不久便与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相结合, 逐渐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其原因大致有三点: 一是民族主义情结的影响。鸦片战争以来, 中国备受列强欺凌, 在 1927—1937 年间, 中国政治经济相对稳定, 强烈的民族意识反映在建筑上就是“中国固有式”作为一种创作手法和原则的展现。二是西方教会的影响。将中西建筑文化相结合的探索,最早体现在西方教会在中国兴办的教会学校和教堂中所采用的中式风格。这种尝试启发了中国建筑师在“中体西用”上的进一步探索, 也为他们提供了范本。三是欧美留学建筑师的回归。虽然西方教会最早尝试“中西合璧”的手法, 但西方建筑师并未真正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真谛, 其作品自然有模仿和拼凑的痕迹。与外国建筑师相比,海归建筑师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理解要深刻、准确得多, 加之他们具有西方正规教育的背景, 因而拥有融合中西建筑文化的优势。
  1932 年建成的亚洲文会大楼首次在 ArtDeco 建筑中揉入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这座六层高的大楼顶部装饰采用中国传统图案, 二层的阳台栏杆也是地道的中式勾栏, 底层三道券门的栅栏为寿字图案, 两旁为八卦八角窗( 见图 1) , 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征。这座建筑实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西方现代建筑的第一次较完美的结合。继亚洲文会大楼之后, 公和洋行与建筑师陆谦受合作设计中国银行大楼, 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座现代摩天楼采用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设计元素, 坡度平缓, 覆以琉璃瓦的四角攒尖顶作为屋顶形式, 屋檐下用石质斗拱作为装饰, 在漏窗造型、墙面上的浮雕图案及栏杆造型上也都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进行设计。大楼室内营业大厅天花板上还有八仙过海图案雕饰( 现已损坏) , 外墙上有孔子周游列国图案石刻, 这些装饰题材虽以一种简化的摩登形式出现, 却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将中国传统元素以摩登的方式加以表现, 符合当时民族主义者渴望国家走向现代化、渴望国家独立自强的愿望, 而 Art Deco 建筑的中国化更符合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发展、创新本土建筑的方向。Art Deco 建筑对于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具有以下特点。
  1.小木作装修多于对整体结构的模仿在揉入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 Art Deco 建筑中, 其建筑构架均为西方 Art Deco 建筑构架( 钢混结构或砖石结构) , 建筑轮廓具有明显的几何形制。揉入的中国传统元素主要是勾栏( 栏杆) 、屋檐、勒脚、门和窗等局部结构的小木作装修, 很少将较大的中国传统结构和布局运用其中。
  建筑师董大酉设计的上海体育馆采用三铰拱屋顶结构, 弧形的屋顶上面有玻璃采光, 正立面为直线轮廓, 瘦长型的窗户, 厚重的红色和灰色的砖石结构, 俨然一座现代化的体育
  场, 却包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如建筑端头设有中式门楼, 开有拱门, 上方有中国式勾栏等。但这些中国元素只是存在于一些小木作中, 并无中国传统建筑中重要的承重结构( 大木作) , 整个建筑轮廓、构造和建造方式均为西方现代手法。此外, 建筑师董大酉设计的上海游泳池在建筑体形上同样比较简洁, 仅在屋檐、勒脚等处稍作处理。
  2.局部装饰多于整体装饰中国传统元素在 Art Deco 建筑中多被用于某一局部的装饰, 很少出现通体的中国传统纹样,也很少在同一建筑物里对门、窗、栏杆、屋面装饰中同时运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如李锦沛设计的基督教女子青年会大楼, 其总体造型采用层层跌落的阶梯状造型, 立面以竖向线条为主, 具有典型的 Art Deco 风格特点, 在建筑立面的某些局部墙面采用中国传统图案的浅浮雕作为装饰面, 但门窗却是用简练、明确的现代直线形式。Art Deco 建筑虽然被中国化, 但仍保留了西方现代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 并未影响建筑总体上的现代特点。因此,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 Art Deco建筑中起到的是画龙点睛的作用。
  3.传统元素的简化运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简化运用, 可分为结构简化和图案简化两种手法。这类似于 Art Deco建筑中对西方古典主义元素的简化运用, 符合时代的特征和要求———追求理性的现代主义和继承传统但力图适应新时代的新古典主义, 在几何化的形式中展现出现代人对新事物的创新和发展。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的雀替、梁枋等构件在Art Deco 建筑中被简化成墙上的浅浮雕, 具有明显的装饰艺术特征。如李锦沛设计的严同春住宅, 其建筑立面为典型的 Art Deco 风格, 但墙面细部则装饰了大量的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简化的雀替造型、简化的望柱雕刻等。Art Deco 建筑更多运用了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中本就简洁的几何化图案和纹样———万字、乱冰纹、回纹、方胜纹等。如中都工程公司设计的贝宅虽是一座现代化的花园住宅, 但其细部装饰却处处包含有中国的传统符号, 如女儿墙的装饰, 充满了直线型回纹雕刻, 二楼、三楼的护栏也运用了变形的万字连带纹———既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美, 也迎合了 Art Deco 建筑中几何化的简单美。
  [参 考 文 献]
  [1] 许乙弘.Art Deco 的源与流———中西“摩登建筑”关系研究[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9.
  [2] 杨秉德.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 1840—1949[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 22.
  [3] 杨嘉礻右.上海老房子的故事[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829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