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市竞争力的评价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彤 王能民 邱长溶

  摘 要:本文对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与方法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修正了评价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体系的权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其竞争力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6)03―0065―04
  城市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个重要的子系统,能有效地实 现资本、技术、人才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功能聚集,并依靠这 些生产要素以及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组合产生相应的经济能 量,创造国民财富。不同的城市所集聚资本、技术、人才等生 产要素和创造国民财富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在结果上表现为 各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这在原因上则可归结为 各城市的竞争力的差别。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上开始 了本领域的研究1,2,3,4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开始重视城市竞争 力的研究5,6,7,8并引起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的广泛关注,有 必要对城市竞争、城市竞争力及其表现作继续深入的研究。
  
  一、城市竞争力评价方法的文献回顾
  
  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是城中竞争力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领 域,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取得 了一定成果,其代表性的成果包括:(1)Kresl的多变量评价 研究,Krcsl认为,竞争力不是一种可以直接评价的性质,我们 可做的全部是由其所投入的影子来估量其本质和量值。在这 一思想的指导下,他将显示性框架和解释性框架容纳于自己 的研究中。在显示性框架之中,他选取一个小型变量系来反 映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城市竞争力出制造业增加值、商品零售 额及商业服务收入等指标来反映,在解释性分析框架中,将决 定因素分为两类:经济决定要素与战略决定要素。城市竞争 力由经济因素、战略因素等两个关键因素来决定,经济因素主 要包括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区位因素、经济结构与城市环境, 而战略因素主要包括政府效率、城市战略、公私部门合作、制 度柔性等。(2)DouglasWebster的城市竞争力模型,将决定 城市竞争力的要素划分为经济结构、区域性禀赋、人力资源和 制度环境等4个方面。其中,经济结构是各个竞争力评价体 系的焦点所在,区域性禀赋是专属一个特定资源、基本上不可 转移的地区性特征,人力资源是指技能水平、适用性和劳动力 成本,制度环境是指企业文化、管理框架(包括激励机构)、政 策导向和网络行为倾向。他强调制度环境的原因在于,竞争 力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制度的产物。(3)Linnamaa的城市 竞争力模型,Linnamaa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经营,城市的 核心竞争优势是其关注的重点;认为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主要 由6个要素决定,具体包括:基础设施、企业、人力资源、生活 环境的质量、制度和政策网络、网络中的成员,值得关注的是 Lirmarnaa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政治管理变化的推 动下,网络管理越来越成为城市竞争力的―个要素。世界各 城市开始注意提升自己城市的竞争力,并且把城市的发展模 式越来越建立在合作和网络的基础之上。(4)Iain的城市竞 争力模型,lainBegg综合了有关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和评价方 式,将城市竞争资本和潜在竞争结果两者结合起来分析城市 竞争力。他通过提出一个复杂的“迷宫”来说明城市绩效的 “投入”(自上而下的部门趋势和宏观影响、公司特质、贸易环 境、创新和学习能力)和“产出”(就业率和生产所决定的具体 生活水平)的关系,将城市竞争力的显性要素和决定要素的分 析结合了起来。(5)IUD的城市竞争力模型,IUD(北京国际 城市发展研究院)在哈佛大学波特教授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国家竞争力理论研究基础 上,通过深入调研和实证分析,认为城市竞争力必须“以市场 为目标,以战略为核心,以整合为导向”,其目的是建立高度区 域一体化的全球资源配置机制,从而提升城市对市场的预见 能力、战略决策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该模型由城市实力、能 力、活力、潜力、魅力五个子系统构成,共设置一级指标5个, 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140个,包括统计指标和调查指标 两大类。这个系统特别强调影响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十个关键 因素,即全球化程度、后工业化的城市产业结构、流量经济市 场开放度、企业家、创新环境、人力资源、城市治理结构、城市 品牌以及城市群和城市联盟。(6)倪鹏飞的城市竞争力模型, 倪鹏飞在其2001年对中国24个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评价的 基础上,于2003年出版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推销: 让中国城市沸腾》一书,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丰富和完 善。他在假定城市竞争力与城市价值收益完全正相关,城市 产业综合竞争力即是城市竞争力,城市或城市产业竞争属于 不完全竞争或追求着不完全竞争的前提下,提出城市竞争力 具体表现为创造有价值产品的产业增加值。又将制约产业增 加值的约束条件分为两类;硬分力和软分力。其中硬分力主 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力、设施力和环境力等;软分力主要包括 文化力、制度力、管理力等。在这一框架里,他将硬要素比作 弓,软要素比做弦,城市产业比作箭。描述城市竞争力的多维 指标在这一模型中各就各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将城市竞争 力以一种简明而系统的方式表达出来。弓弦模型还将城市竞 争力的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显示性指标,从城市竞争力的产 出表现上表达城市竞争力。该组指标包括产品市场占有率、 GDP年均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居民人均年均收入4个指标。 另一类是包括13个方面的解释性指标,从投入构成上表达城 市竞争力。两类指标又分别按硬分力和软分力依次细化。
  
  在对城市竞争力评价的文献回顾,可以得到如F结论:城 市竞争力的评价其目标不仅是对城市的竞争优势进行排序, 更为重要的是发现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因素并提升其竞争优 势;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将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与企业竞争 力相关的理论应用到城市竞争力这一新的领域,评价的指标 主要的出发点包括城市竞争力的表现(即所谓的显示性指标) 与决定城市竞争力形成的因素(即所谓解释性指标)。国外学 者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已经在一些方面初步达成一致:国家 和城市的竞争是关于其财富(或价值)及其增长的竞争,包含 着多个侧面;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要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理 论基础和框架,指标选取应避免随意性;城市竞争力的多数关 键指标应是软指标即问卷指标;城市竞争力研究是城市竞争 力表象和构成要素的统一。但国内目前在城市竞争力方面的 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科学的评价系统,在指标体系设置 方面也存在多种意见。但总体上来说,国内外学者在城市竞 争力研究方面,围绕城市的竞争机制、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以及城市竞争力评价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在一些主要 方面正在趋向达成共识。
  
  二、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对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目的在于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 指标,定地表现城市竞争力及所包括的各个方面,从而对不 同城市竞争力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设 计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考虑以下基本原则:科 学性,即指标尽量能够科学地、全面地反映城市竞争力的内 涵;目的性,指标必须与建立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目的相一 致;可操作性,指标的数据必须能够搜集到并便于计算;可比 性,指标能在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城市之间进行比较评价。 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考虑指标的适应性,即在设计指标是需要 考虑竞争环境与竞争趋势对城市竞争力指标选择的影响;如 国际化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在设计城市竞争力评价时应反 映出这些新因素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同时由于城市竞争力衡量的指标中有一些无法得到的准 确数据,只能是估算或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所以到目前为 止,国内尚无一套完整且全面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因此,无论选用哪一些评价指标,都必须田地制宜。本文在对 指标选取时坚持科学性,目的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原则与适 应性原则时,通过结合IDU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倪鹏 飞弓弦箭模型并加以简化把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划分为七 大部分: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科技人才及科技水平、城市影响 力、城市政府管理水平、资金实力、国际化。在这7个方面的 影响因素下,共设有18项评价指标。具体指标体系见表2。
  
  三、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方法选择与应用
  
  城市的竞争力评价是一典型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而 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关键,又是对各属性指标的加工 “合成”技术及确定各属性指标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相对权 重,本文采用的是加权求和方法。关于在综合评价中各属性 指标影响权重系数的确定,主要有两类方法,一类是主观赋权 法,即主要由专家根据经验的主观判断给出,如占林法、Del― phi法、AHP法等;一类是客观赋权法,即主要根据一定方法 对各属性指标数据特征的定量分析给出,如主成分分析法、因 子分析法、均方差方法等。一般地说,主观赋权法主要依赖专 家经验,考虑比较全面,特别是能够保证考虑到一些非量化因 素的影响,而且也比较好解释,但有时难免偏于武断,客观性 较差;客观赋权法主要是根据一定方法对各属性指标数据特 征的定量分析,没有主观影响,相对比较客观,但采用的定量 分析方法却往往有某些局限性,有时对所得结论也不易给出 合理的解释。如较多使用的主成份分析法,其使用的前提是 各属性指标间要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各属 性指标共有的所谓主成份。虽然大部分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 的属性指标间一般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也有一些非常重 要的属性指标之间却并不存在必然的相关关系。如库兹涅茨 环境与发展曲线理论所指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治 理指标之间就没有必然的相关关系,甚至目前人们普遍重视 的如环境污染与绿化率等一些环境建设指标之间也同样未必 一定有相关性。而且以这种方法决定权重系数,也受选用属 性指标数量的影响,如某一方面选用的属性指标数量越多,则 以这种方法计算的权重系数就越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使 用主成份分析法,将难免受到一定局限甚至形成某些偏差。 通过对各种评价赋权方法的比较,总结以前研究的经验,本文 对所选择的十大城市竞争力的评价赋权,拟采用主观赋权法 中的AHP方法。具体的AHP的方法见文献9。
  基于上述思路对选择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西安、大连、 重庆、杭州、南京、青岛等10个大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其城 市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06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