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符合地方高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丽丽

   [摘要]本文谈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地方高校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构建符合地方高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地方高校特色化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一、地方高校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各种类型的地方高校日益增加,现已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5.3%,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它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不断发展的高校群体中,近年来新成立的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辽东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于2003年4月通过合并升本跨入本科院校行列的省属本科院校。辽东学院从成立伊始,就坚持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服务的原则,优先发展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特别是与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新战略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对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急需专业要适度超前发展,促进学校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更加紧密地结合。把学校定位在将学校建设成学科专业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有自己特色和优势的教学型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把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面向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培养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学校的办校原则、基本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2005年设立的金融学本科把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新兴的金融学专业以市场经济中的金融机构,特别是一般工商企业等微观主体的投融资决策和财务运作为核心,培养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通晓经济和金融运行规律,具备经济、管理、法律、金融、理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有现代金融营销意识和具备投融资决策及公司理财能力的金融与财务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因此在五年的具体办学历程中充分体现了金融学专业的专业特色,即立足于培养金融与财务复合型人才,使学生不仅能适应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专业工作岗位,而且能适应一般工商企业的金融与财务工作岗位的需要,毕业生将有更宽的就业面和更强的竞争力。依据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投融资及公司理财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加强基础、注重实践、提高能力”为原则,在课程设置上,突破传统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模式,注重学生对金融学、财务学等专业理论的学习及知识的融会贯通,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将所有课程整合为六大模块。利用计算机网络、模拟软件以及实训基地开展“情境式教学”,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实现多途径、开放式教学,做到教学与应用相统一。
  二、构建符合地方高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1.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应注意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在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应注意考虑到新建本科院校突出特色、强调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区别于普通研究型本科专业,新建本科院校的金融学专业应做到理论课程突出基础性和应用性,同时在扎实的理论支撑下,重点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循序渐进,分层次安排课程教学体系,拉开课程的难度级差,以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金融学的研究内容,从而能够很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辽东学院金融学本科为例,将所有课程整合为六大模块,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以金融学、金融市场学等课程为主体构成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以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等课程为主体构成金融业务模块;以公司理财、公司资本运营等课程为主体构成理财业务模块。这样,一方面使得体系的安排系统而又有层次,另一方面又突破了传统的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模式,把金融市场与公司财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对金融学、财务学等专业理论的学习及知识的融会贯通。
  2.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注意突出微观金融学。我国高校在金融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应不断改革和探索,顺应金融理论发展的微观化趋势,通过逐步增加微观金融学领域的课程,并最终形成以微观金融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金融学专业,强调微观金融学的发展尤为重要,因为微观金融学比较强调实用性课程,这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一致。这就需要我们对现有金融学课程和结构进行不断的整合,适度减少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必修课的门数,同时进一步增加专业选修课的门数,这种选修课的设置主要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客观实际的需要和本校在金融学和科研等方面的特长而开设的。这些课程或紧密联系实际,或紧扣金融前言理论的进展,或国际化色彩浓厚,课程内容新颖,更新速度快,充分体现了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特点。
  3.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强调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应开设金融学专项问题研讨课程,就现实经济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参与讨论以及撰写论文,学生在讨论中可以实现互相启发、促进,使学生从知识运用、技能训练、语言表达和归纳总结诸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表现。其次,应加大案例课程的比例。通过对各类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的理解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身体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应对、解决现实中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最后,应增加模拟教学。为使学生对专业课程所涉及的业务产生切身感受及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对某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可以采取模拟教学手段,这样可以使学生直接接触和了解金融、财务管理体系的运作,确保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立即适应社会岗位工作。
  本论文为辽宁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不同类型高校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批准号:JG09DB081,主持人:芮桂杰)的结题论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3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