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郜火星

  摘 要: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虽然在19世纪中期就出现了,但其快速发展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目前的区域集团化组织不仅数量大量增加,而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区域集团化组织,它们的经济、乃至政治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产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影响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6)03―0057―04
  
  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形成和发展
  
  从历史上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很早就出现了。世界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美国学者D.A.斯奈德在《国际经济学 导论》中认为关税同盟的建立可称为世界经济区域化“历史的 原型”。只要意识到世界经济区域化与当代国际经济关系集 团化的相同之处,我们就有理由把1834年由北德、中德和南 德等三个关税同盟联合起来建立的德意志关税同盟看作是当 代国际经济关系集团化最早的历史原型。
  (二)形成阶段。二战结束后各种具有结盟或伙伴关系 性质的经济集团不断出现,1944年9月荷兰、比利时和卢森 堡建立了关税联盟;1946年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国又将 关税联盟扩大到经济联盟;1949年1月苏联、东欧等社会主 义国家建立了欧洲经济互助委员会;1952年西欧六国建立了 欧洲煤钢联盟;1958年西欧国家在欧洲煤钢联盟的基础上建 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1960年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欧洲 自由贸易联盟;20世纪60年代前期发展中国家也建立了一 系列地区性经济集团,如中美洲共同市场、西非经济共同体、 加勒比海共同市场等。
  (三)稳定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发 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危机不断引发经济摩擦,发达国家之间的 经济集团大多数发展缓慢,有的处于瘫痪,个别的宣布解体; 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区域性经济集团由于政治动乱、种族纠纷、 财力支出等原因难于运行。
  (四)发展阶段。从20世纪ao年代中后期开始,在世界 科技革命和欧共体内部大市场建立的推动下,世界区域经济 集团化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发展,主要特点如下:(1)数 量增加。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公布的数字,从1948年以 来,世界上先后出现过109个各种规模和形式的区域经济一 体化组织,其中2/3是90年代以后的产物。(2)原有组织的 规模不断扩大。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吸收墨西哥为新成员,欧 盟由12国扩大到25国,东盟由6国扩大到10国。(3)经济 合作组织运行水平不断提高。如从1993年起欧盟内部统一 大市场开始运行并向经济和货币联盟推进。(4)三大经济区 域集团呈鼎足之势。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及其对世 界经济的影响
  
  (一)区域集团化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和一体化。一 般认为,区域集团化是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必要准备和中间过 程。从生产、贸易、金融三个角度看,区域集团化都有利于生 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益,刺激经济增长并加 快全球化的进程。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和扩大,以及跨国直 接投资的不断增加,各国经济越来越相互渗透、相互依存。有 关国家和地区进行区域经济合作,对跨国公司和外资创造了 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投资规模和效益将会明显扩大。进 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集团化正向纵深发展。通过调 整合并,区域性经济集团的规模不断扩大,而且突破了区域性 经济集团只能由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组成的传统观念, 同时,集团内部的意识形态色彩愈来愈淡化,并积极采取实际 步骤向建立共同市场方向过渡。在某种程度上,区域集团化 对经济的全球化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为全球化提供了经验和 条件。
  (二)区域集团化推动世界贸易更趋自由化。从一定意义 上看,区域集团化也是世界贸易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产物, 反过来,区域集团形成后又在有力地推动着世界贸易自由化 的进程。自二战后世界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以来,由 加盟国之间缔结自由贸易协定,从制度上确立自由贸易体制 的区域性经济联合组织迅速增加。这种经济联合组织既有发 达国家之间的联合,也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联合;既有同类型 国家之间的紧密的制度性联合,也有不同类型国家之间松散 的经济合作性联合。因此,在世界范围内难以普遍实行贸易 自由化的形势下,区域贸易自出化不仅有利于本地区各国之 间扩大贸易,促进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 的进程。
  (三)区域集团化有利于国际关系的多极化和民主化。区 域集团化不能孤立地理解为单纯的经济现象,它将必然涉及 到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领域。区域集团的聿要构成主体是主 权国家。各主权国家形成区域集团的日的之一是为了发展自 身经济,以增强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区域 集团问的互相合作、互相竞争,使区域集团成为国际关系主 体。这支力量在国际舞台上不仅扮演着经济角色而且扮演着 政治角色。它推动着世界经济加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并将 决定着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以及政治格局的基本走势。特别是 一些中小国家以集团化的形式和力量,改变着大国主宰国际 事务的格局,成为世界多极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世界三大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发展 状况及趋势
  
  (一)欧洲联盟的发展及趋势。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在 欧洲共同体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 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 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1992年2月7日,各国外长正式签署“马约”。经欧共体各成 员国批准,“马约”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成 立。欧盟经过几次扩大,现已发展成一个拥有25个成员国的 经济政治实体。近半个世纪以来,在曲折中前进的欧共体在 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成为深刻影响世界经济和战略格 局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进人新世纪的欧洲一体化建设已 呈现出快速的态势,欧盟加快了向全面一体化迈进的步伐。 第一,欧洲联盟已成为世界经济最重要的内部市场。欧盟25 个成员国之间一切关税和贸易限制都已取消。欧盟内部市场 的4个基本自由是:人员、商品、服务以及资本的自由交往。 第二,欧盟正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政治联盟。联盟的一个成 员国的每一个国民同时又是联盟公民。联盟公民的身份首先 赋予他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联盟的所有成员国具有自由活动和 居留的权利,它给他参加欧洲议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 如果他的住所在他并不拥有该国国籍的一个成员国内参加地 方选举的权利。经过几十午的发展,如今欧洲政治合作已发 展成为欧洲外交政策方面的一个重要领域。新欧盟得以产生 的基础是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和联盟统一的结构框架的― 体化、安全政策同时被采纳、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越来越同欧 盟的其他领域,尤其是同对外经济政策相联盟。第三,欧盟将 对世界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规 定,欧元已于1999年1月1日正式启用。欧元作为贸易货 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将成为除美元外新的全球主导货币。 欧元的启用,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欧洲在塑造世界贸易和世 界金融制度过程中的发言权,对改善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具 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欧盟在发展中也面临许多挑战。第一,欧盟扩大将加重 财政困难。欧盟扩大是欧盟为适应全球多极化发展、壮大自 己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而采取的一项政治决策。然而,扩 大并不只是成员国数量的简单增加,更意味着欧盟与新成员 国双方都要经过一段痛苦的调整、磨合、最终融合于一体化的 过程。扩大对欧盟最直接的挑战是财政负担加重。新人盟的 10个国家的人口数占目前欧洲人口总数30%,但他们的国民 生产总值却只占全欧总值的7%,与欧盟原成员国在经济上 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使新成员国能够适应和赶上一体化的发 展,不致于拖累一体化的进程,这种经济差距必须在其正式入 盟前和过渡期内大幅度减少乃至基本接近。缩减经济差距欧 盟的经济财政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势必会使欧盟成倍的 增加预算支出,而欧盟的预算收入却是有限的。这将加剧联 盟的财政赤字和增高一些国家的失业率,从而降低欧盟的经 济增长率。2003~2005年欧元区的增长率分别为0.6%、2. 1%、2.0%,而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则分别为3.1%、4.4%、3. 0%,欧盟的增长率远低于美国已证明了这一点(久保了正, 2005)。第二,欧盟扩人后在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陷入 了困境。欧洲一体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一个重要 方面就是欧盟正确处理了一体化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问题。欧洲一体化从关税同盟起步,经统一大市场直至经济 联盟,经济效率得到了较快的提升,但效率提升的同时也造成 了更大程度的不公平。为此,欧盟主要从共同农业政策、共同 地区政策和社会政策三个方面来加强公平目标、保证经济效 率。在共同农业政策领域,欧盟注重强弱势产业之间以及农 业内部的公平与效率平衡;在共同地区政策领域,通过欧盟与 成员国两个层面,解决市场一体化后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展 问题;在社会政策领域,通过促进就业等措施强调社会融入和 人文关怀,谨慎地调整成员国过分强调效率和公平对经济效 率的抵制机制。这些反市场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市场 一体化给社会公平目标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使欧洲一体化不 断地向纵深发展。但欧盟新一轮扩大之后,成员同之间发展 程度的巨大差异挤压了欧盟原有政策的实施空间。因此,妥 善处理公平与效率问题将成为欧盟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 (钱运春,2005)。第三,欧盟在政治一体化进程中面临困境。 长期以来,欧盟所达成的一体化安排总是每一个成员国都愿 意且能够接受的,这是因为初期一体化层次较低,且成员国间 有更多的共同之处。但随着一体化的深化发展,预计在未来 10到15年内,欧盟成员国将可能扩大到28至30个,成员国 数量增多,他们之间在一体化接受程度上和承受能力上的差 距拉大,难以强求一致。首先,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民族国家 的主权和利益,仍是各国考虑的首要问题,这是欧盟实现其 “政治大国”战略的一个最大障碍。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伴 随着成员国对其作出某些主权转移或让渡。任何对欧盟个体 国家利益构成不利影响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选择都可能遭 遇成员国的抵制和反对。在1991年承认斯洛文尼亚和克罗 地亚独立问题上,由于成员国自身利益和欧盟整体利益并非 完全一致,从而使欧盟内部产生了重人分歧。更为严重的是, 2003年欧盟成员国在对待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出现 了严重分化。芬、奥、卢、比站在法、德―边反对美国,而英、 意、西、葡、丹、荷等国则坚定地支持美国,准备入盟的中东欧 国家也无一例外的成了“亲美派”(刘文秀,2005)。再者。中东 欧国家出于在历史上长期受到列强的压迫和控制,都具有强 烈的民族土义传统,对国家主权尤为敏感。中东欧国家与苏 联交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苏联屡屡侵犯它们国家的主权。 虽然进入欧盟自愿让渡一部分主权与主权被别国侵犯有着质 的不同,但是中东欧国家会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付出沉 重代价所换来的独立主权交付欧盟值得怀疑,一些中东欧国 家在此次欧盟制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妥协态度就很值得 人们深思。可见,欧盟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与各成员国主 权的矛盾将制约着欧盟政治―体化的发展(龚子方,2005)。 其次,各国在欧盟未来发展模式上存在争论。欧盟对未来发 展一直有两种设想:一是将欧盟发展成为一个较为松散的“国 家联盟”(邦联);另一种设想便是要实现欧洲一体化的最终目 标,成为“一个联邦制的国家联盟”。实际上,不论是“核心欧 洲”,还是此后出现的“双速欧洲”、“强化合作”的发展模式,都 是素有“欧洲建设双发动机”之称的法国和德国提倡的一种欧 洲建设模式。它主张在欧盟内成立一个由部分成员国组成的 “核心欧洲”,他们可以在政治和经济一体化道路上走得更快 一些,作为推进欧洲一体化的发动机。“核心欧洲”论在欧盟 成员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核心欧洲”的发展模式受到英国、 丹麦、西班牙等欧盟成员国的反对,这些国家担心这种发展模 式将造成欧盟成员国之间的不平等,使“欧洲一分为二”,同时 由某些国家主导欧洲建设。再次,美国不会坐视欧洲一体化 的长足发展。欧洲的稳定和经济增长固然符合美国的利益, 但美国绝不愿意失去它在欧洲事务中的主导地位,更不愿意 看到欧洲变成一个独立于美国之外的全球性的政治对手。因 此,虽然美国表示希望欧洲分担更多的义务和责任,没有对欧 盟防务计划表示公开反对,但可想而知,美国绝不会从内心欢 迎这一计划。美国的利益决定其不可能放弃对北约的领导 权,更不会放弃对欧洲独立防务的干预,这是欧洲独立防务计 划难以逾越的障碍。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北美自由贸易 区的形成及运行机制。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于1992年10月 7口,是在1988年1月2日签订的《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基础 上为吸引墨西哥的参加而形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是,经过15年的过渡期,到2008年建成一个取消所有商品 和贸易障碍的自由贸易区,实现生产要素在区内自由流动。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效。第一,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之 初就遇到了墨西哥的金融危机。为了避免墨西哥的金融危机 向外蔓延,危及到美国自身的长远战略利益,美国联合加拿 大,发起耗资巨大的“援墨国际贷款行动”。当时美国的克林 顿总统先是利用总统职权动用了总统货币保险基金200亿美 元,紧接着又说服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墨西哥发放 300多亿美元的贷款。加拿大也承诺提供10亿美元紧急援 助贷款。“援墨国际贷款行动”不仅帮助墨西哥弥补了巨额外 贸赤字.还极大地增强外国投资者的信心,帮助墨西哥稳定了 金融市场,阻止了墨西哥经济继续下滑的势头。第二,根据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区内货物贸易额翻了一番,从1993 年的3060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6220亿美元。加向区内 伙伴国的输出在价值上增加了87%,加向美国的出口从1636 亿美元增长到2139亿美元。加拿大向墨西哥的出口则达到 16亿美元;美国向加拿大的出口从96亿美元增加到1529亿 美元,美向墨四哥的出口从511亿美元增至1072亿美元;墨 西哥向美国的出口增长了234%,向加拿大的出口增长了 203%(涂志玲,2005)。第三,1994~2000年,流入北美自由 贸易区的外国直接投资占同期全世界外国投资总额的2日%。 其中,美国每年吸收1102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加拿大的 年均吸收外资额达到214亿美元,比《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 效前7年的总额多了2倍。北美地区蓬勃发展的出口贸易与 外资的大量流入,增强了北美地区的经济活力,带动了三国的 经济增长,也创造出更多的高薪就业职位。第四,北美自由贸 易区的建立对三国间的跨境环境保护有极大帮助。1994年 以来,北美发展银行与边境环境合作委员会在美、墨边境兴建 环保基础设施41项,耗资约10亿美元,使约900万边境居民 从中受益。
  北美自由贸易区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三国官方 和民间对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批评意见主要集,”在失业问题和 贫富差距问题上。美国主要是抱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 美国的企业处在同拉美廉价劳动力成本的不公平竞争之中, 导致美国的失业增加,加剧了美国就业压力。美国政府曾允 诺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每年会给美国创造20万个新的就业 机会,但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实际运行以后,美国的失业人数却 呈现出明显的上升势头。三国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是关于北 美自由贸易区的另一个争议焦点。美、加、墨三国的综合国力 和市场成熟程度悬殊,但要实行同等程度的贸易投资自由化, 这就意味着墨西哥是在同美、加进行着一种不公平竞争。相 对落后、缺乏竞争力的墨西哥经济立即向世界上最发达国家 敞开大门、实行自由贸易并在条件极不对等的情况下开展竞 争,势将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具体表现为社会生活水平降低 和贫困增加,墨西哥的贫困率就从1984~1994年的平均 34%上升到了1999年的60%。墨西哥的部分中小企业和小 农场因经不起美、加商品的竞争而濒于破产(周文贵,2004)。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状况及趋势。亚洲太平洋 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其英文全称为APEC。 APEC成立于1989年,目前已有21个成员。从1993年11 月20日至21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第一 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来,迄今已召开1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 议。
  1993年的西雅图会议,是APEC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转 折。会议确定了APEC的三大目标,即本地区的贸易和投资 自由化;贸易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1994年的茂物会议,在 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目标的实施上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茂物宣言》以各成员国领导人共同承诺的方式,提出了发达 国家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国家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 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时间表。1995年11月的大阪会议通 过的《大阪宣言》和《行动议程》,列出了实施贸易和投资自由 化的9条原则和15个领域,从而为落实《茂物宣言》所提出的 目标提供了一张较详细的“路线图”。1996年的苏比克会议 通过APEC加强经济合作和发展框架》,摆正了经济技术合 作在APEC的位置,使该项内容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该文 件为经济技术合作规定了目标和原则,并确定了人力资源开 发、基础设施、资本市场、科学技术、环保和中小企业等6个优 先合作领域。
  从APEC的运行来看,APEC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第一, 经济技术合作未受重视的现实严重挫伤了APEC中广大发 展中国家积极性。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历来被认 为是APEC发展的“两只轮子”,但是在APEC的实际运作 中,经济技术合作一直被当作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一种辅助 手段,并没有被提高到应有的地位,造成了APEC“一条腿走 路”的现实。虽然经过发展中国家的努力,在《大阪行动议程》 中列出了13个经济技术合作领域,并在马尼拉会议上确立了 人力资源开发、资本市场、经济基础设施、技术开发、环境和中 小企业等6个优先领域,但是在实践中经济技术合作活动依 然处于一种“说的多,做的少”的初级阶段。这对于力图通过 APEC的经济技术合作来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结 构升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严重挫伤 了他们参与和推进APEC发展的积极性。第二,部门提前自 由化的失败和APE(;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毫无作为的表现,严 重影响了东亚发展中成员对APE(2的信心。受到1997年东 南亚金融危机冲击的APEC东亚成员不仅没有从APEC框 架中得到发达国家美国的帮助中得到实惠,反而受到了由美 国等两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冷 落和挤压。这严重减弱了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国家对完成 APEC目标的热情和APEC能够取得进一步发展的信心。 第三,正向纵深发展的内部次区域经济集团降低了APEC进 一步推动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的可能性。 在亚太地区,除了基本覆盖全区域的APEC外,还存在不少 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这些次区域经济集团内部区域经济 一体化进程加快,而且向着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这样相互之 间订立优惠和歧视性贸易协定的可能性正在加强,这无疑是 对APE(2所推行的非歧视性原则的一种强有力挑战(尹建 华,2003)。
  APEC发展的前景。针对上述挑战,有关专家认为, APEC发展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维持现状,继续保持 “弱机构”论坛式的发展模式;二是“强机构”模式,即维持 APEC基本性质和基本合作不变,但必须加强APEC的机制 建设,强化APEC在亚洲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中的作用;三 是最具抱负的发展模式,即把APEC建设成为对所有环太平 洋地区的国家和地区都开放的、包括所有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事务在内的地区贸易集团。从以上三种模式看,很显然,在上 述危及APEC生存与发展的挑战面前,维持“弱机构”论坛性 质的发展模式己无法适应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第三种 模式虽然是体现了时代发展要求,代表了APEC未来的发展 方向,但是与亚太地区的“区情”相差太远。因此,选择“强机 构”发展模式走机制化发展道路应是APEC发展的必然。原 因如下:(1)走“强机构”式的机制化发展道路的根本目的在于 通过“建立经常性的协商和工作机构,设立长期连续的合作计 划和合作项目”来加速在这些原则基础上形成的“明确的发展 目标”的实现过程。选择这样的发展道路,可以克服当前 APE(在发展道路上因机制匮乏陷入困境所面临的前所未有 的挑战。(2)APEC已具备了部分机制化功能。APEC已有 一套制度化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如定期召开高官会议、部长会 议和制度非正式首脑会议等;APEC也已建立了一套功能性 机构,如在新加坡设立了秘书处、高官会下设了若干个委员会 和工作小组等APEC在推进自由化过程中还增加了修订和 评估机制等。(3)越来越多的成员已接受机制选择。APEC 成员中的发展中国家在实践中逐渐改变了过去的观念,基本 上能够接受“强机构”模式中的机制化安排。从长远和发展的 角度来看,一个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不可能也不应该是一个 空谈俱乐部,尤其是在APEC进程已推进到务实阶段,机制 化对切实实践承诺的保证越来越不可或缺。因此,APEC方 式向“强机构”机制化方向发展应是其必然趋势(彭育园, 2005)。
  
  参考文献:
  [1)久保广正.欧盟扩大后的欧洲经济展望[J].世界经济评 论(日),2005,(1).
  [2]钱运春.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公平与效率[J].欧洲研 究,2005,(4).
  [3]刘文秀.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制约因素探析[J].国 际问题研究,2005,(1).
  [4]龚子方.欧盟东扩对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负面影响 [J].领导科学,2005,(14).
  [5]涂志玲.NAFTA十年回顾与展望[J].求索,2005,(4).
  [6]周文贵.北美自由贸易区:特点、运行机制、借鉴与启示 [J].国际经贸探索,2004,(1).
  [7]尹建华.机制化;亚太经合组织发展的必然选择[J].东南 亚,2003,(2).
  [8]彭育园.APEC方式的缺陷与改革取向[J].对外经贸实 务,2005,(10).
(编校:书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06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