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东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市场驱动为主导的产品工业向以生态规律为准则的绿色工业转变的革命。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有限的资源为代价,正在成为东北地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循环经济在振兴过程中已经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走上一条绿色的振兴之路。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演绎“变废为宝”的故事污染水也能变成洁净水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简称一汽)是长春市用水大户,也是排污大户。为了加大对废水资源化的管理力度,长春一汽综合利用有限公司于2001年9月投资2084万元建设中水一期技术改造项目,次年5月竣工投产。据公司领导介绍,公司现在每天可处理2.5万吨污水,这包括一汽每天产生的2万吨工业污水及一部分生活污水。
  污水――二级水(达到可排放标准)――中水――洁净水,这是污水演变的全过程。在污水第一道处理的“曝气”沉沙池,只见污水滚滚,并可闻到污水散发出的阵阵臭味;而到最后一道处理的全自动反渗透设备,刚才还混浊的污水已经变成了清清细流。这种洁净水比一般纯净水的生产指标还要高。
  按每天处理2.5万吨污水计算,公司现在每年大约处理700万吨污水,包括一汽全部的工业污水和部分生活污水,一般可处理成350万吨中水,但根据客户需求,每年生产200万吨中水,主要用于绿地灌溉等,同时还生产150万吨洁净水,全部用于一汽集团热电厂锅炉补充用水,这种锅炉用水需要高质量、高标准的水。
  从1987年起到2005年6月,他们已累计达标处理污水1亿余吨,生产中水近883万吨,洁净水148万吨,为国家节约自来水1000多万吨。
  从前,一汽每年要向环保部门缴纳排污费600万元左右,现在这笔开支省下来了;同时,年生产中水200万吨全部回用于一汽,以工业用自来水的价格4.8元/吨计,可节约1000万元。
  随着废水资源化进程的加快,一汽污水对周边的影响已成历史。在中水的浇灌下,绿草、鲜花将十里车城映衬得水清天蓝。“不只是水资源再利用”,王冠楚说,多年来,一汽也一直把工业废旧物资,特别是废旧金属的回收和综合利用,作为新的增长点,在各方面节约材料、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工业废弃物也能产水泥
  
  和一汽相似又不同,国内水泥行业的名家之一,吉林亚泰鼎鹿水泥有限公司(国有控股)的效益基本上是建立在工业废弃物利用基础上的。
  将工业废弃物用于水泥生产,既可以“变废为宝”,达到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又可享受国家对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的减免税政策,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4年,吉林亚泰鼎鹿水泥有限公司利用各种工业废渣总量达20多万吨,基本实现了水泥生产环保型。
  粉煤灰,曾是令长春热电厂头疼不已的老大难问题。为堆放这种生产废料,企业不得不占用大量土地,早在1997年,热电厂就实在“无地可堆”,周边老百姓还不断因遭受污染而上告。2000年,亚泰鼎鹿将利用粉煤灰生产水泥这一项目提上了议事日程,并作了大量科研工作。2002年,该项目投产后,当年就利用粉煤灰15万余吨,节约粘土资源10万吨。
  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镍盐生产基地、也是亚洲最大的硫酸镍生产商。该公司自建成投产以来,镍废渣长年积压囤积量达100万吨,每年排渣量15万吨。亚泰鼎鹿在水泥生产过程中采用镍渣代替铁矿石技术后,每年消耗镍渣5.24万吨,节约了等量的铁矿石资源,也缓解了镍渣堆存地周边的环境污染,减少了占用良田,降低了地下水和河流的污染。“仅2004年一年,亚泰鼎鹿就‘吃掉’各种工业废弃物20多万吨,基本实现了水泥生产环保型,而且产品始终非常畅销,堪称‘零库存’。”亚泰鼎鹿在政策支持下,去年企业增加效益近900万元,目前,他们正准备上一个新的技改国债项目,预计投产后,年吞废物量可再提高25万吨。与此同时,公司将水泥原料、水泥入库由人力输送改为机械输送,治理了周围的粉尘污染问题。
  
  二、诠释“废物”与“资源”的辨证关系生活垃圾也能发电和取暖
  
  东北首家民营垃圾发电站,长春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站一期工程最近建成并投产,每年16.5万吨垃圾将转化成3900万千瓦时的电量,有效地缓解了长春市用电紧张状况。
  电站由民营企业吉林鑫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电站从2004年9月试运营以来,日焚烧处理垃圾和发电量达到设计能力的70%-80%,可望在近期内达到日处理垃圾520吨、日发电量14万千瓦时的设计最高要求。这520吨垃圾正好是长春市朝阳、南关、宽城三个区居民的日产生活垃圾。
  通过控制垃圾焚烧炉炉膛温度,达到高温灭菌效果,有效地避免了二恶英的产生,同时焚烧炉烟道的尾部又安装了布袋除尘设备,烟气通过布袋反复除尘,电站排放的烟尘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黑龙江省庆安县水稻种植面积7万多公顷,年产水稻55万吨,每年加工水稻都会产生数十万吨的秸秆、稻壳和稻糠。过去,只有少部分秸秆农民用做燃料,稻糠全部用做饲料,稻壳则点火烧掉,被称为“黄色污染”。从2002年开始,庆安先后成立了4家稻壳燃烧棒生产厂,年可加工稻壳5万吨。生产的稻壳棒可用于企业和家庭取暖,每吨燃烧释放热量相当于煤炭的70%。利用稻糠生产的保健品更是深受市场欢迎。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2000年以来新建了转炉煤气回收系统,回收的转炉煤气与焦炉煤气混合,用于轧钢加热炉的运转,每年产生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目前,鞍钢已经建成钢铁渣开发、瓦斯泥和转炉煤气全回收、余热和水资源回收利用、粉末冶金等40多项废物综合利用工程,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辽宁省环保局的初步统计显示,与2000年末相比较,全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69%提高到88%,年均节水2.5亿立方米。目前,全省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达到74%,比2001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黑龙江省计划到2006年,全省重点工业企业节能率增长4%,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5%,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70%。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显著提高,耕地减少趋势得到遏制。
  类似以上这样变废为宝的企业越来越多。比如吉林省光大实业公司利用煤矸石生产建筑用砖、热电二厂采用先进技术生产商品粉煤灰,星宇集团等14户企业又利用粉煤灰生产混凝土……在长春,节约资源,上下游企业互相促进,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众多企业自觉的追求。
  
  黑土地里流出“绿色汽油”
  
  从2003年11月起,吉林省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封闭运行推广车用乙醇汽油,2004年下半年,辽宁、黑龙江两省也相继实现全省车用乙醇汽油的封闭销售。这种“绿色汽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乙醇是以小麦、玉米、高粱、薯类或植物纤维为生产原料而制成,被称为“绿色能源”。将燃料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后,即形成一种新型车用燃料――乙醇汽油。截止到2005年2月底,东北三省累计销售乙醇汽油194万多吨,累计节约原油70多万吨,乙醇汽油市场覆盖率达到90%左右。同时,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仅吉林省生产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每年就可转化玉米96万吨,全面推广车用乙醇汽油有效地解决了粮食出路问题。

  
  从资源“单向消耗”到“循环利用”
  
  城市是资源集中消耗最大的地方,更是废弃物集中产生的地区。东北三省在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同时,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建设循环型城市。
  如今,辽宁省已经建设的25座污水处理厂中,有10座污水处理厂建设了中水回用系统,实际日处理中水40多万吨,主要用于工业、城市河道景观和绿化用水。海滨城市大连更是完善了城市生活垃圾回收体系,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率已经达到60%。
  沈阳市斥资1.2亿元人民币修建的东北首个垃圾发电厂年内即将动工,将用城市垃圾解决10万户居民家庭用电,缓解沈阳市每天产生的4000吨城市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长春市也不甘落后,将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大力建设垃圾处理厂、粪便处理厂等减少城市的污染。
  以企业为单元,建立“点”上的小循环;以行业为单元,建立“线”上的中循环;以城市为单元,建立“面”上的大循环。目前东北三省正在逐步建立废家电、废电脑、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包装物、废电池、废橡胶、报废汽车等各种废弃旧物资的回收利用系统,提高社会再生资源利用率,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循环经济,做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石,东北已步入实践之路,继续着发展之路。同时,又构筑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循环之路。
  
  相关链接1
  
  什么是循环经济?它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有什么不同?
  循环经济是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的新概念。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也可称为资源循环型经济。在现实操作中,循环经济需遵循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和资源化原则。减量化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再利用原则,要求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尽可能重新变成可以重复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有害的垃圾。资源化原则,要求产品和包装器具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和反复使用,而不是一次性消费,使用完毕就丢弃。
  传统增长模式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这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就越大。而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满足这一目标要求的自然资源储备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而日益凸显。
  
  相关链接2
  
  发展循环经济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应以循环经济的战略思路统领经济发展全局。
  转变观念。要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切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搞好规划。在编制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重要位置。此外,还要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调整结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方面,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遏制部分地区和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特别是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以及开发区的盲目发展,限制和淘汰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另一方面,要加快低耗能、低排放产业的发展。
  完善政策。首先,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资金补助和贷款贴息的支持,并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其次,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研究并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要积极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通过水价、电价等价格政策的调整,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研究制定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要积极探索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
  企业改革。建立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打破企业间单向式线性生产方式和“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结构,促进企业间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依靠科技。一方面,要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取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不断提高单位资源消耗产出水平,尽快使资源消耗从高增长向低增长、再向零增长转化,使污染排放量从正增长向零增长、再向负增长转化,从源头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的作用。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推行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引进核心技术与装备。
  示范推广。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部分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推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重大技术领域、重大项目领域和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明确回收处理技术路线,制定促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法规、政策和措施;提出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改造工业园区以及城市发展的思路;树立先进典型,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和借鉴,并为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推进计划提供参考。
  宣传教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普及循环经济知识,提高社会各方面对发展循环经济重大意义的认识,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和知识纳入基础教育内容,做到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把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等活动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相关链接3
  
  专家关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7点建议
  
  一是把解决制约本国经济发展带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摆在构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位置,科学而有章法的逐步推进,由点到面,从企业到产业,从城镇到农村进行普及。
  二是政府要制订相应的法规法律,把立法作为推行循环经济的主要手段,形成国家立法,行业建规,企业实施的局面。如日本着眼于建设“循环型社会”,从根本上解决环保、资源与发展的长期矛盾,先后颁布了《家电循环法》、《汽车循环法》、《食品再生法》、《建设再生法》、《都市再生计划》等,可以效仿。

  三是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支撑力度,尤其要大力提倡替代、减量、再利用和资源化等新技术的研制开发和应用。
  四是政府要进行政策扶持,并在税收、价格上有所体现,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包括对回收物品市民的奖励和废旧循环物资再生利用企业的减免税收实行抵扣等。
  五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要能及时体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作为纯公益的事业对待,而应视之为可以带来“双重”经济效益的产业。
  六是广泛开展循环经济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促进全民族转变发展经济的陈旧传统理念,充分利用经过近多年培育已成长起来的典型案例,大力进行令人信服的示范教育。
  七是国家要抓几个重点行业、省市要抓几个重点地区和影响当地经济的大中型企业,效仿当年设立经济特区的某些作法促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在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时,应把采用循环经济增长方式作为项目审批、制订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关链接4
  
  一汽:综合利用见成效
  
  水声,伴随着轻微的机器作业声,大量暗黑且漂浮着醒目杂物的工业废水,从一端流入,经过几道工序的技术处理,重新变得清澈透明,又从另一端涓涓流出。一汽综合利用有限公司专务经理王维杰,接起半瓶水,一再鼓励记者:“尝一尝,不亚于市面上销售的名牌纯净水。”
  “中水便能再利用了,而就洁净水水质而言,可以饮用。国家发改委及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的有关领导,参观这儿的污水处理现场时,饮用了我们生产的洁净水,一致赞其口感好。”尽管雨水滴在脸上,仍掩不住王维杰的自豪。
  今夏长春降雨不断,但论水资源拥有量,她却是我国100座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
  作为赫赫有名的国有特大型企业,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是长春市用水大户,其工业区和居民区的日用水量在9万吨以上,占整个长春市用水量的1/8。
  2001年,长春一汽综合利用有限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中水一期技术改造项目,2002年工程竣工投产。“现在,我们年生产中水200万吨,其中含洁净水150万吨,全部回用于一汽动能分公司锅炉补充用水、工业循环冷却用水和基建、绿化用水。”一汽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冠楚告诉记者,从1987年起到2005年6月,他们已累计达标处理污水1亿余吨,生产中水近883万吨,洁净水148万吨,为国家节约自来水1000多万吨。
  王冠楚算了一笔账:从前,一汽每年要向环保部门缴纳排污费600万元左右,现在这笔开支省下来了;同时,年生产中水200万吨全部回用于一汽,以工业用自来水的价格4.8元/吨计,可节约1000万元。
  随着废水资源化进程的加快,一汽污水对周边的影响已成历史。在中水的浇灌下,绿草、鲜花将十里车城映衬得水清天蓝。“不只是水资源再利用”,王冠楚说,多年来,一汽也一直把工业废旧物资,特别是废旧金属的回收和综合利用,作为新的增长点,在各方面节约材料、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64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