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董 睿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多校区办学格局的形成,使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将校园文化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培养和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成为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校区 校园文化 教育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必要性
  大学文化包含大学的教育氛围、教学活动、学术活动、学术氛围、学风班风精神面貌等等。大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环境,它除了教育者的主观努力,还包括更多的客观因素。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美丽和谐的校园应该是一幅舒展的画卷,使身在其中的莘莘学子被校园文化底蕴、人文氛围所折服,体会大学文化的精神魅力所在。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倡导严谨的校风、学风。秉承我校“励志、修德、育能、创新”的校训,通过课堂教学,丰富学生文体活动相关制度,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氛围。新校区的制度文化建设一方面是移植老校区的制度文化,另一方面是进行制度创新。由于交通、周边环境和校园环境尚待完善,加上新校区的主体是大一新生,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尤为重要。
  二、新校区的运行管理
  新校区应注重探索新型教育模式。由于今年新校区的主体,是2010级全体新生,在崭新的校园里,没有大二大三学长学姐的指导,新生自我习惯的养成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校区的管理模式必须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新校区的学生管理恢复为辅导员制,有利于管理的相对集中。大学生活的三点一线,使学生之间的联系相对减少,学生的情感交流,思想、文化、政治和价值观的交流、交锋基本在宿舍,学生的自我教育、相互影响也在宿舍。因此,充分利用班委会、团支部的监督作用,保持信息反馈渠道畅通十分重要。充分发挥“三自”功能,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有利于辅导员掌握学生的综合表现,及时教育与管理。
  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把学生的身心健康,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作为培养目标。通过课堂教育、学生活动、指导学生从学习生活的点滴中,学会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发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保护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逆境成材的积极心理。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未来的实践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班级凝聚力,在新的环境里形成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避免不良思想的渗透。
  三、突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学生对校史的了解。设置宣传橱窗、板报,艺术作品来体现校园的精神文化,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作为新办学模式下的产物,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尤显重要,这是新校区自身特点决定的。新校区具有较大的占地面积,良好的体育设施和较宽敞的活动场地,整体物质环境比较优越作为新办学模式下的产物,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尤显重要。这是新校区自身特点决定的。大学精神无疑是大学文化的核心要素和集中体现,寻求自身风格和特色,探索全新的高职教育模式,在我校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契机之下,深入挖掘自身的资源、内涵,在更新教育思想、确立人才目标、培养模式上下功夫,在不断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中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之道路。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塑造优良的校风学风,充分发挥我校的核心竞争力。增加人文气息,以强大的人文精神作支撑。通过学术报告、人文学科的讲座,开设选修课,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讲座。完善大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校园就业市场等硬件设施,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必需的硬件平台。打造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通过有组织地举办论文答辩、学术讲座、文体活动,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起到激励、熏陶、潜移默化的作用,营造人性化的治学氛围。促进人才培养。新校区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仍在进行中,新校区的学生公寓,在吸取原校区的不足加以改进,解决了学生饮用水和生活用水方面的问题。学生住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各项配套设施基本完工,宿舍管理的规范,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校环境优美的同时,对学生的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人身安全教育,以及如何规范学生出入制,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突发事件及紧急事件处理预案等问题应引起重视。
  四、老校区管理的几点思考
  在关注新校区建设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老校区的管理。进入大二、大三,部分学生出现了缺乏学习热情、个人卫生习惯差、沉迷网络游戏、夜不归宿、校外租房自由散漫、懒惰和生活无规律等不良现象。再之新老校区运行模式的探索调试阶段,给我们的常规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及时引导,规范管理,加强对学生思想上和行为的指导极为重要。继续发挥学生干部监督管理作用,增强文化氛围、安全意识,丰富学生文体活动学科竞赛。
  对于第一届由辅导员+班主任制度管理的毕业班来说,职业规划,就业问题是首要任务。即将踏入社会大三学生,对就业既期待又迷茫,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他们进行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合理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了解各职业现状和前景,就业形势和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创业意识。并及时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
  发挥大二学生的骨干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集体活动,提高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使学生在团体活动中感受到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建立健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运行机制,重视并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优化校园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情感评价。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推动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精神教育的结合,才能为高等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标提供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1]岳春峰.名校校园文化构建力.西南师大出版社,2009.
  [2]姚海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务.科学出版社,201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23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