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

  2008年,世界经济发展变化深刻。在连续5年保持4%以上的增速,创下上世纪60年代以来持续时间长、增长速度快的上升期之后,受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经济发展遭遇了最严峻的挑战。目前看来,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恶化的趋势短时期内尚难以扭转,有可能要经历一个较长的低迷和调整期。2009年,经济增速下行及其引发的各种矛盾将进一步显现,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们需要对国际经济环境的严峻复杂性有充分的估计和足够的准备。
  
  一、国际经济环境的总体分析
  
  首先,发达经济体受到重创,日益滑向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相互交织的恶性循环。作为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经济形势逆转,增长率由正变负。2008年前两个季度,美国经济仍然表现出一定的韧性,加上为应对次贷危机实施的“政策刺激”,美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0.9%和2.8%。但9月份以来,次贷危机愈演愈烈,最终酿成全球性金融风暴,美整体经济显露颓势,GDP增长率三季度环比下降0.5%,为7年来的最大降幅。各种宏观经济指标也明显恶化。消费方面,个人消费开支三季度下降3.7%,为28年来的最大降幅;商品零售额10月份环比下降2.8%,创下历史最大单月跌幅。投资方面,三季度国内私人投资仅增长0.4%;企业设备和软件投资下降5.7%。工业方面,9月份工业生产下降了3.7%,是1974年12月以来的最大降幅;制造业活动指数11月份仅为36.2,比10月份下降2.7点,创下26年来的最低水平。就业方面,11月份失业率达6.7%,是自199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非农就业人数减少53.3万人,为34年以来最严峻的形势。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面临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要到2009年底或2010年才能出现复苏。IMF预计,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由上年的2%降至1.4%。
  欧日成为金融危机连锁影响的重灾区,实体经济衰退已成定局。英国、瑞士、爱尔兰、德国、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的重量级金融机构先后陷入流动性或信用危机。据统计,在全球现已冲销的6000亿美元的金融亏损中,欧洲金融机构约占40%。受银行不良债务剧增和信用环境紧缩的影响,欧元区经济已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IMF预计,2008年欧元区经济增长1.2%,比上年回落1.4个百分点。日本再次陷入衰退。由于其他发达经济体衰退和日元升值,日本出口受到严重打击,2008年10月份出口额下降6.1%,为6年来最大降幅,贸易赤字同比上升161.5%。受出口形势恶化的影响,日本经济二、三季度连续下滑0.9%和0.1%,7年之后再度陷入衰退。
  其次,新兴市场经济体在贸易和投资等渠道的传导下,遭受金融危机扩散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从贸易来看,一些外贸依存度高的亚洲国家的出口受到较大冲击。比如韩国,2008年11月份出口同比急剧下降18.3%,前11个月贸易逆差已经达到133.4亿美元。与此同时,受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回落影响,俄罗斯、中东、拉美等一些能源和初级产品出口国也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IMF预计,新兴市场经济体出口增速将由上年的9.6%降至2008年的5.6%。从投资来看,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出现了外资抽逃现象。比如“金砖四国”中的俄罗斯,2008年第三季度外资净流出167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净流入70亿美元,10月份外资净流出量扩大到500亿美元。巴西2008年10月份资本净流出也近50亿美元。资本外逃,直接导致相关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股市急剧下跌、货币大幅贬值。俄罗斯股市几度跌停休市,俄卢布、巴西雷亚尔、印度卢比和印尼盾等货币汇率都跌至历史新低。据国际金融协会估计,2008年流入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本将下降30%,许多国家因外资抽逃会面临严重困难。IMF预测,2008年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率将由上年的8%降至6.6%,其中,巴西、俄罗斯、印度今年的经济增速将分别由上年的5.4%、8.1%、9.3%降至5.2%、6.8%、7.8%。
  第三,金融危机何时见底还很难预料,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风险越来越大。从目前全球经济运行的情况看,世界经济不可避免地面临深度调整。美国等国和国际金融机构采取的稳定金融、刺激增长的一系列紧急措施力度虽然较大,范围也较广,但尚未稳住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危机还在蔓延,触底尚需时日。实体经济真正的拐点可能要到2009年底或2010年后才能看到。IMF预计,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由2007 年的5%降至3.7%,2009年进一步跌至2.2%。根据IMF对世界经济衰退的定义(即增速低于3%),2009年世界经济会步入衰退期。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全球贸易和投资活动明显萎缩。根据IMF的预测,2008年全球贸易增长率将由2007年的7.2%滑落到4.6%,2009年进一步下滑到2.1%。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估计,2008年全球海外直接投资总额为1.6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0%。而且,随着企业倒闭和失业人员增多,社会矛盾将更为加剧。国际劳工组织预测,全球失业人数将由2007年的1.9亿人升至2009年底的2.1亿人,贫困劳工将增加4000万人。
  
  二、全球经济金融动荡的扩散效应
  
  国际金融危机深入发展,全球经济衰退风险通过各种市场渠道扩散蔓延。当前,“四大市场、一个壁垒”的问题比较突出。“四大市场”就是住行消费、初级产品、股票和外汇市场矛盾有所激化,“一个壁垒”就是贸易壁垒可能重新强化。
   一是住行消费市场陷入困境。住房、汽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从美国来看,2008年全美平均房价已比最高峰时下跌近20%;待售房屋积压严重,三季度美国办公楼空置率上升至13.6%,创近两年新高;住宅性投资大幅下滑17.6%,2008年10月份新屋开工量比上月下降4.5%,为1959年设立该指标以来的最低水平。多数业内人士预计,美国房价下跌可能才走了一半;穆迪公司预计,美国房地产市场可能要到2010年才能触底。从欧洲来看,房地产市场也进入了冬季。英国11月份的平均房价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13.9%;法国第三季度的新房销量同比锐减44%。从全球来看,房地产市场已明显变冷。环球房地产指南发表的报告显示,2008年有21个国家的房地产价格比去年同期下滑。在房地产市场持续萎缩的同时,汽车市场也陷入困境。2008年11月,全美汽车销量仅为74.7万辆,为26年来的最低月销量。其中,美三大汽车公司福特、克莱斯勒和通用公司的销量同比分别下滑31%、47%和41%。欧洲的汽车巨头境况也不佳,宝马公司已宣布减产2―2.5万辆,戴姆勒公司宣布减产4.5万辆。
   二是粮食、原油等初级产品市场跌宕起伏。2008年以来,全球初级产品市场震幅之大、转折之快、影响之深,出人意料。2003年以来初级产品市场行情持续攀升,特别是原油与粮食市场更为火爆,有专家说,疯狂程度甚至超过2000年的网络泡沫。从原油市场看,2008年上半年掀起了一轮涨价旋风,由年初的每桶90美元左右,一路冲高到7月中旬的每桶147美元的历史高位。但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却出现了高台跳水,12月5日,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1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至每桶40.81美元,是自2004年12月14日以来的最低水平,与7月11日每桶147.27美元历史高点相比已经下跌了72%。从粮食市场看,国际市场价格也是先扬后抑,大起大伏。2008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期货价格同比分别上涨91.7%、47.5%和79.7%,特别是大米价格出现暴涨,同比涨幅达到109%;但下半年以来,各类粮食价格一路下滑,至10月份,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和大米价格比6月份的平均价分别下降33%、41.1%、38.6%和22.2%。

  未来一个时期,初级产品市场价格走势依然扑朔迷离,各方存在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初级产品市场没有止跌企稳迹象,似是熊市开端。有专家称,近期抑制初级产品价格走高有“三座大山”。一是资金流向改变。这两年大量投机资金获利颇丰,近期随着市场行情转变,美政府又加大对投机活动的打击,使得原油投机资金纷纷减仓离场,原油市场泡沫破裂成为国际资金流向逆转的催化剂,短期内这些投机资金重返初级产品商品市场的可能性较小。二是供求关系的基本面逆转。一方面,全球经济困难重重,增速放缓几成定局,由此必将导致初级产品需求量的减弱,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日前发布报告称,2008年全球原油需求增幅将在25年内首次接近负值,仅为0.1%,远低于2007年的1.1%。另一方面,初级产品价格的一度飙升刺激了供给的增长,虽然最近受市场需求锐减的制约,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以及其他原油生产国已经主动调减原油产量,但供求关系的变化,对初级产品市场价格的下行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是美元升值的影响。由于全球80%的初级产品贸易都是美元计价,美元走强等于变相拉低初级产品价格。美元持续反弹,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初级产品市场价格。
  另一种观点认为,轻言初级产品市场牛市已经结束尚为时过早。支撑初级产品价格居高不下有三大动力。一是全球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依然维持在一个适度水平。新兴市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将进一步刺激初级产品需求,这将长期支持初级产品价格。二是初级产品供给瓶颈依然存在。全球资源型商品探明储量有限,供给弹性较低。原油储量集中在政治动荡的中东地区,开采投资受限。世界铜矿、铁矿石及煤矿等勘探发现在上世纪60年代达到高峰,目前大规模矿床的发现已大幅减少。同时,冶炼能力不足、矿产产能增长余地较小等因素均制约了全球资源商品供给水平。三是全球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突出。近年来,美日欧等经济体维持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持续增长。调查显示,过去10年,全球狭义货币M1与GDP的相对比率上升了50%以上,广义货币M2与GDP的相对比率上升了30%以上。
  综合分析相关因素和各方面观点,我们认为,短期来看,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初级产品市场价格呈现震荡中走低的态势;但就长期趋势来看,低油价、低粮价时代已经过去,资源的瓶颈制约将会使初级产品价格维持相对的较高水平。
  三是股票市场普遍低迷。2008年以来,全球股市几度暴跌,可以说酿成了“二战”之后最大的股灾之一,与2007年相比,全球股民悲喜两重天。截至10月底,MSCI全球股票指数自年初以来下跌近50%,约30万亿美元的市值被蒸发。分析人士指出,不管是世界经济宏观走势还是微观的企业盈利,短期内前景仍不乐观,市场信心还很脆弱,未来一个时期资本市场依然可能震荡调整。
  四是全球汇市变化莫测。进入新世纪后,国际汇率市场的重大变化就是,美元持续疲软。2001―2007年,以一篮子货币加权计算的美元汇率贬值幅度超过30%。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美联储被迫改变加息预期,将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从控制通胀转为防止经济下滑,联邦基金利率率先大幅下调,使美元与欧元、英镑等世界主要货币的利差拉大,美元承受着更大的下行压力,出现加速下跌态势。到了2008年7月中下旬,美元对欧元汇率最低时跌至1.593∶1,与上年同期相比,贬值13.1%。但是此后几个月里,形势发生突变,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出现一波凌厉的反弹走势,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美元对欧元升值约7%,创6个月内的最高值;对英镑升值超过6%,创21个月内的最高值。截至2008年12月5日,美元对欧元和英镑汇率已分别升至1.278∶1和1.468∶1,与7月中下旬最低点相比,累计升值幅度分别达24.7%和36.4%。
  对于美元未来的走势,也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美元长期走软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虽然今后几个月美元有望保持相对稳定,对欧元、英镑等货币的汇率有可能进一步回升,但此次美元汇率反弹并非美经济基本面改善促成,市场对美元的信心仍然脆弱,美元持续升值动力不足,其长期走低的态势没有改变。特别是美联邦财政赤字超过万亿美元,下届政府为冲抵巨额赤字,仍可能选择弱势美元政策。因此,近期美元汇率反弹只是“回光返照”而已,美政府换届后,可能重返趋势性下降轨道。
  另一种观点认为,美元基本上实现了阶段性触底,上升通道已被打开。美国政府放任美元贬值透支国力,动摇国际社会对美元、美国经济乃至综合国力的信心,美政府对此心知肚明。由于近期通过美元贬值转嫁次贷危机的目的已部分实现,今后有可能顺势调高美元。尤其是由于欧元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对美元的挤出效应日渐明显,如果美元过分贬值,势必动摇其霸主地位,危及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国不会允许出现这种局面。
  虽然全球汇市形势不甚明朗,但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对于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外汇市场的三点判断是比较肯定的。第一,从经济基本面看,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仍在扩散、尚未见底,没有经济面的支持,美元难以实质性走强。第二,从政策角度看,美政府从有利于本国出口和就业考虑,不会希望美元迅速走强,美元走向单向反转态势仍存在政策制约。第三,从不同经济区域看,由于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方向,亚洲国家的顺差规模和美国政府的救市政策影响,美元对一些亚洲货币仍将缓慢下跌。
  在“四大市场”问题日益突出的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又有重新抬头的迹象,各种贸易壁垒的强化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2008年以来,全球反倾销新立案数和采取最终措施的案件数均呈增长态势,上半年16个世贸组织(WTO)成员共启动85起反倾销调查,比上年同期增加39%;15个成员对54起案件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比上年同期增加6%。WTO总干事拉米指出,当危机来临之时,通过设置进口壁垒来保护国内生产商无疑是一个诱人的措施。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美国斯穆特―霍利法案将2万多种进口产品的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点,结果引发了一场全球贸易大战,贸易保护主义最终把全球经济领入了死胡同。现在,很多人把这次金融危机称为“第二次大萧条”。从未来一个时期看,反倾销、技术壁垒和动植物卫生检疫等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会更加频繁地使用,知识产权、碳排放等新形式的非关税壁垒有可能强化,也不排除采取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等临时性紧急贸易保护措施,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事件将进一步增多。如果各国依然沿用传统的思维和老的办法,高筑贸易壁垒,分割全球市场,阻碍资本和商品流动,必然让历史重演,使全球经济成为贸易保护的“祭品”。
  在经济金融日益全球化、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的背景下,我们难以独善其身,国际经济金融动荡对我国的影响在所难免。同时也要看到,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虽然遇到了历史罕见的困难和挫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的趋势没有改变,新兴市场经济体还在较快增长,日益成为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此,要坚持以我为主,千方百计保持国内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各项决策和措施,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努力增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以质取胜、多元发展,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要坚持防患未然,筑好抵御金融风险的“防火墙”。积极稳妥推进国内金融体制的改革,完善资本市场机制和金融监管体制,确保金融市场运行稳定和金融安全。要坚持互利共赢,努力在国际间形成经济政策的合力。要从维护和延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高度,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大力倡导和谐世界建设,以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全球经济拯救行动,促进各大经济体和相关国家与地区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等世界性的经济问题,稳定和优化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李朴民、施子海、欧阳进、王晓丽、李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84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