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洁平 徐让美

  [摘 要] 加入WTO后,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迎接挑战,保持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已成为民营企业必须直面、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但是,目前民营企业存在着管理模式家族化、产业结构传统化、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等问题,削弱了竞争力。据此,民营企业应采取品牌战略、科技创新战略、走出去战略、对管理模式进行调整战略以及制定企业家成长机制战略等来解决现存问题,发展和壮大民营企业,增强其竞争力。
  [关键词] WTO;民营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7)05-0025-03
  [作者简介] 张洁平,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江西 九江 332007)
  徐让美,中共九江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列基础理论。(江西 九江 332000)
  
  一、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虽然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家族化的经营模式不利于民营企业壮大。受传统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大多数中国人家庭观念根深蒂固,往往视家庭成员为最可亲近、最信赖的人。在民营企业建立之初,以家庭成员间的信任及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组合资本,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因为对非家庭成员,他们是不愿将自己的钱借给所谓的“外人”的。同时,企业发展初期,规模小,在未走上正常轨道之前,为了减少成本,家庭成员就成为企业最好的雇员。可以说,在民营企业发展初期,家族等级制度、家庭成员间的忠诚、凝聚力和相互信任关系等,适应了初期发展需要。但随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这种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很多民营企业中的家庭成员,在企业发展之初能够相互信赖,同甘共苦,和衷共济,但随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人员配备增加,企业利润膨胀,他们中的一些人就不能够很好地“同享乐”,在产权、利润分配、人力资源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上产生分歧,有的甚至分崩离析,各自创业,独立门户,这样,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再发展,削弱了竞争力。同时,对家庭成员工作失误的姑息纵容,最终造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混乱和权责的不明确,防碍了企业内部工作的正常开展,家族化的经营模式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2.传统化的产业结构不利于民营企业优化升级。大多数民营企业设备陈旧、工艺技术落后,主要生产加工初级产品,大部分属于从事传统产业加工和生产劳动密集型企业。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粗放型多,科学管理开拓型少;从事商业贸易多,办实业科技型产业的少;从事就地贸易生意多,搞品牌产品经营的少;单一的经营多,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多样化经营少。有些民营企业主“知足者常乐”、“小富则安”,拒绝外来资本参股,不想搞股份制扩大资本,不愿成立上市公司,担心“家大业大风险大”。
  3. 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不利于民营企业产品和管理创新,后续发展动力有所不足。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唯一“活”资源,企业产品和管理的创新关键在于合格的人才。普遍偏低的员工素质必然会引起企业产品和管理的创新出现问题。从民营企业来看,据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2003年初对全国31个地区2434家民营企业的专项调查显示,民营企业从业人员整体受教育程度低。在所调查的企业中,大专以下文化的人数占8成以上,大专以上文化的人数仅占17.86%,技术人员占13.4%,高层管理人员占2.66%。从企业注册类型看,私营公司制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相对高一些,大专以上文化的人数所占比例接近2成;私营独资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低于其他各类型企业,大专以上文化的人数所占比例仅为11%。 这种人力资源结构离国际竞争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4.与逐步完善的市场经济没有接轨。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建立在改革开放之初,那时我国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计划经济在经济领域中仍占有一席之地,再加上政策、法规、制度的不规范,社会资源配置出现一些缺口,于是,有很多民营企业钻政策、制度空子,利用缺口,从中迅速聚集资本。但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的建立,市场秩序走向正常,此时民营企业似乎显得不知所措,过去的“漏洞”、“缺口”不复存在;过去与领导打下的良好的友谊关系,随着规范化的市场环境建立,显得有点松弛不稳。而且,面对进行了改革重组、有雄厚资本实力的国有企业的挑战,民营企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另外,加入WTO后,一批有雄厚实力和科学管理经验、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外国企业也与他们竞争,有些民营企业被迫破产、解散。
  5.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一是大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缺乏管理方面的知识。民营企业创业之初,许多企业采用一人所有、一人决策、一人承担风险的家庭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活力,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而且导致经营行为不规范,给企业生存带来风险。新成立的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就面临着“管理青春期”这一普遍性的问题。企业人才缺乏,企业小的时候决策非常灵敏,但扩展到几百人、几千人时,决策就显得迟钝。
  
  二、加入WTO给民营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历史机遇
  1.经济全球化及加入WTO,将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民营企业将得到一个更广阔的、多边的竞争环境。具备从事对外经贸活动能力的企业将获得进入全球化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有利于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
  2.十六大以来进一步明确了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和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给民营经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
  3.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与国有企业的改革,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源配置的良好机遇,并将会形成许多新的投资热点。随着国有经济在许多竞争性产业、领域的退出,国有经济在资源占有结构中的比重下降,给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私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如,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有8章25条都适用于民营企业。中国承诺对外资开放的领域如金融、基础设施,也向民营企业开放,同时,国有中小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入必然是由单一的国有产权向混合的非国有产权、多元产权结构转化的过程,绝大部分国有中小企业会实行民营化,这就必然产生一大批国企改制衍生型民营企业。
  4.实施西部大开发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西部大开发必将促进西部的经济结构调整,西部各省、市、区在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同时,都已着力加大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实行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和实现形式多样化,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因而西部大开发,为西部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也为东部的民营企业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机会,而且这种机会还会持续下去。此外,西部地区的资源丰富、市场广阔,西部的开发过程是与城市化的过程连在一起的,因此,从长远看,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在解决了西部缺水的问题以后,移民西部肯定会给民营经济西进带来更大的机遇。
  5.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及金融政策的调整为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民间积累了巨大的潜在资本,这种具有相当规模的民间资本的存在,为居民更加积极地参与市场活动提供了资金条件,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此外,中国居民个人以房产为主的不动产规模的扩大,也为资产抵押获得更多的投资贷款提供了机会。加之银行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入,资金运行的安全性与高效性相统一的机制使银行也开始青睐效益高的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银行业对民营经济的业务介入与业务支持,可及时缓解民营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激活和强化民营经济的“造血”功能。

  (二)挑战
  1.非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企业面临严重挑战。我国民营企业大部分集中在餐饮服务业、家庭小手工业、商业零售、玩具、服装及建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入WTO,对这些企业最有利;相反,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受到打击最大。我国民营企业在资本密集、技术密集方面是薄弱的,部分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民营企业,将受到外国企业的严重压抑。特别是一些规模小、装备差、劳动者素质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的民营企业将受到冲击而步履维艰,甚至有可能面临着倒闭威胁。
  2.人力资源开发受到严峻挑战。我国民营企业原本就普遍缺乏高质量人才,而且有些民营企业人才资源管理不科学,开发人才资源的环境不优越,一些有商业运作经验、善于市场开拓、掌握关键技术的人才被外资企业抢走或挖走,甚至民营企业现有的人才队伍也面临可能大批流失的问题,因为外资企业具有比民营企业更吸引优秀人才的条件,如:优越的办公环境、更多的个人发展机会、较佳的公司形象、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优厚的待遇、更多的培训机会等,对我国民营企业带来极大威胁。
  3.分销领域对外开放的挑战。加入WTO后,中国对外商进入分销市场的限制被取消,这极大冲击着长期从事商业的民营企业,特别是资本不雄厚、竞争力弱的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不论是资金实力、管理方式、经营模式、文化品位,还是在技术能力、服务水准、人员素质上,同国外先进水平的企业比有极大距离。
  4.以“绿色壁垒”为代表的新技术壁垒的挑战。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壁垒,它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订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进入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我国许多民营企业不注意环保,缺乏绿色意识,再加上技术不先进,致使许多植物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畜禽产品激素、抗生素残留超标,给出口带来极大隐患。绿色壁垒表现为: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反倾销、环境贸易制裁、强制性的绿色标志、强制要求ISO14000认证等等。中国民营企业只有使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国家标准,并与贸易实现对接,才能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
  5.调整和保护民营经济的法律和政策不健全,不适应改革开放和应对WTO的挑战的需要。从我国来看,只有少数几个调整民营经济的法律法规,如《私营企业暂行条例》(1986),《合伙企业法》(1997),《个人独资企业法》(1999)等,而且都是只规范某类民营经济,缺乏关于民营企业的统一立法。另外,民营企业税负重,在土地使用等方面所受的政策限制较多,这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我国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1.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是消费者认识企业与产品的一种依据,是为企业创造特续、稳定、独有的有形和无形利益的手段;是企业竞争优势的载体;是企业通过产品、服务与消费者建立的,需要企业主动追求和维护的一种信赖关系。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实际上就是质量和品牌的竞争。为赢得竞争,民营企业必须实施品牌战略。
  首先,应确立品牌意识。要从全球范围内来认识品牌战略,意识到品牌经营已进入到全球化领域。要认识到国外知名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会对中国知名品牌造成巨大冲击。要认识到品牌经营是运用WTO规则及国际商标、专利,反不正当竞争等法律措施对品牌保护的体现。要确立依靠科技创新来不断发展品牌、保护品牌的思路。
  其次,构建适合企业品牌经营的合理体制,加快企业经营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企业管理部门中应设立岗位专门负责和策划品牌经营战略;应建立品牌经理责任制;设置品牌经营监管、考核、反馈部门,建立与品牌经营战略相应的企业文化。
  2.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加入WTO后,中国就要全面履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它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广、保护水平高、保护力度大、制约力度强的一个国际公约。我国民营企业,必须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也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使自己拥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打破国外公司的垄断局面,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民营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部门,创建科学、先进的管理体系,增加科技人员的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
  3.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入WTO后,国外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会大量进入我国,我国民营企业也必须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实现跨国生产和经营,实施走出去战略,这样可以取得国外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的认知和信任。通过当地生产销售,有效消除贸易保护和消费排列行为,能够享受当地法律规定的种种优惠条件,受到当地法律保护。走出去可以采用:先合资,后独资;先技术依赖,后自行开发;先劳动密集型,后非劳动密集型;先贸易,后投资等形式。
  4.对管理模式进行调整。民营企业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现代企业发展之路,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依靠机制、管理方式的创新,壮大规模实力,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
  5.营造民营企业家的成长机制,培育民营企业家精神。民营企业发展的好坏,关键问题在于企业总指挥――企业家。企业家是否具备较高文化素质和处理各种事件的能力及其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要靠企业家的成长机制。要建立公开、平等、择优选拔的机制,广开才路,选择企业家要不受身份、职业、地域、所有制性质的限制,建立和完善企业家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把企业家待遇与企业经济效益及其经营业绩挂钩。同时,建立企业家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等。通过这些机制,培育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家素质,促使其成长,从而保证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俊文.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国私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问题[J].江汉大学学报,2000,(1).
  [责任编辑:李小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75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