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武汉城市圈的“危”与“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锐 李建国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武汉城市圈面临着诸多挑战。在严峻的形势下,应客观面对、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关系,把握发展的机遇。只有把握这些机遇,利用国家出台的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及相应的经济政策,实行区域一体化战略,才能促进城市圈又好又快发展。
  
  一、金融危机对武汉城市圈的冲击
  
  1、出口急剧下降
  2008年10月份以来,武汉进出口贸易额显著下降,外贸出口形势严峻。武汉海关数据显示,湖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已连续4个月出现负增长。今年1―2月,湖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2%。其中,欧盟继续保持湖北省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双边贸易总额4.9亿美元,但同比下降了28.4%。在出口的主要产品中,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双下滑,1―2月,机电产品出口6.6亿美元,下降1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3亿美元,下降23.5%。
  更为严重的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发达国家不断利用技术、环保、关税等壁垒给武汉地区的出口带来了新的困难和问题。据测算,欧盟从明年起将执行REACH法规,未注册的企业一律不能进入欧盟市场,这将对我市20多种行业产品、近300家企业造成影响。外贸出口成本持续上升,由于国内原材料涨价、国内劳动力和环保成本上升、中小企业贷款越来越难,加上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不仅中小企业,连大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都受到挑战。外贸企业普遍反映,由于外部环境和国内环境同时趋紧的叠加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生意困难。国家出台的提高出口产品退税率的优惠政策被外商的一再压价抵消了。
  从历史上看,国际金融危机对武汉市外贸出口的负面影响不仅是直接的,而且是滞后而长期的,一旦危机来临,地处中部的武汉对出口的反应往往比沿海滞后半年至一年,而恢复元气则比沿海更慢。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暴发,武汉当年出口比1997年下降13.1%,随后5年出口未达到1997年水平,直到2003年才缓过劲来略有增长,负面影响持续了5年。
  2、工业总产值出现下滑
  根据武汉统计局监测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份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出现下滑。今年1―2月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590.65亿元,同比下降2.3%。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在大幅度波动,国内市场各种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下跌,但是制造业先期买进的高价原材料库存很高,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制造业遭遇到双重挑战,钢材的价格下降接近一半,有色金属下降了20%~46%,化工产品下降了40%~70%,这种情况是从来没有过的。钢铁、有色、石化行业出现了全面亏损。
  3、外商投资显著减少
  实际利用外资额虽波动不大,但武汉市近期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持续回落。2008年前11个月,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27户,投资总额112048万美元,注册资本63138万美元,其中外方认缴54945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8%、48%、55%和51%。户均投资总额882万美元,同比下降28%,总体上投资质量不高。新设企业中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仅16户,同比下降63%。
   截至今年2月,实有外商投资企业1800户(去年同期为1960户),投资总额1625190万美元,注册资本948318万美元,其中外方认缴719815万美元。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外商投资企业呈现发展速度放缓、增幅下降的趋势。
  4、社会就业形势严峻
  据省人才科研所一份对武汉地区21所高校应届毕业生调查报告显示,截至今年1月份2009年毕业生中除开“已经签约”的,另外还有近三成表示“已有意向但没正式签约”,而明确表示没有找到工作的占到了六成。
  来自省教育厅的统计,截至今年3月,今年我省范围内的应届毕业生100人中仅有20人签约找到工作。而据测算,武汉地区历年还没有就业的毕业生大约还有4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另外,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量企业裁员,中小企业倒闭,外出打工人员出现大量回流,全省农民工回流达138万人,占外出务工农民总数的16%。其中因金融危机原因非正常返乡农民工94万,占外出人员的9.8%。
  
  5、中小企业困难重重
   当前,企业经营呈现前所未有的压力――订单减少、利润下滑、流动资金困难,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限产、停产的现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意愿和用工需求下降。根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2008年湖北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的信心指数下降明显,中小企业如何度过寒冬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6、金融危机可能恶化
   据统计,今年前两个月,美国已有14家银行倒闭。美国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使全球汇率急剧波动,贸易额明显下降;在较短的时间内,大规模的救市与经济刺激计划一时还难见成效,金融危机有可能进一步恶化。金融危机的进一步传导加大了我们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外部环境对城市圈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金融危机下的发展机遇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武汉城市圈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包含着巨大的机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城市圈GDP增长依然良好。这说明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结果逐渐显现,部分行业抗风险能力较大,而且在金融危机下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1、扩大内需,启动农村市场
   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务院出台了大规模的“ 扩大内需”的政策,各地相继提高投资额,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比率在明显提升。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途径,潜力在农村。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出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的消费需求,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尤为重要。国务院出台相关政策,要加强城乡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鼓励消费,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做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工作,把中央财政的400亿元补贴资金用好用活,使企业增加销售、农民得到实惠。
  
   据财政部预测,财政补贴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四年,可累计拉动消费9200亿元人民币。政策的出台农村市场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特别是家电、手机等产业的下乡,提振了农村的消费市场。在扩大内需、加大投资时,发挥市场的调节机制,引导开发农村市场,支持企业下乡开拓市场,拓展消费端,把握难得的时机度过难关。
  2、借助倒逼机制,增强企业实力,实现品牌突围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对外出口困难,国内需求在短时间内无法快速启动。无论是大型的国有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融资上困难,“主营业务收人增速回落,赢利能力下降”(宣城分行课题组,2008)。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方案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企业面临的困境也是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机遇。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采取适当的政策,化压力为动力。利用倒逼机制,积极推进企业的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增强企业的力,促进企业创新,实行品牌战略,使企业度过难关,占领市场。“政府在构建地方创新体系,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的工作中,应该从过多的直接‘帮助’转向努力构建一种置身于社会环境中的利益倒逼机制”(费国良,2006)。

  3、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降低成本与压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势必向发展国家或地区转移,中国将继续保持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地位;而沿海产业加快向中部转移,梯度转移趋势更加明显。为协调产业与区域发展,国家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部地区发展的政策举措。
   武汉经济圈也具备其他中部地区的无可比拟的优势,武汉市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也具备良好的条件。其一,武汉在工业、区位、人才、投资环境方面的优势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其二,武汉作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城市”,为武汉市发展制造业和加工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资料表明,武汉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一是优势产业增长明显。2008年国内钢铁及深加工达到818.94亿元,比上年增长38.7%,装备制造也达到749.12亿元,比上年增长35.3%,食品烟草为488.03亿元,比上年增长30.9%。二是产品结构更加合理,新行业的影响日益突出。电子信息达到438.47亿元,比上年增长达到26.6%,石油化工达到299.29亿元,也比上年增长15.3%。三是市场多元化逐步形成,新型产业表现良好。能源环保、生物医药等行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大。四是加工贸易的增长迅速,2007年加工贸易企业比3年前增长60%以上。
  
   当前,武汉城市圈已经成为国家综合试点,武汉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要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具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产业群及产业链。发展高薪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优势产业,依据相对比较优势产业来制定承接产业转移政策,积极主动承接国际国内的产业转移,成为聚集产业集群、吸引产业投资者的“洼地”。借助经济圈的合力,充分利用武汉在区域圈的区位优势、物流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发展港口经济,实行区域一体化;同时借助经济圈经济分工、优势互补的特征,积极利用国家教改实验区配套实验的政策,促进经济圈的发展。
  4、扶持服务业的发展,快速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物流业的发展对于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衡量城市发展的标志。对于中心城市而言,招商引资能力被视为综合竞争力的一部分,表现为比其他城市能吸引更多商流、物流、人流和辐射更大的市场空间,尤其以物流为主。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家采取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而这必然会带来大规模的支付。
   武汉是我国已经形成的以东部沿海地区、长江经济带、西部地区H型经济发展格局的战略中心,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中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地位,是华中市场的重要部分。在我国新一轮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其经济地位和作用都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是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中心环节。因此,建立、发展现代物流中心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达国家为降低金融风险,纷纷将投资转向了中国的金融业与服务业;而国内采取了大规模政府投资政策,刺激经济的增长。短期的投资必然会带来大规模的转移支付、资金与人才等资源的流动,而武汉经济圈恰好位于东部与西部交接地带,凭借黄金水道,吸引外资,服务于东西部的建设;培育发展传统商贸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航运业、服务业。要积极避免商务经济同构化现象,立足自身优势,走特色化、专业化道路。
  5、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行业
  
  依据克拉克―配第定律,经济进步规律是劳动人口由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再由制造业转移到商业和服务业。而世界产业战略转移正从生产外包转向服务外包,服务外包也由欧美国家转移到东南亚。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韩国结合本国的特点,采取了大力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行业的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针对当前金融危机,特别是信息、电子的产业的转移,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建设服务外包基地。国外发展经验表明,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行业具有技术门槛低、成本少、见效快、易于操作、资金与人才密集的特点,对于拉动出口、解决就业、培养人才、引进技术、吸引外资具有明显的作用。
  武汉地区教育发达,人才汇集,在软件制造业上具有独特的优势。统计资料表明,2007年,光电子信息产业值为498.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2008年,武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总产值达到134.91亿元,比上年增长20.3%。武汉每年有IT类毕业生近3万人,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9个,据统计资料分析,武汉同样的软件工程师综合成本是北京上海的三分之一,光谷产业园已是华中地区优秀产业园。因此,城市圈在建设中,应依托光谷软件园和华中地区信息中心的优势,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改善园区软环境,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做好与国内国外一线城市软件行业的对接工作,鼓励高校与高新产业区合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发挥城市圈扩散效应,尽快建设成信息高速公路,形成地区的支撑点。
   6、推介文化产业合作,努力打造精品文化品牌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或萧条时期,往往正是文化特别是文化产业得以发展与繁荣的机遇期,在经济危机或萧条时期文化通常会逆市发展。而大萧条时期,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大众娱乐反而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大力加强文化投入,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韩流”不仅拉动了巨大的本土消费,也带动了庞大的国际贸易。 在经济萧条时期,文化娱乐消费会逆市增长,湖南卫视的蓬勃发展也说明了这一点。加快旅游消费品、文化产品个性化等方面的发展对刺激武汉城市圈的消费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还可以加大在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配套服务,拓展居民的消费领域,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等服务性和享受型消费,开拓新型消费领域扩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消费,积极发展网络动漫、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完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
  
   据武汉统计局资料,2008年末旅游景区31个,其中5A级1个、4A级8个、3A级4个、3A级以下18个。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612.79万人次,增长18.6%;接待海外旅游人数53.4万人次,增长0.8%。实现旅游总收入373.68亿元,增长18.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56.01亿元,增长19.9%;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54亿美元,增长11.4%。武汉城市圈周边城市生态环境良好,文化资源丰富,适合户外休闲。交通便捷,武汉至周边八市“一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适合发展周末休闲度假。应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强化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来推动跨城市消费流动,打造城市圈的商业中心区、城市旅游观光区、中央商务区和现代文化服务区,保持对区域市场的示范性和带动作用。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2008年2月到2009年2月的武汉城市圈宏观经济数据,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武汉城市圈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深入讨论了金融危机下的机遇。为经济的政策调整作了一定的说明,在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之下应该统筹兼顾,既要采取短期的经济刺激政策,也要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升级产业结构,实现武汉城市圈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责任编辑:胡婉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1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