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业集群的创新动力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锦英 聂 鸣

  摘 要:产业集群的强劲发展势头与其产生的创新优势和持续进行的创新活动密不可分,而创新动力是推动创新的激发力量。文章在分析集群创新优势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对集群创新动力的来源,类型及影响创新动力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促进创新动力形成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产业集群;创新优势;创新动力;形成机制
  中国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6)03―0040―04
  
  一、关于产业集群及其创新优势
  
  产业集群是用以描述一群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进行的空间聚集现象,如我国广东 的东莞、浙江的温州、北京的中关村、美国的硅谷、印度 的班加罗尔等。这些地方的集群以它们勃勃的发展生 机和巨大的成长潜力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在探 究它们成功的原因时,集聚所能带来的创新优势日益 凸现。如巴普提斯塔和斯旺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处于 集群内部的企业比外部孤立的企业更创新[2]。集群对 创新的促进作用表现为集群内的供应商、生产商、竞争 者、中介服务机构以及诸如大学、研究机构等在狭窄 的地理范围聚集、分工合作和紧密互动不但有利于创 新资源的获取,而且还有利于创新成本的降低、创新风 险的减少以及创新速度的加快等。首先,众多企业和 机构聚集在一起有利于获取创新资源。创新资源越容 易获取,创新越有优势。萨克森宁认为,“如果这些资 源就在手边,就比较容易做出决策”[3]。马歇尔在其经 典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曾总结出企业空间聚集的三 个基本原卧[4]:专业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供应商和服务 商能提供专用的更低的和更便宜的投入品;商业知识 在企业间相对较快的流动导致知识溢出。集群内专、业 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使企业更容易得到所需要的人才, 而人才是创新最重要的资源;专用投入晶的快速、便捷 获取是创新实现的必要条件;由于地理临近,增加了企 业间通过各种正式或非正式途径交流的机会,使得集 群内的知识尤其是缄默性知识传播非常快,形成知识 的溢出和扩散效应,从而使企业更容易获得相关技术 知识,增加创新热情。另外,产业集群容易使金融机构 了解产业的发展动态,判断拟投资企业的发展前景,从 而更愿意向集群内的企业提供资金;产业集群因降低 了风险资本家寻找投资项目的成本而往往成为风险资 金最聚集的地方。其次,产业集群有利于降低创新成 本。一个空间上孤立的企业或组织在其所进行的每一 项创新活动中,都将担负较大的交易成本,创新将变得 相当艰难[5]。而大家共处一地,组织相互之间的合作 与互动就会增多,有助于彼此了解,增加信任,从而可 以减少技术创新的交易和管理成本。地理位置上的临 近和共同的产业文化背景特别有利于缄默性知识的传 播,而缄默性知识对创新来说又极其重要,并且缄默性 知识传播的边际转移成本会随距离的增加迅速上升, 所以集群不但为缄默性知识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且还能节约集群搜索、学习缄默性技术知识的成本, 从而有利于创新。最后,一群企业和机构以集群方式 共存来降低创新风险,并增加创新速度。在创新活动 中,集群成员之间紧密互动,共享知识和信息,构成创 新网络。网络论者认为,创新网络可以有效降低创新 活动中的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克服单个企业在从事 复杂技术系统创新时的能力局限,从而使其成员赢得 商业游戏带来的收益增长[6],并大大降低创新风险。 集群创新速度加快同样与成员之间快速互动紧密相 关,如生产者与用户企业间的合作,可以缩短信息反馈 环。此外,由于集群内部知识的持续积累,使该集群拥 有大量的创新经验和技术信息,从而有利于下一轮创 新。此外,由于创新成员的地理集中,使得缄默性知识 更容易编码,或通过平时实践和非正式个人接触,使得 这些缄默知识更易传播,也促进快速创新[7]。大量企 业和机构以集群的方式共存虽然有利于创新,但集群 仅仅提供了创新涌现的有利条件,产业集群本身并不 意味着集群持续创新活动的自动实现,要把这些潜在 的创新机会变成显性的创新现实,必须有创新动力的 激发和一系列配套条件的完善:
  
  二、产业集群的创新动力分析
  
  创新动力是驱动创新活动进行的直接引致因素, 是激发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究开发 和开展创新活动的推动力量,没有这些力量的存在,一 切创新活动都不会发生。
  究竟是什么力量促进了创新活动的开展呢?对于 进行创新的动力,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比较典型的有技术推动说、需求拉动说、推拉综合作用 模式、技术规范―技术轨道模式、社会需要―资源关系 模式、创新动力多元论、创新多元动力作用时序论等 等。但总的来说,这些动力模式往往把创新形成的条 件与促成创新的直接动力并列起来[8]。比如,新技术 的出现一般只是创新实现的前提条件;需求的存在只 是构成了技术创新商业化的条件;政府有时不过是为 技术创新提供了适宜的政策环境;良好的创新文化也 只是提供了有利于创新产生的氛围。所有这些都不能 说明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真正动因,而且由于创新的 商业化只能借助于企业来实现,只有企业才是创新活 动的真正主体。因此,即使是研究集群的创新动力,也 有必要站在企业的角度,分析企业产生创新愿望的原 始动机,以便能从国家层面、集群层面和企业层面采取 针对性的措施,从根本上激发企业的创新愿望。从本 质上讲,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生存和发展 是其从事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企业从事的 创新活动也不例外,企业创新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对利 润的追求,来源于对生存和发展的―种渴望。这样,企 业创新的直接动力就只有两种:一种是受创新所产生 的利益的引诱,另一种则可能是迫于生存的压力。所 有其它的因素则只能通过作用于这两种动力间接发挥 作用,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
  (一)利益诱导。受创新所能带来的预期报酬增加 (或成本节约)的吸引而创新。在无外在生存压力的情 况下,只有当创新给企业带来的预期收益大于企业维 持现状的收益时,企业才会有创新冲动;创新带来的预 期收益越大,企业的创新动力也越强。可以说,正是创 新利益的诱惑促使企业不断地创新,形成创新――企 业发展壮大――区域甚至国家竞争力增强――再创新 的良性循环,促进整体经济不断地繁荣发展。如果企 业无法从创新中得到所希望的收益,就会淡化、甚至会 失去创新的潜在意识。创新理论的鼻祖熊彼特也曾指 出,企业之所以甘冒引进新思想和克服旧障碍必有的 风险,就是因为期望获得当时的垄断地位,并在垄断维 持期间能享受高额利润的能力。
  (二)生存压力。不创新就无法生存,就面临被淘 汰的威胁,因而产生的创新需要。一般来讲,能够对集 群内的企业产生利益诱导或造成生存压力的因素主要 有以下一些:
  1.楷模效应。当某一企业的突破性创新获得成功 时,便会在该行业中处于领导地位,由此可给企业带来 高额的垄断利润。若这一企业刚好处于集群内,则 由于集群中大量同类企业彼此接近,容易受创新成功 企业所获利益的引诱,引发模仿和攀比效应而进行创 新活动。同时,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经济日益全球化 的今天,国内同行甚至国际同行的创新成功故事也很 容易被集群内的企业获悉,从而使它们受到感染而创 新。
  2.市场需求效应。企业作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经 济组织,只有当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市场需 要时,用户才会消费这种产品或服务,这种产品或服务 才有销路,其价值也才能得到体现,这是一个企业在市 场中生存的基本条件。企业为了生存和获利,就必须 能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若无市场需 求,任何创新都将无利可图,这也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明确了方向。厄特巴克(Utterback)在1974年的一项工 作的结论表明:60%~80%的重要创新都是由需求引 起的。因此,市场需求是创新的经济前提,正是需求所 能带来的报酬对企业起着决定性的刺激作用;市场需 求的变化将会引导集群企业的创新取向,激发企业的 创新活动。特别是苛刻的市场需求一般被认为是引导 创新的强大动力,而旺盛但温和的市场需求则往往会 扼杀创新热情,不利于创新产生。
  3.激励效应。受政府创新政策或企业创新机制的 激励而进行创新。目前,产业集群战略和政策得到了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和推广,而 制定集群政策的关键是促进创新。比如,为了促进集 群创新,很多政府对产学研合作活动的推动、为创新提 供的资金支持、对创新进行的税收减免等,都会在一定 程度上减少企业的创新成本,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提 升企业对创新收益的预期,从而引致集群企业的创新 热情。
  创新归根到底是通过企业来实现的,而企业的创 新活动又离不开企业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员 工作为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个体,他们的创新热情 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创新激励机制是否完善。 合适的创新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起员工的创新积极 性,激励并引导员工的创新行为。
  4.知识产权保护效应。创新既是高风险,同时也 是高收益的活动,一旦创新成功,就会给创新者带来高 额利润。这对其他的企业而言,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 力。而创新又具有收益非独占性,隐含在新产品中的 信息具有公共商品的性质。所以对创新者来说,在大 多数情况下,一旦推出新产品、新服务,除了一小部分 技术,像可口可乐饮料的配方,可通过保密的方法进行 自我保护外,其大部分生产技术和创新知识将暴露在 他人面前,这为他人的模仿提供了便利。尤其对处于 狭窄地理范围内的集群企业来讲,大家共处一地,彼此 靠近,增加了企业问通过各种正式或非正式途径交流 的机会,加快了知识流动和传播的速度,文化背景上的 相近则又能减少知识转移的模糊性,从而使企业更容 易获得相关创新知识和信息。于是,在高额利润的引 诱下,如果没有相应的约束手段,其它企业就会通过各 种手段甚至采用简单的仿冒等方法,制造和创新者类 似的产品,从而侵吞创新者的市场,蚕食创新者的利 润,这种情况发展到极端,就会出现假冒伪劣盛行,最 终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把创新者推向破产倒闭 的边缘,这将会极大打击企业的创新热情。所以,为了 提高人们的创新发明积极性,有必要从法律上确定人 们对创新成果的拥有权,打击仿冒行为。知识产权保 护因有效保护了创新者从事创新活动的利益,所以成 为对创新最有效、最持久的激励。
  5.创新文化效应。硅谷作为产业集群成功发展的 典型,人们在对其成功因素进行分析时,当地所特有的 鼓励冒险、善待失败、乐于合作等有利于创新产生的文 化是必须要提及的。在硅谷独特的创新文化氛围内, 不创新常常被视为异类,这给人们以创新的压力,促使 区内的人们都勇于冒险、不断进取;另外,区域内渗透 着的彼此合作、互相支持和鼓励的文化则有助于减少 创新活动的风险,从而增强了创新动力。
  6.竞争效应。市场竞争的程度也影响着企业的创 新行为。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为了求生存、谋发展, 就必须进行创新活动,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或 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来占领市场,增强企 业的竞争能力。所以,激烈的竞争使得企业不创新就 无法生存发展而产生创新需要。特别在集群内,常常 存在大量同类企业。这些企业在地理上临近,便利同 行之间相互比较,更容易感受到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 不断进行创新。另外,虽然经济全球化扩大了集群的 生存发展空间,但市场的开放将使国内竞争国际化,来 自国外的强大竞争对手可能使集群企业直面国际竞争 的压力,使集群内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或面临严 重的生存危机,为了能应付这一挑战,创新将是集群企 业迫不得已的选择。
  7.约束效应。这是迫于满足政府法律法规、政策 制度的规定而创新或者是为符合价值链上关键行为主 体的要求而创新。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 展,基于科学技术的创新活动带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 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传统创新活动基本是 在获利动机的驱使下开展的,较少考虑工业污染和资 源减少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 人类环境会议,会上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提 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宣告为了这一代和将来 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的环境应当成为人类的 紧迫任务[10]。至此,如何在保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 又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减少对有限资源 的消耗,达到人类在经济生活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 发展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于是,许多国家开始 改变对创新活动放任不管的态度,纷纷制定一系列的 政策、法规、标准对经济活动进行约束,在这些约束标 准下,为了生存需要,企业被迫进行一些减少污染、循 环利用工业废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创新活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业集群的生存空间扩 大了,有助于产业集群融入到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 网络之中,使它们能利用全球市场扩大产品销售,增加 利润,并增加了集群获取全球信息和新知识的途径。 但融入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将把产业集群置于 更大的竞争压力之下,迫使它们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 能满足全球买主的苛刻需要或符合全球价值链主导者 的严格标准要求。
  以上分别从利益诱导和生存压力两个方面分析了 集群创新的直接动力来源,并对影响这两种动力的主 要因素进行剖析。其实,这些动力若从创新是创新主 体的主动选择还是被动反应的角度,又可以归结为两 类:主动型的创新动力和反应型的创新动力。①主动 型创新动力。在这类动力作用下,创新主体将受到一 定利益或氛围的引导,积极主动进行创新活动,也即利 益诱导。能对它产生影响的因素一般包括楷模效应、 市场需求、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文化。②反 应型创新动力。在这类动力的作用下,创新主体生存 受到严重威胁,将迫不得已采取被动创新行为,也即生 存压力。对它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市场需求、竞争和约 束。
  
  三、集群创新动力的形成机制
  
  上述的分析表明,集群创新动力产生于不同的来 源,并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激发创新动力,需要 国家、集群和集群企业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建立促边 创新动力产生的有效机制,消除创新动力产生的障碍 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强集群的创新欲望,促使集群持续 不断地进行创新活动。
  (一)培育创新文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创嘲 基础设施,进行制度环境创新,营造并优化集群创新环 境。培育鼓励信任、合作、冒险、宽容失败的集群文化, 创造有利于创新产生的良好氛围;宣传知识产权意识,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保护创新 者的利益,提高其创新积极性;提供包括公共实验室、 公共图书馆、公用会议室、公共信息服务机构等有形词 施,以及劳动者职业技术培训、企业家培训等无形的服 务在内的创新基础设施,这些创新基础设施的存在,有 利于创新思想的产生并能加速知识、信息的传播和交 流,激发人们的创新热情;加强集群内制度环境的包 新,降低集群内新企业诞生和成长的成本和障碍,增强 集群的创新愿望和能力,使集群永葆创新活力。
  (二)以法律、标准等手段约束创新行为,以宣传引 导集群创新。建立健全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 法规和标准体系,认真实施有关法律,加大执法和监督 检查力度,制定和实施强制性标准,对集群的创新活动 进行约束;开展形式多样的舆论宣传活动,提高各经济 主体当然也包括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引导创新活 动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努力使节约能源资源、 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成为集群创新时的自觉行动。
  (三)采取鼓励集群创新的政策,集群内的企业也 要实施合适的创新激励机制。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制 定激励创新活动的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 及科技政策等;实施一些针对创新的奖励制度以及通 过政府采购政策引导集群创新等。比如从政府采购来 看,政府部门对特定集群、特定产品的采购构成了一个 庞大的市场,起着需求拉动的作用,这种需求既激发了 集群的创新热情,又引导着集群的创新活动方向。如 美国联邦政府每年给硅谷几十亿美元的军事和空间方 面的基本合同采购金额,极大地激发了硅谷企业在国 防电子、航空技术上的创新热情。此外,集群企业也可 以采取股权期权激励、物质及现金奖励、职位晋升、学 术假期等措施调动广大员工的创新积极性。
  (四)鼓励集群融入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 这将使集群企业直面国际竞争的压力和国际标准的束 缚,迫使其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愿望,不断进行创新活 动。
  (五)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事业,培养企业家和高素 质人才。教育、培训是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科学技术 能力的最重要途径,而知识、科学技术能力是创新的前 提;教育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企业家和高技术人才,企业 家是最善于捕捉创新机会、最有创新冲动的群体,而高 技术人才是进行创新活动的主力军。
  (六)让市场成为调节集群创新活动的主要手段, 尽量减少对集群创新的计划和行政干预。市场经济的 生存法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市场中广泛存在的 竞争,给集群造成很大压力,这种压力,犹如一根鞭策 集群创新的大棒,迫使集群不断创新,因为创新能力低 下者,将被市场淘汰。而市场所赋予创新主体的自由 选择权,又犹如一根胡萝卜,用高收益诱导着集群进行 创新活动。但由于市场在激励创新方面的自组织行为 并不能使创新活动处于社会最优状态,所以,对集群创 新活动进行一定的政策引导、支持和约束还是必要的, 但政府应尽量少用计划和行政手段干预集群的创新活 动,把政府的作用局限于弥补市场失灵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1]魏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与技术学习[M].北京:科 学出版社,2003.
  [2]Baptista R.,G.M.P.Swann.DOFirms in Clusterslnno- rateMore?[J].Research Policy,1998,(27):525― 540.
  [3]萨克森宁.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 [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4]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4,
  [5]蔡铂,聂鸣。社会网络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影响[J],科 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7)。
  [6]Debresson C.,AmesseF.Networks of lnnOvaton:AReview andanIntroductiontothelssue[J].ResearchPolicy,1991, (20):363―380.
  [7]葛朝阳,魏江。试论产业集群中的几个技术创新特征[J]. 科研管理,2003,(3).
  [8)盛世豪.关于技术创新的几个问题[J],科研管理,1994, (5).
  [9]鲁若愚,徐强.中小企业集群创新动因研究[J].科技管 理研究,2003,(3).
  [10]黄鲁成.研究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新思路――关于生态 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3,(2).
  (编校:书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0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