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关R&D竞争与合作方式的文献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绪涛

  【摘要】 有关R&D竞争与合作方面的文献研究表明:在溢出程度较高时,R&D的合作安排对R&D活动有正的效应;而在溢出程度比较低时,R&D的合作安排对R&D活动只有负的效应,但无论是R&D的竞争还是R&D的合作,依然无法完全消除R&D活动的市场体失灵,它们自不过是解决这种失灵的次优方案。
  【关键词】 R&D 竞争 合作
  
  一、竞争行为对R&D活动的影响
  
  在R&D早期研究阶段,经济学者们最初把目光主要放在R&D的竞争行为方面。Dasgupta(1986)把R&D的竞争分为两种类型:竞赛型和非竞赛型,这种划分主要是基于创新收益的结构不同。竞赛型的R&D竞争是指竞赛的赢者和输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收益差别,其所实现的回报可以严格地进行排序,具有跳跃性;而非竞赛型的R&D竞争是则指专利竞赛的赢者和输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别,如果一家企业的技术发生轻微的改变话,这家企业所获得创新的净收益也会随之发生轻微的改变,因而,当存在一个可获得的、连续的专利证书时,企业的创新收益函数也是连续的。根据Dasgupta(1986)对两种类型的R&D竞争方式的定义可知,R&D的竞争是竞赛型的,还是非竞赛型的,关键在于创新的收益函数是跳跃性的,还是连续性的。
  在R&D的竞赛型竞争方面,Stewart(1983)考察了最终的R&D溢出效应对激励创新活动的影响。在她的模型中,有n家对称的企业为一项发明价值为V的创新活动进行竞争,由于溢出效应的存在,最初创新成功的那家企业将获得的价值为?啄V(1/n  在R&D的非竞赛型竞争方面,Beath等人(1995)考察了产品之间的替代程度、R&D活动的效率以及市场份额对均衡状态时各变量值的影响。他们的模型显示出的主要结论如下:一是均衡状态时,产品市场上企业的数量越多,R&D的投入与销售额之间的比率也就越低,这是由于产品市场上企业的数量越多,产品的数量也就越多,每家企业所获得的市场份额也就越低。二是当产品之间的替代弹性相对要高于成本降低型R&D活动的效率时,即?琢  企业从事R&D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信息知识的溢出又导致企业只能获得部分创新收益,但如果溢出程度较小,并且竞争效应足够强烈的话,R&D的竞争效应可能会超过溢出效应,这样一来,R&D的竞争方式可能带来较多的R&D活动,对R&D活动有正面的影响,但与社会所期望的R&D活动相比,仍然是不足的;而如果溢出程度较大,在R&D活动阶段,不进行R&D投资的企业可以获得进行R&D投资企业的大部分信息知识,而在产品市场进行模仿,如果产品差异化程度不大的话,不进行R&D投资的企业所获得的收益与进行R&D投资的企业所获得的收益之间的区别不大,显然竞争效应消减了企业从事R&D活动的热情,这是因为在溢出程度较大的情形下,任何一家企业可以获得对手的大部分R&D活动的信息知识,而不用付出任何代价,企业的最佳行为是尽可能让对手去进行R&D活动,而坐待这种溢出效应带来的好处,企业之间的共同行为将会导致企业会投资较少的R&D活动,R&D的竞争方式反而给R&D活动带来的负面效应。总之,在溢出程度较低时,R&D的竞争安排对R&D活动有正的效应;而在溢出程度较高时,R&D的竞争安排对R&D活动有负的效应。
  
  二、合作行为对R&D活动的影响
  
  在R&D问题的早期研究阶段,有相当一部分文献是关于R&D的竞争问题的研究,而这些文献的大量研究结果几乎都表明,在溢出水平较高的情形下,R&D的竞争带来的市场绩效较差;但即使是在溢出水平较低的情形下,与社会所期望的R&D投资水平相比,R&D的竞争所带来的R&D投资水平,常常也是不足的。由于R&D的竞争导致创新支出的不足,许多学者转向研究合作性的R&D,其中d’Aspremont和Jacquemin(1988)[以及Kamien等人(1992)为R&D合作问题的研究奠定了一个理论性的框架。d’Aspremont和Jacquemin(1988)在一个两阶段的同质产品的双头垄断市场上,分别考察了企业在产出阶段和R&D投资阶段的三种不同战略方式:一是企业在R&D投资阶段和产出阶段独立地进行古诺竞争;二是企业在R&D阶段进行合作,但在产出阶段进行古诺竞争;三是企业在R&D投资阶段和产出阶段都进行合作。在这三种不同的战略方式下,他们发现:一是在溢出参数超过0.5这个临界值水平时,R&D的合作要比R&D的竞争带来更多的产出和R&D投资水平,而溢出参数在低于0.5这个临界值水平,R&D的竞争却要比R&D的合作带来更高的产出和R&D投资水平;二是企业在R&D投资阶段和产出阶段都进行合作要比企业仅仅在R&D投资阶段进行合作带来更高的R&D支出,但这以更低的产出为代价的。
  在d’Aspremont和Jacquemin(1988)的研究之后,Kamien等人(1992)继续把R&D的合作方式进一步地推广了,他们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仅仅协调R&D活动到不仅共同协调它们之间的R&D投资水平,还共同承担R&D活动的成本以及研究合资企业这几种方式下的R&D合作,而且还把这几种合作方式下的R&D投资水平与R&D的竞争方式下的R&D投资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把第一种形式的R&D合作称作“R&D卡特尔”,第二种形式的R&D合作称作“RJV竞争”,最后一种形式的R&D合作称作“RJV卡特尔”的基础上,均衡状态时有如下结论:在“RJV卡特尔”方式下的有效R&D投入不仅要高于R&D的竞争方式的有效R&D投入,而且还要高于“R&D卡特尔”以及“RJV竞争”方式的有效R&D投入。这是因为企业在进行R&D的竞争时,会充分考虑到溢出效应所产生的“搭便车”现象,结果企业之间的共同行为减少了R&D投资,而在“RJV卡特尔”方式下,溢出完全被内生化了,搭便车现象也就不存在了,企业会最大化它们之间的R&D投资(RJV的竞争并没有完全内生化它们之间的溢出)。而Choi(1993)则进一步分析了一个包括协调R&D投资战略和信息共享但不包含成本分摊情形下的R&D合作方式,与Kamien等人(1992)的模型显示的结论大致相同,他也得出如果溢出水平较高的话,R&D的合作要比R&D的竞争带来更高的R&D支出水平的结论。

  与理论研究相类似,一些实证研究也表明,在溢出水平较高的情形,R&D的合作的确可以改善技术创新的市场绩效,如Cassiman和Veugelers(2002)运用比利时制造业行业的数据分析了R&D合作和溢出效应之间的关系,他把R&D活动的溢出分为“流进”效应(incoming)和“流出”效应(outgoing),R&D活动的流进效应是指从竞争对手那里获得的信息,而流出效应则是竞争对手从自身企业的R&D活动中获得的信息,R&D的合作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高信息的流进,对信息流出则是不确定的。信息的流进对企业的R&D合作有显著性正的影响,而且在更正了联立性偏误之后,这种正的显著性变得更加明显;而信息的流出则对企业的R&D合作有显著性负的影响,并且专有性程度越高(更加完善的专利保护),信息的流出就越少,企业进行R&D合作的概率就越高。在Cassiman和Veugelers的模型中,除了溢出效应之外,企业的大小、R&D活动的成本、风险以及技术的互补性都被发现对R&D合作有显著的驱动力。而Lambertini等人(2003)则运用CIS提供四个欧盟国家(比利时、丹麦、德国、意大利)的制造业的微观数据考察了该行业的R&D合作的市场绩效,他们的研究结论如下:一是经验性的研究表明企业在内生地控制信息流出的程度相对较低;二是在某些行业,R&D合作能够促进更多的R&D投资;三是在某些技术比较先进的行业(如化工行业),R&D合作可能会提高企业的信息交流,进而扩大了信息的溢出水平。
  从这些分析R&D合作方面的文献可知,在溢出水平非常高时,企业之间的竞争威胁相对就比较低,而且创新成功和创新失败的企业之间的收益相差不大,这样一来,在竞争性的R&D市场,企业会尽可能较少投资R&D活动,而让对手较多投资R&D活动,结果企业之间的共同行为将会导致市场体系内的R&D投资水平十分低下,而如果企业进行R&D的合作话,它们之间的溢出就被内生化了,彼此之间可以享受这种溢出的好处;但即使在溢出水平较高的情形下,R&D的合作并不能完全控制信息的流出,只可以尽可能分享信息的流进,R&D的合作也不能带来社会所期望的R&D活动;而在溢出程度比较低时,R&D的合作对创新活动的效果还低于R&D的竞争效果,这是由于溢出程度较低导致R&D合作带来的收益是很小的(只能分享到少量的信息流进,但有可能要付出大量的信息流出),R&D的合作刺激的R&D活动就会较少。总之,在溢出程度较高时,R&D的合作安排对R&D活动有正的效应;而在溢出程度比较低时,R&D的合作安排对R&D活动只有负的效应。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溢出程度较高时,R&D的合作安排对R&D活动有正的效应;而在溢出程度比较低时,R&D的合作安排对R&D活动只有负的效应,但无论是R&D的竞争还是R&D的合作,依然无法完全消除创新活动在市场体制下的失灵,它们自不过是解决这种失灵的次优方案,其他的专利制度、补贴,以及各种R&D优惠措施安排都不可能完全消除创新活动在市场机制下的失灵,因而,如何设计完美的R&D激励安排仍然还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注:本文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编号:07JA790042和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编号:D200719002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Beath,J.,Y.Katsoulacos、D.Ulph:Game-TheoreticApproaches to the Modelling of Technological Change[D].In P. Stoneman(ed.),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change,Oxford,Blackwell,Chapter 5,1995.
  [2] Cassiman、Bruno、Reinhilde Veugelers.R&D Cooperation and Spillovers:Some Empirical Evidence[D].Working Paper,2002.
  [3] Choi, J.P:Cooperative R&D with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993(11).
  [4] Damiano,B.S:The Economics of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 Survey[D].Working paper, 2003.
  [5] De Bondt,R.,P.Slaets and B.Cassiman:The Degree of Spillovers and the Number of Rivals for Maximum Effective R&D [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992.
  [6] Katz,M.L、J.A Ordover:R&D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R].Brooking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Microeconomics, 1990.
  [7] Lambertiini、Luca、FranCesca,Lotti、Enrico,Santarelli:Infra-industry Spillovers and R&D Cooperation:theory ana evidence[J].Econ.Innov.New Techn,2004(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8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