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经营杠杆系数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建萍

  摘要:经营杠杆系数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定义,它的具体内容及其计算都是学习管理会计所必须掌握的。文章主要论述了经营杠杆系数在企业的具体运用,由于杠杆的内在作用原理,使企业的营业利润变动幅度大于销售量的变动幅度,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经营杠杆的原理来规避风险,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经营杠杆系数;固定成本;经营风险
  
  经营杠杆系数(Degreeof Operating Leverage,DOL),也称营业杠杆程度,是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相当于销售额(营业额)变动率的倍数。它反映着营业杠杆的作用程度。为了反映营业杠杆的作用程度,估计营业杠杆利益的大小,评价营业风险的高低,需要测算营业杠杆系数。其测算公式是:
  DOL=(△EBIT÷EBIT)/(△Q÷Q)
  企业生产经营中由于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从而产生经营杠杆。由于经营杠杆对经营风险的影响最为综合,因此常常被用来衡量经营风险的大小。经营杠杆系数(DOL)也可以被认为销售变动1%而导致的息税前利润变动的百分比。经营杠杆系数变动规律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销售业务量一定程度的变动会使利润以更大的幅度变动,这种利润变化率大于业务量变动率的现象被称为企业具有经营杠杆效应,一般而言,经营杠杆系数越大,对经营杠杆利益的影响越强,经营风险也越大。在公式DOL=(△EBIT÷EBIT)/(△Q÷Q)中:DOL――营业杠杆系数;EBIT――营业利润,即息税前利润;△EBIT――营业利润的变动额;Q――产销量;△Q――产销量的变动额。
  例如,某企业2006年产销量10000件,利润为100000元,2007年产销量12000件,利润为200000元。则△EBIT=100000,△Q=2000,DOL=(100000÷100000)÷(2000÷10000)=5。也就是说,当其他条件不变,产销量变动1倍时,利润会以5倍的比例同方向变动。
  另外,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还可以有简单的方法进行,即计算期DOL=基期贡献边际÷基期营业利润。
  例如,中华公司上年的产品销量40000件,单位产品售价1000元,销售总额4000万元,固定成本总额为800万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600元,变动成本率为60%,变动成本总额为2400万元。其今年营业杠杆系数测算如下:DOL=(4000万-2400万)÷(4000万-2400万-800万)=2。
  在此例中营业杠杆系数为2的意义在于:当公司销售增长1倍时,息税前利润将增长2倍;反之,当公司销售下降1倍时,息税前利润将下降2倍。前种情形表现为营业杠杆利益,后一种情形则表现为营业风险。
  一般而言,公司的营业杠杆系数越大,营业杠杆利益和营业风险就越高;公司的营业杠杆系数越小,营业杠杆利益和营业风险就越低。从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来,单价和销售量增加,边际贡献就会增加,经营杠杆系数=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因为分母还要减去一个固定成本,分母总是小于分子的,因此同时增加一个数值时,相对于金额较大的分子来说,它增加的幅度相对较小,而相对于金额较小的分母来说,它增加的幅度相对要大,所以分母增加比例越大,则整个式子越小,即经营杠杆系数越小。举例:如边际贡献=200,固定成本=40,则经营杠杆系数=200/(200-40)=1.25;当由于单价上升而使边际贡献增加20时,即边际贡献=220,固定成本不变,则220/(220-40)=1.22<1.25,即经营杠杆系数变小,单价和经营杠杆系数两者呈反方向变化,其他因素也一样分析。
  在求得经营杠杆系数以后,假定固定成本不变,即可用下列公式预测计划期的经营利润:计划期经营利润=基期经营利润×(1+产销量变动率×经营杠杆系数)。
  例如,若某企业2007年营业利润为1000万元,计划2008年销售量比上年增加15%,经营杠杆系数为2,则2008年的营业利润为多少?
  代入公式可知,2008年营业利润=1000×(1+15%)=1150万元。
  下面我们看看经营杠杆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如何有效利用它来降低风险。首先看看营业杠杆利益这一重要概念。
  营业杠杆利益是指在扩大销售额的条件下,由于经营成本中固定成本相对降低,所带来增长程度更快的经营利润。在一定产销规模内,由于固定成本并不随销售量的增加而增加,反之,随着销售量的增加,单位销量所负担的固定成本会相对减少,从而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
  例如,中华公司在营业总额为2400万元-3000万元以内,固定成本总额为80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60%。公司2005-2007年的营业总额分别为2400万元、2600万元和3000万元。现以表1测算其营业杠杆利益。
  由表1可见,中华公司在营业总额为2400万元-3000万元的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每年都是800万元保持不变,随着营业总额的增长,息税前利润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在表1中,中华公司2006年与2005年相比,营业总额的增长率为8%,同期息税前利润的增长率为50%;2007年与2006年相比,营业总额的增长率为15%,同期息税前利润的增长率为67%。由此可知,由于中华公司有效地利用了营业杠杆,获得了较高的营业杠杆利益,即息税前利润的增长幅度高于营业总额的增长幅度。
  再看营业风险,营业风险也称经营风险,是指与企业经营相关的风险,尤其是指利用营业杠杆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的风险。
  影响营业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产品需求的变动、产品售价的变动、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变动、营业杠杆变动等。营业杠杆对营业风险的影响最为综合,企业欲取得营业杠杆利益,就需承担由此引起的营业风险,需要在营业杠杆利益与风险之间做出权衡。
  例如,假定中华公司2005-2007年的营业总额分别为3000万元、2600万元和2400万元,每年的固定成本都是80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60%。以表2测算其营业风险。
  由表2的测算可见,中华公司在营业总额为2400万元-3000万元的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每年都是800万元即保持不变,而随着营业总额的下降,息税前利润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例如,中华公司2006年与2005年相比,营业总额的降低率为13%,同期息税前利润的降低率为40%;2007年与2006年相比,营业总额的降低率为8%,同期息税前利润的降低率为33%。由此可知,由于中华公司没有有效地利用了营业杠杆,从而导致了营业风险,即息税前利润的降低幅度高于营业总额的降低幅度。
  通过以上几个例题的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论:一是经营杠杆系数体现了利润变动和销量变动之间的变化关系;二是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杠杆作用和经营风险越大;三是固定成本不变,销售额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小,经营风险越小,反之,则相反;四是当销售额达到盈亏临界点时,经营杠杆系数趋近于无穷大。
  传统的劳动密集性企业逐步采用高新科技设备向资本密集型过度的过程中,那么,其固定资产的投资也相应增加,随着固定成本的增加,相应地,盈亏临界点和经营杠杆也都逐步抬高,一般而言,随着高新技术、设备的应用,一方面,企业的产能将逐步扩大,因而存在比较大的赢利可能性,但是另一方面,盈亏临界点和经营杠杆也相应变大,这时如果出现市场需求下降等不确定性事件,企业承受的风险也比较大。根据成本性态的特征,在一定产销量范围内,产销量的增加一般不会影响固定成本总额,但会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降低,从而提高单位产品利润,并使利润增长率大于产销量增长率;反之,产销量减少,会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升高,从而降低单位产品利润,并使利润下降率大于产销量的下降率。所以,产品只有在没有固定成本的条件下,才能使贡献边际等于经营利润,使利润变动率与产销量变动率同步增减,但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一般情况下,企业可通过增加销售,降低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措施来降低经营杠杆和经营风险。至于增加销售的问题,应当由企业营销部门来进行,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降低相关成本的问题:成本是指产品的寿命周期费用,包括以产品的研究、试验、设计、试制、生产制造到报废淘汰为止的整个使用期间的成本,是制造成本(含研制和生产阶段的成本)与使用成本(包括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维修费用、管理费用)的总和。固定成本的主要内容是固定资产折旧、管理人员工资、利息、公司管理费等,针对每一个具体项目,若要降低它们,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切实对待,合情合理地采取从紧的措施。而变动成本包括原材料、工人工资及附加、水电费、制造费用等,变动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变动成本每份额即单位直接成本没什么变化。其中对于原材料成本的降低,除了减少生产过程的浪费、提高机器设备的效率之外,最大的可能就是降低采购成本、仓储成本,至于人工成本构成范围主要有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工会经费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等。若想降低直接人工成本,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其工作效率,而不能单纯从降低工资率着手。
  总而言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能够认识到经营杠杆的存在,利用其杠杆原理,在市场经济竞争中随时把握经济动向,调整经营思路,就能有效地控制风险,防范风险,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会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翼生.企业经营战略[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2、孔祥祯.会计管理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
  3、余绪缨.管理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4、李宝山.管理经济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5、吴大军.管理经济学[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徐州广播电视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33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