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人民币升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寅 白源婷

  提要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币值连连走高,人民币升值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人民币升值是国内因素和国外因素共同推动的,最初是迫于国际社会的强烈要求,但究其根本,国内因素才是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汇率;原因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一、国际因素
  
  在国际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出现萧条,各国经济出现下滑的时候,中国经济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并呈现国际收支双顺差,外汇储备也不断增加,发达国家认为中国不断增加出口规模实际上是在向他们输入通货紧缩,因而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其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限制中国商品大规模涌入他们的国内市场,从而控制本国的贸易逆差,维护其经济利益。另外,2002年以来美国所采取的弱势美元政策造成美元对国际几种主要货币出现了大幅贬值,而中国实事上的盯住美元制度使得人民币对欧元、日本等币种相对贬值,更造成了各国的不满,从而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二、国内因素
  
  (一)经济的持续增长。从长期来看,一国经济状况的好坏是决定该国汇率变动的根本因素。中国经济连年走强的趋势是决定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由于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GDP总额已位于世界前列,这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这些因素促使我国的出口竞争力增加,出口贸易快速增长,进一步拉大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顺差额。而对于资本和金融项目,高经济增长率首先意味着国内对资本的需求加大。另外,国际社会也纷纷看好中国市场,资本大量流入。总之,中国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为人民币的强势地位奠定了基础。
  
  (二)国际收支的逐年增加。我国国际收支逐年增加是推动人民币升值的一个直接因素。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在外汇市场上,外币的供应大于需求,从而外汇汇率下跌,本币对外币升值。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2007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3,718.33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735.09亿美元,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也是持续高位增长的态势。国际收支顺差和进出口总额的增长促使人民币汇率上升。其中,中国连年对美国保持着巨大的贸易顺差,而且成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国作为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美国担心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将会恶化对华贸易,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因而不断向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表1、表2)
  
  
  (三)外汇储备的巨额增加。一国持有大量外汇储备,必然会导致本币升值。首先,大量外汇储备即大量的顺差,本身就意味着国际市场对本币需求量会增加;其次,大量的外汇储备说明一国具有较强的对外支付能力,政府有较强能力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国货币币值。而且外汇储备也可充当信用保证,较高的外汇储备是一国政府在国际上高资信的标志。总之,外汇储备的增加会增强外界对本国货币的信心,从而本币会有升值的潜力。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外汇持有量一直很少,1994年以来,我国开始渐渐增加手中的外汇储备,近几年来外汇储备额出现了猛增的势头。(图1)2006年我国以高达8,5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成为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并一直保持巨额增长,截至2009年的前3个月,外汇储备额达到了19,537.41亿美元。
  
  (四)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机制。首先,我国政府对外汇市场干预频繁,控制外汇的供给和需求,这样市场上
  的人民币汇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汇率,而是在政府的干预下形成的稳定的人民币汇率。而这种相对稳定的汇率正是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及外资的引进,造成经常性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的双顺差的原因之一;其次,我国没有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买卖外汇要受到控制。在现行的银行结售汇下,企业的外汇收入要卖给指定的银行,外汇支出则要凭单据到指定银行进行换购,而外国投资者也要将外汇“卖给”中央银行,才能换取一定数量的人民币。这种约束造成了国内对外汇需求十分有限,而这种外汇供给持续大于外汇需求的现状也为人民币升值创造了条件。
  
  三、结语
  
  人民币升值影响有利有弊:一方面升值会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造成冲击;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也会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这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面对人民币升值,如何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积极影响,减少消极影响是我们日后关注的焦点。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林宗武.人民币升值问题探析[J].当代经济,2007.8.
  [2]郑婧敏.浅议人民币升值的影响[J].时代经贸,2008.5.
  [3]王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6.
  [4]徐群.人民币升值问题浅析[J].西部金融,200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90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