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现金流量表的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乔莉莉

  摘要: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现金流量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过了会计上的利润,现金流量表在理论上更符合财务报告目标要求,在实务中受到报表使用者的普遍青睐,其较强的决策有用性使其成为未来财务报表体系的核心。本文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三大主表有机结合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
  关键词: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分析
  
  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其中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它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动态情况,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全貌。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现金流量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过了会计上的利润,这是因为收益的不确定性程度以及收益性与流动性的背离程度已经越来越大,在收益性与流动性的背离情况下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不再是利润而是现金流量。现金被认为是企业的血液,理解现金的流动性是掌握企业脉搏的关键。现金流量表对企业特定时期内现金余额发生的变动做出了解释。由此看来,如何读懂现金流量表显得非常必要。
  《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自1998年1月1日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从执行情况来看,企业及社会培训机构都把重点放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上,对报表的内在涵义却缺乏细致的分析。这使得现金流量表往往因“无人识”而被“束之高阁”。为此,笔者就现金流量表的阅读谈谈自己的认识。
  要想让现金流量表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应对表中反映的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种逻辑关系入手(参见附表)。
  首先,要从观察现金流量表第56行获第83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入手,从总体把握企业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基本情况。
  
  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正常、筹资和投资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现金净增加额越大则企业越具有活力。也就是说,
  
  如果企业的现金净增加额主要是由于第21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引起的,可以反映出企业收现能力强,坏账风险小;如果企业的现金净增加额主要由于第37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引起的,或者由于第25行(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引起的,这可能预示这企业经营能力衰退,因此才会处置非流动资产以缓解资金矛盾,但也可能是企业为了走出不良境地而调整资产结构所做的举措。对此应进一步结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作深入分析。如果企业的现金净增加额主要是由于第54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引起的,则意味着企业将支付更多的股利或利息,那么未来特定时期的现金流量净增加额必须更大才能满足偿付的需要,否则企业有可能承受较大的财务风险。
  当然,第56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数字也可能为负数,即现金流量净减少。这一般是一个不良信息,因为至少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会受到影响。不过这种现象也要分情况而定。如果企业整体现金流量净减少是由于第30行(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引起的,或由于第31行(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引起的,说明企业正在进行设备更新、扩大生产能力或进行投资以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这种情况下现金流量净减少并不意味着企业经营能力不佳,而意味着企业未来可能有更多的现金流入。如果企业现金流量净减少主要是由于第45行(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或第46行(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引起的,则意味着未来用于满足偿付需要的现金可能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变小,只要企业经营情况正常,企业不一定走向衰退。
  第二,观察表中第1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第10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的对应关系,从而掌握企业大体供销情况。若果第10行数据明显大于第1行数据,则有可能说明企业有大量的库存,针对这一信息,我们应该结合“库存商品”明细账进行分析,看企业是否处于库存积压状态,存在挤占大量资金的情况。反之如果第10行明显大于第1行,一种可能说明企业销售前期库存商品,另一种可能说明企业大量收回前期应收账款。我们可以通过查阅“库存商品”及“应收账款”明细账加以证实。
  第三,观察企业支付各税的总体状况与企业流转规模的对应关系,注意现金流量表第13行(支付的各项税费),并以此为依据合理测定企业的实际税负。如果企业的实际税负远远低于社会平均税负,则应结合企业“应交税金”明细账看企业是否有拖欠税款行为,通过推敲查找深层次原因。
  第四,观察第12行(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查找所蕴含的信息。通过第12行反映的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到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的总体状况以及企业在其他方面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状况,利用这一数据结合相关资料还可以推断企业职工劳动生产率、平均工资等信息。
  第五,观察第22行(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第23行(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与企业原始投资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这些对应关系的观察中,特别要关注企业在对外投资中是否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这就需要结合企业“长期投资”、“短期投资”账户来加以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
  第六,观察第38行(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与资金成本的对应关系。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所付出的代价。企业无论是发行股票还是发行债券筹资,都必须尽可能地控制资金成本,只有把筹资与筹资成本家和起来考虑,才能有效地提高筹资效率。
  第七,观察第1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的对应关系。如果现金流量表中的第1行数据明显大于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说明企业当期销售回款情况良好,而且又收回部分前期应收账款,这种情形与“应收账款”的减少相对应。相反,如果如果现金流量表中的第1行数据明显小于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则有可能说明企业应收账款规模扩大,这不仅造成当期实际利润虚化,而且可能由于坏账的发生导致企业财务危机,因此两者的对应关系应予以关注。
  第八,观察第10行(购买商品提供劳务支付的现金)与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的对应关系。如果现金流量表中第10行数据明显大于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有可能是存货增加造成,我们可以通过“存货”明细账来验证。另外也有可能说明企业不仅结清了本期采购成本,而且还支付了前期部分应付账款。反之,如果现金流量表中第10行数据明显小于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则说明企业销售的是前期库存商品或者是由于企业赊购行为的发生。赊购行为节约了当期现金,但是也增加了负债,对企业以后形成了偿债压力,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负债这把“双刃剑”的功效。
  第九,观察第21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利润表中净利润间的关系。将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联系起来,可以观察企业的利润品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实际上就是企业实现的可变现的经营收入与企业实际发生的需要支付现金成本费用的差额,相当于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计算的净收益,或者说就是企业的变现收益。这部分收益相对于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计算的账面收益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如果现金流量表中第21行数值对于利润表中净利润数值比值越高,说明企业经营活动中实现的净收益的变现能力越强,净收益越有效,企业的货款回笼工作做的比较出色。相反,如果现金流量表中第21行数值对于利润表中净利润数值比值偏低,则说明总有一部分已确认收益而未收回现金的情况,收益质量较差,收账效率偏低。

  第十,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第21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第37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第54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数值的观察,可以判断企业所处的不同成长阶段。
  一个企业通常会顺序经过四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导入期和成长期的早期阶段,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通常为负值,因为此时企业为推出新产品需要支付大量的现金。而在这个阶段,投资活动现金流量通常也为负值,因为企业要投资于生产设施的建设,因此在这些阶段企业必须从外部渠道获得现金,以支持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因而这些阶段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为正值。
  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经营活动的盈利状况不断改善,使得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逐渐转为正值。而成长阶段的企业欲不断发展壮大仍需要注入大量资金,因此此时企业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仍为负值,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亦为正值。当企业渐入成熟期时,现金流量的格局也迅速变化。经营活动会变成净现金流量的提供者,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已经接受了企业的产品,使企业对营运资本的需求趋于平稳;另一方面此阶段企业只需要维持其生产能力。成熟阶段后期,企业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可能会转为正值,因为企业可能会出售一些不再需要的设备等。此时企业可运用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正的现金流量来归还导入期和成长期借入的债务,使得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成为负值。
  当企业进入衰退期,随着企业销售的逐渐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也逐步转为负值,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依然为正值,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亦为负值。
  总之,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不能单纯以某一种方法来分析,还要充分考虑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情况及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其他因素,再结合现金流量表的其他分析方法,如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综合考虑,帮助投资者、债权人和企业管理者从更深层次看企业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以便作出明智的决策。
  
  参考文献:
  1、陈毓圭.财务学术前沿课题[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李心合,赵华.会计报表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克莱德・P・斯蒂克尼.财务报告与报表分析[M].上海:中信出版社.2004.
  4、中注协统一考试指定教材.会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20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