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郄艳丽 白海琦

  提要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转化过程中,大学生就业难成了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迫切需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本文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并从强化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完善以职业规划和就业咨询为核心的就业指导机制、政府和企业应积极参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过程、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就业主体意识教育等方面,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ZX201020)结项成果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校扩招和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性因素也有社会性因素。面对激烈的就业形势,只有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引导大学生科学择业,才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已经成为各高校必须解决的难题。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及构成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为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而提出的。这一概念的定义有很多种,但目前仍没有统一定义。英国就业能力研究专家LeeHarvey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个人的能力,通常表现为学生能够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瑞士的戈德斯密德认为,就业能力包括就业动机与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敏锐广阔的视野五个要素。国际劳工组织(IL0)指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变化的能力。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能力,而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是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从当前社会对人力资源的基本要求看,就业能力主要包括四个基本层次:一是基本工作能力,这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获取知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所必需的思想道德修养;二是专业技术能力,这方面技能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大学生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专业技术能力就是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能力;三是创新能力,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核心,指在工作中提出新理论,不断结合新情况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能力;四是求职应聘能力,这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直接因素,求职应聘是实力、勇气和智慧的综合运用。求职应聘能力包括就业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自我定位、机会分析与把握、自我决策与营销、求职技巧和方法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大学生应该高度重视个性发展和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的提高,在求学期间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丰富文化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综合素质高、发展较全面的人才,为找到满意的工作做准备。
  
  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我国现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比较倾向于通过课程之外的培训或实习,但很多发达国家在总结经验后,普遍认为应当在一般课程中强化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根据Lee Harvey(2001)的研究,对大学生未来成功影响很大的个人素质都可以在大学课程中得到训练。一般的课程,不管其学科知识为何,都可以透过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成为传递核心就业能力的工具。因此,高校必须树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教学中要实现从强调知识传授到重视就业能力培养的转变,注重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同时,高校应改变培养模式,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机制应保持对就业市场中的人才需求的灵敏反应和积极响应。我国高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机制存在过于刚性的缺陷,面对市场多样化的需要和变化做出及时调整和变动的能力太低;课程的广泛性或总量太少,“可拼装性”低,难以在学科专业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也难以应对经常变化的社会需要。高校应根据变化了的市场需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注重文科与理工科的交叉、综合与渗透,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知识层面。
  (二)完善以职业规划和就业咨询为核心的就业指导机制。全国人大代表陈万志在“两会”报告中建议高校对外实行全面的市场开拓,通过各种方式做到一部分市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内确立“发展式、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咨询体系,在个性化能力提升、个性化资源分享、个性化生涯规划、个性化就业援助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2004年OECD的调查报告以英国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就业指导机构为例,说明高等教育机构专业化就业指导可以发挥的功能。对于在校生提供学生个人咨询,提供企业需求相关信息,并协助安排实习、工作体验与假期工作等,同时与雇主互动合作并定期调研了解需求。就业指导不仅仅是找工作的指导,更是职业生涯的开发和规划,体现了动态化、全程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有高度的针对性。就业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自己个性、知识、技能等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利用心理测验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相关决策,认识自己的职业适应性,弄明白所适合职业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以及获取这种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关键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规划职业,帮助学生将个性特点和职业发展结合,从而发现学生的潜力,培养创造力、独立生存能力和创造精神,鼓励学生把个人发展同祖国发展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就业心态,引导他们顺利就业。其中,就业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是实现这些功能的关键所在,要通过加强培训来提高指导人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学生的就业咨询中更全面地权衡就业市场和学生需求的统一,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好规划。
  (三)政府和企业应积极参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过程。政府应确立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战略,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开发体系,积极搭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基础平台。国际经验表明,构建基础平台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非常重要。积极进行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相关基础工程的建设,如建立社会公共职业训练平台,对大学生实施职业训练;建立完善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衔接的职业标准体系,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加大财政投入,激励社会各界参与能力开发体系的建立,如利用费用分担机制与企业建立就业能力开发基地,为高校就业能力训练机构提供资金等;不断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给予高等院校更大的自主权,以满足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的人才需求;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大学生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同时,企业应积极参与其中,积极向大学生提供参与课外学习活动项目,也可参与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帮助高校将学生可雇用性及相关技能嵌入专业课程设置中,开发学生专业核心技能,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四)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就业主体意识教育。美国哈佛大学第21任校长艾略特曾经说过“大学的真正进步必须依赖于教师”。很多国家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离不开师资队伍建设,就业能力培养亦是如此。结构合理、水平高超的就业指导师队伍是学生获得全面、个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就业能力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就业指导师队伍建设,首先是增加专业指导师的数量,并加大对原有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力度;其次,要以专职就业指导师代替院系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职能,并聘请校外就业指导专家作为就业指导师队伍的重要补充。高校、政府和企业的努力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外在条件,大学生自身的就业主体意识是提升就业能力内在的关键因素。就业主体意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对自我的身心状态与环境中人、事、物变化的自主综合的觉察与认识,它可以激发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创造精神,因此开展以自主性为核心的主体意识教育是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指导者要注意三点:一是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就业能力培养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就业能力培养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活动中;二是要强化学生的主体认识意识,推动社会实践向纵深发展,指导学生通过实践不断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薄弱之处;三是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探索意识,分清学生和老师在就业能力培养工作中的主体和主导地位,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人,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探索如何提高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是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校和大学生要共同创造一切有利条件,特别是就业主体要从源头上抓起,尽一切努力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并在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种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代洪甫.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及提高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09.30.
  [2]邱文芳.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战略[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1.
  [3]管俊贤.大学生就业能力体系与培养策略[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180.
  [4]曾湘泉,牛玲.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战略[J].中国大学生就业,39.31.
  [5]谭建国.大众化教育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
  [6]阮美飞.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0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68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