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绿色供应链风险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乐

  摘要:文章首先给出绿色供应链的内涵,其次对其风险进行分类,分析其成因,最后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绿色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风险分析;风险管理
  
  一、绿色供应链的内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兴起了一股绿色浪潮,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勃兴起,为此全球性的产业结构向资源利用的合理化、能源利用的节约化、废弃物产生的少量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单个企业的环境管理并不能生产出绿色产品,这需要所有企业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一致实施环境管理才能取得成效。因此人们将环境管理整合到供应链管理中去,绿色供应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在1996年提出的,它强调从产品的原材料采购期开始,就进行追踪和控制,使产品在设计研发阶段,就遵循环保规定,从而减少产品在使用期和回收期给环境带来的危害。绿色供应链管理除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管理外又增加了知识流管理,追求的目标更加多元化,包括资源的最优配置,活动与环境的相容和增进社会福利,覆盖了从产品的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直至绿色回收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在传统供应链的基础上考虑环境问题,因此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目标。
  
  二、绿色供应链风险分析
  
  供应链风险是指供应链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使其成员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的可能性及其大小。供应链的多参与主体、跨地域、多环节的特征,使其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环境和链上各实体内部不利因素的影响,形成供应链风险,往往会造成企业无法连续经营,导致市场份额下降,甚至有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风险分析与防范十分重要。而绿色供应链覆盖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因此其风险因素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绿色供应链风险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绿色供应链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绿色供应链中成员企业之间的矛盾。从供应链的组织角度可将其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大类。
  
  (一)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环境不正常变化而造成的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环境风险、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
  1、自然环境风险
  自然环境的各种变化是引发绿色供应链风险的直接原因之一。一些不可抗拒的事件,如水灾、火灾、雷电、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可能会给供应链带来不利影响,如造成供应源中断,生产仓储设施损坏等。人类目前普遍面临着环境恶化的问题,自然灾害爆发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绿色供应链所面临的自然环境风险将会越来越大。
  2、经济风险
  在经济领域中各种可能导致绿色供应链的运营遭受损失的风险。运营所处的经济环境如通货膨胀、利率波动、汇率变动、经济周期、地区性贸易协议、绿色贸易壁垒、税收、进出口配额等会对绿色供应链运营造成影响。经济高速增长容易导致企业原材料供应出现短缺,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而经济萧条会使产品库存成本上升。经济因素极大地影响了绿色供应链的全球化趋势。
  3、社会风险
  由于社会风尚、文化观念、法律政策以及社会动荡需要企业付出的额外代价,由此给绿色供应链带来风险。对于跨国界、跨地区的供应链,需要注意社会习惯、风俗、文化的差异及其变化。绿色供应链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面临的法律环境的变化也会诱发风险。国际关系、政局变化、种族矛盾、恐怖主义、战争、罢工等引起社会动荡会给绿色供应链运营带来诸多不便。此外,每个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会形成绿色壁垒,制约绿色供应链的发展。
  
  (二)内部风险
  内部风险是指来源于绿色供应链企业之间或企业内部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合作风险。
  1、市场风险
  指市场供需实际情况与预测发生偏离、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或竞争对手情况发生变化、市场经济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使准确预测的难度加大,从而导致的风险。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导致市场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市场竞争的程度、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技术进步。一般而言,市场竞争的程度越高,外部环境变化越大、越频繁,市场风险就越大。
  2、技术风险
  指绿色供应链企业由于技术本身的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和可得性与预期发生重大变化或者由于没有引进先进技术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能力下降,产品质量达不到要求所导致的风险。生产、物流及信息技术的进步会促进绿色供应链的发展,但是应用不成熟的技术,不积极地采用先进的技术,企业间采用的技术标准不统一会影响其协调。导致技术风险的主要因素有技术的成熟性、技术的复杂性及技术的相关性。
  3、合作风险
  绿色供应链是多参与主体的复杂系统,不同的参与主体之间不能很好的沟通会形成合作风险。导致合作风险的因素主要有管理方式的差异、地理位置的不同及道德风险。由于供需双方存在体制差异,在合作中会出现冲突,导致协调失衡管理失控甚至解体。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已弱化了地理位置,但其对企业间的沟通仍有显著影响,会出现分工不明、时间进度安排脱节等问题。绿色供应链的运营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及契约本身的不完全性,某些企业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可能会产生不道德的行为。
  
  三、绿色供应链风险管理
  
  通过对绿色供应链的风险分析可以看出其风险种类繁多成因复杂。不论是外部风险还是内部风险,直接作用的虽是单个的节点企业,但是波及的却是整条供应链上从上游到下游的所有企业。加上绿色供应链本身的复杂性,其风险管理任务艰巨,要想建立起对风险具有足够抵御能力的稳健供应链,必须采取多种措施。
  
  (一)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绿色供应链是多环节多参与主体的复杂系统,很容易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因此在管理中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要有充分的准备,对于一些偶发但破坏性大的事件,可预先建立应急处理机制,以便能在风险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将损失降到最低。通过应急处理机制可以化解合作中供应链管理的各种意外情况导致的风险,减少由此带来的损失。
  
  (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往往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绿色供应链上的企业,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从而在传输渠道上减少信息的不对称风险,减少牛鞭效应带来的危害,弱化道德风险发生的信息非对称基础。通过信息共享能改进整个绿色供应链生产系统与环境相容的活动,提高与环境相容的水平。
  
  (三)加强对绿色供应链企业的激励
  建立供应链激励机制,使合作伙伴能得到比原来更大的收益。绿色供应链设计的过程中,核心企业必须贯彻激励兼容原则,即核心企业希望各合作伙伴所采取的行动只能通过使其利益最大化的行动来实现,使其有足够的激励按照核心企业的意愿去行动,从而建立对隐藏行动和隐藏知识的道德风险的激励机制。对于政府而言可以通过税收减免和补贴等方式对绿色供应链的运营进行激励。
  
  四、结束语
  
  绿色供应链充满风险,分析和管理绿色供应链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脆弱性,让成员企业分享绿色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增加绿色供应链上各企业的利润,提高其自身的市场适应能力,从而降低其运营过程中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能民,孙林岩,汪应洛.绿色供应链[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存禄,黄培清.供应链风险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王燕,刘永胜.供应链风险管理概述[J].物流技术,2008(8).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49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