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IP RAN建设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3G网络的不断发展,IP RAN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逐渐代替传统的MSTP技术,成为了重要的一种组网方式。通过结合MPLS技术和移动IP技术可以帮助解决移动化管理的新的应用架构,实现MPLS和IP RAN互联互通是IP RAN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叙述了构建IP RAN综合承载网的业务需求和IP RAN建设策略及建网方式来介绍IP RAN,以期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IP RAN,建设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 TN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如今信息化的社会里,传统的的网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速化、长距化、智能化的需求,因此移动网络的IP化势在必行。基于灵活IP通信的设计理念的IP RAN,能更好地支持多业务承载,使其逐渐成为现今移动承载网络的主要解决方法。下面将进一步深入介绍IP RAN的业务需求和建设策略。
  二.业务需求与定位
  随着移动通信从3G向LTE的演进,以及智能手机等终端对网络覆盖和传输带宽的不断增加,中国主流运营商均加大了3G网络的部署,进一步推动业务从传统的语音式向数据式演进。目前移动网络业务主要是通过MSTP网络进行回传,其典型的接入环容量为155M或者622M。从现有网络的实际流量监控来看,在相当长时期内,MSTP技术仍可作为以2G、3G移动回传为主的、带宽需求不大的站点的综合接人手段。但是由于应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特点的限制,现有的MSTP技术在高带宽供给、三层网络功能提供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面对业务IP化和宽带化的发展趋势。因此,IP RAN的部署还需要兼顾3G与LTE网络的回传需求。
  对于全业务运营商,他们则希望实现移动与固定宽带业务的融合承载。其希望承载的业务主要包括:移动回传业务、家庭客户接入业务(固定宽带、语音及IPTV业务等)以及集团客户业务(时分复用模式(TDM)专线、异步传送方式(ATM)专线、以太网专线,及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业务等)。从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对承载传送网络的要求、流量特点等方面综合考虑,承载的业务划分为两大类:公众平面业务和电信平面业务。
  前者主要指互联网宽带业务,也包括集团客户的互联网专线接入,其业务特点为流量大、突发性强、控制难度大、无明确质量要求,并且均为尽力而为业务;后者主要包括移动回传、固定语音、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集团客户专线等业务。其业务特点为流量模型相对隐定、便于控制,主要为运营商网内业务或集团客户业务,对于安全性和可控性的要求比较高,并且有严格的质量要求,承载网络的封闭性要求强。运营商对于不同类型的业务往往采用不同的承载技术和网络:公众平面业务主要由传统的IP城域网进行承载,业务包括互联网业务、固定宽带业务以及Wi-Fi热点业务等;电信平面业务则采用相对封闭的专用IP承载网,业务包括下一代网络(NGN)、移动分组域业务等。从网络运营的集约化角度考虑,在城域层面实现多业务统一承载是必然的趋势。
  三.IP RAN建设策略
  1.建网策略
  组建IP RAN网络分为利旧IP城域网及新建IP城域网2种建网策略,下面分别描述:
  (一)利旧IP城域网
  利旧IP城域网的建网策略主要是指基于现有IP城域网融合承载,新建IP RAN综合接入网,实现无线、政企专线、IPTV等业务的就近综合接入。主要优势是建网速度快、投资省;缺点在于容量和安全性有限, IP RAN建网初期建议采用。
  (二)新建IP城域网
  新建IP城域网的建网策略主要是指新建二平面IP城域网和IP RAN综合接入网,实现无线、政企专线、IPTV等业务的就近综合接入。主要优势是容量和安全性得到保障,可以实现精品业务和上网业务的有效隔离;缺点是投资大,建设周期长,IP RAN建网后期建议采用。
  2.IP RAN方案和建网原则
  IP RAN综合承载网采用三层网络结构建设。边缘层站点的选择以HSPA+升级站点为主,分区域以整环或整环加链的原则确定边缘层节点,同时充分考虑新建3G站点的业务需求以及覆盖带宽需求较大的3G站点。核心汇聚节点的选择比照原有的网络结构模式和发展布局进行相应配置。
  IP RAN主要采用了层次化的MPLSL3VPN、PWE3等传送技术,同时部署同步以太、1588v2等解决时钟传送的问题。IP RAN综合承载网建设,除承载移动业务以外,同时接入综合业务,包括3G语音数据、AG等多种业务类型。对于3G语音业务,采用MS-PW方式承载,3G数据业务采用HVPN业务承载,而AG和大客户专线将采用L3VPN承载,小区上网采用VPLS承载。IP RAN综合承载网基于IP/MPLS架构,可以有效地支撑IPv6、云承载等新业务,是面向未来的网络架构。
  根据IP RAN建设部署,边缘层优先采用在原有MSTP环路叠加的方式进行建设,新建环路应结合网络优化,形成合理的拓扑结构,局部资源不足的可新建光缆解决。边缘层网络采用环型结构,接入环上节点规划数量不超过10个,环上节点与所带支链节点数量之和不应超过20个。边缘层接入环优先选用双节点方式与汇聚层相连。核心汇聚层采用环型结构或网状网结构,应采用10GE速率组织网络;汇聚环上节点规划数量不超过6个,汇聚节点所带边缘层接入环数量不超过4个。IP RAN内部保护优先选择1:1的LSP保护,在核心汇聚层可以规划叠加环网保护,以提高网络可靠性。IP RAN设备与CE、RNC等业务设备互连时,应进行网间保护,可选择双归属或LAG方式。
  3.节点设置策略
  (一)原则上,1套接入路由器接1个室外基站,如果室内有多套时分系统时,也可接入1套接入路由器设备。
  (二)根据光纤资源情况,接入路由器采用环型上联1对汇聚路由器、每对汇聚路由器理论上可以覆盖50~100个接入路由器。在环型组网方式下,目前一般4~6个节点组成一个接入环,汇聚到B类路由器,每对B类路由器一般覆盖2~5个接入环。
  (三)汇聚路由器原则上放置在传输汇聚节点。
  四.IP RAN网络建设方式
  在IP RAN网络的建设中,始终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渐进式的部署,一种是一次性全面部署。渐进式的部署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将IP设备覆盖范围逐渐下沉,远端接入层在一段时间内仍然沿用传统的MSTP设备实现,在不断推进中最终实现全网的IP RAN化。而一次性全面部署则直接新建从核心层直至接入层的全部网络。两种方案从技术上讲均不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投资方面和维护方面的差异。虽然渐进性部署初期可以降低设备投入,但是不同设备的衔接需要维护人员做大量的工作。此后每次推进都可能造成大量重复工作,对全网乃至业务均有较大影响。而一次性部署虽然前提投资较大,维护人员存在较大的学习成本,但是也可以加快网络形成业务传送能力的速度,充分发挥IP RAN技术的优势,从长远看对发挥网络效能和保证运营商形象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由于运营商此前建设的网络普遍可以独立承担业务,如果整体保留作为独立的平面使用更有利于投资的保护,同时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
  五.结束语
  随着移动通信的日益宽带化和IP化,传统的网络方式无法满足移动回传的需求,IP RAN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选择。由于大量的原有设备依然有其使用价值,IP RAN难以全面代替传统的传输方式,这一点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平滑过渡。此外,设备的维护和保护也需要得到十足的重视,同样地,IP RAN技术急需在实践中得到改善,以满足移动网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唐雄燕,张沛.IP RAN:移动回传向全IP化演进[N].人民邮电报,2012-05-10.
  [2]张纬卿,《PTN技术概览及作为综合业务传送网应用价值的探讨》,邮电设计技术,2012,1.
  [3]郭丽春、黄金波,《MPLS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办公自动化,2012,2.
  [4]易昀等.全业务运营环境下的IP RAN组网技术与部署方案研究[J].移动通信,2010.
  [5]张届新等.基站IP RAN组网及演进策略探析[J].电信科学,2009.
  [6]薛祝伦,李刚.移动接入网络向IP RAN网络的转型[2011-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791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