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政策性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论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金融业日趋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对于我国的政策性银行而言,如何化解和防范银行风险,加强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度量模型的研究,保证银行审慎稳健经营己成为当前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最突出的任务之一。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风险;定量指标;定性指标
  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作为发起人或出资,以开展某些特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为其基本经营业务的金融机构。确切地说,所谓政策性银行是由一国政府发起、出资或扶植的,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贯彻、执行或配合政府某些特定的经济发展政策为目的,在法律限定的经营领域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从而成为政府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工具的金融机构。
  一、我国政策性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意义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在支持国家农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家进出口业务的增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增进社会福利水平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保持政策性银行的正常经营,降低经营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对宏观经济的意义
  银行所面临的众多风险中,信贷风险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一套成熟有效的信贷风险评价体系,放任风险的发展和蔓延,不仅会影响贷款的机构和企业,还将影响国家相关政策性扶植领域,破坏经济发展结构的平衡,扰乱社会生产的正常秩序,进而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加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对于稳定金融体系的秩序,保障国家经济政策的落实,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都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对政策性银行的意义
  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和资金运用往往是逆市场导向而动,其资金投向经常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涉足的或者是低收益、高风险的部门,而这些部门和领域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是国家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政策性银行存在着政策性倾斜贷款;资金使用所获得的收益率低;贷款项目期限长、规模大等诸多特点。因此如何使有限的资金在完成政策性扶植的同时获得最大化的效益,避免由于信贷风险而造成损失就具有了更积极、更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评价体系,政策性银行完全可以通过对各种可能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处理,来有效的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信贷风险分析
  所谓银行的风险,是指银行在其资金的筹集和运作过程中,由于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产生损失的可能。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相比,政策性银行既有与之相似之处,也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根据风险产生的因素,政策性银行的信贷经营风险可以划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类。
  1、政策性银行的外部风险
  所谓外部风险,主要是指政策性银行由于外部因素无法预期的变化而带来的信贷经营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风险。政策性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政策性银行的债务人不能按照已签合同的规定如期还本付息而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一般而言,政策性银行的贷款发放对象主要为国有企业,由于效益差、管理滞后、经营不善以及对政策性银行贷款的理解偏差等原因,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拖欠政策性银行贷款的现象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此外在近年来进行的企业改制过程中,很多企业利用政策的漏洞通过运作假破产等方式进行挂账,逃废银行贷款,使政策性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迅速增长,远大于商业银行。
  (2)集中性风险。政策性银行的经营范围多集中于某一具体行业,或经营领域相似的企业,或某个地区抑或是某些国家重点倾斜的大型长期建设项目,这必然带来了由于信贷资产的高度集中而产生的集中性风险。同类型企业所需的市场环境是基本相似的,当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供给与需求的剧烈变化时,整个行业将不可避免的全部受到影响。此外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期限一般都为中长期,遇到供求变化的可能也远大于商业银行,因此政策性银行面临的集中性风险更应引起关注。
  (3)政策性风险。政策性银行成立的作用,就在于政府希望通过政策性银行这个金融纽带来进行宏观调控、产业结构调整、扶植基础产业和弱势产业。因此政策性银行要根据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和市场的变化来调整信贷支持的重点。但国家对于宏观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时间安排与政策性银行的贷款发放期限是存在不匹配性的。由于滞后时间的存在,导致了政策性风险的存在。除此以外,国家对于某些微利甚至无利的地区产业的扶植,也导致了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风险的存在。
  2、政策性银行的内部风险
  所谓内部风险,主要是指政策性银行由于内部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可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风险。资本风险是指政策性银行由于资本充足率不足,无法满足客户流动性需求的风险。政策性银行发行的债券一般为中长期债券,但其贷款项目则多为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的大型项目,贷款项目还款期限较长。这种矛盾导致了政策性银行的资金运用缺乏流动性,容易导致资本风险的产生。
  (2)管理和内控风险。这类风险是指由于银行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或进行违规经营甚至犯罪活动等造成损失的可能。如内部监管制度不规范造成信贷资产流失或转移、挪用信贷资金等都会造成管理和内控风险。
  (3)决策风险。决策风险是指由于银行管理层决策失误造成损失的可能。主观上决策人违反客观规律的决策或屈从于领导意志的决策;客观上由于信息的真实性及不可预见的原因导致的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可能都属于决策风险。一般而言,银行的内部风险不论是政策性银行还是商业银行都会存在,其风险是可以通过加强银行的信贷管理、规范银行的信贷经营行为来规避或减小的,因此该类风险不在本文重点讨论范围之内。
  三、政策性银行信贷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定量指标分析
  定量指标是指影响企业信用等级的定量因素。企业的信用是建立在良好的财务基础之上的,对企业的财务数据的定量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衡量企业的还贷能力,揭示其信用状况。因此对企业的定量指标分析主要集中在具体的财务指标分析上。定量指标主要包括经营管理、发展成长和偿债能力三个维度。   (1)经营管理维度。在本指标体系的设计中,经营管理维度体现企业两方面的能力:营运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也就是企业的盈利能力。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收入现金含量、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五个指标。
  (2)发展成长维度。对于农业及其配套产业的企业而言,如何在国家政策的扶植下快速发展和成长壮大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指标体系的设计中,发展成长维度的变量指标包括净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和工资福利增长率。①净资产增长率;②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③工资福利增长率。
  (3)偿债能力维度。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的资产变现能力,它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现金的能力。偿债能力是衡量企业能否按时还贷付息的重要能力。主要通过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负债率、企业经营现金流与流动负债比、净资产与贷款余额比五个指标来进行衡量。
  2、定性指标分析
  定性指标是企业信用评价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政策性银行经营业务范围内的企业大多为非上市企业,这些企业多存在财务制度上的缺陷。因此定性指标能够更有效的帮助政策性银行进行信贷风险的评价工作。定性指标主要包括政策性优势、管理风险、行业与经营风险三个维度。
  (1)政策性优势维度。所谓政策性优势,是指企业受国家政策倾斜支持的程度。对于政策性银行而言,其面对的企业对国家政策的影响是十分敏感的。政策性优势对于政策性银行评价企业的信用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家出台开放原垄断行业的政策;国家相关政策导致行业整体的衰退等风险预警能够使政策性银行避免出现重大的信贷风险。因此政策性优势应当成为定性指标的首要分析因素。
  (2)管理风险维度。企业的经营管理最终还是要由人来完成。对于大多数国有企业而言,领导者具有相当的权威,有些基层企业甚至会出现领导者意志即为企业意志的不合理现象。因此从企业的管理层面来分析评价企业的信用风险是十分必要的。管理风险维度主要包括管理层素质、员工素质和领导者信誉三个指标。
  (3)行业与经营风险维度。行业与经营风险维度主要衡量借款人所处的行业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经营环节风险的程度。不同的企业所处的行业背景不同,所面临的市场结构和行业风险也有不同。很多国际性银行对于行业和经营环境的风险研究是非常重视的。
  综上所述,这政策性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更好地发挥我国政策性金融的宏观调控能力,保证国家经济安全,使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平稳、健康和快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忠元.有关政策性银行发展的几个问题[J].中国金融,2005年02期.
  [2]彭钊慧.构建政策性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J].农业发展与金融,2006年S1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502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