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行政单位部门预算绩效评价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翀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受到美、英等西方国家成功运用绩效预算管理方法的影响,我国在推行绩效预算管理的进程中,也逐步建立了预算绩效评价管理体系,为行政单位的发展提供了活力源泉。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完善和健全行政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管理逐渐成为社会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关键词:行政单位;部门预算;绩效评价
  行政单位的部门预算是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表现模式,是政府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将财政宗旨表达和体现出来,不仅促进了行政单位自身的长足发展,也为政府制定政策、方针和方向提供了指标性的参考工具。从现实情况看,行政单位部门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还不够成熟,仍然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本文将在分析绩效评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完善部门预算绩效评价的良好对策,从而促进行政单位的部门预算管理更上新台阶。
  一、行政单位部门预算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行政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绩效意识比较薄弱。近些年来,尽管我国行政单位在预算编制时将绩效管理的理念引入到工作中,但由于受传统意义的管理体制以及经济观念的影响,很多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仍缺乏足够重视,部门预算的分配情况和数据编制一直被视为关注的重点,但对预算数据支出情况的绩效评价却没有给予相应的关注和重视,存在只重视项目资金的申请,忽视资金的使用效益、忽略资金产出量所带来的效果等,并且常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归属为财务部门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也缺乏必要的合作意识与理念。
  2.评价制度不够完善。众所周知,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能够为工作开展提供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从本质上说,预算绩效评价最终的目标是将财政支出的评价作为基础前提,对单位的工作质量、产生效益以及公共财产等进行综合性的考核。但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被评价对象的选择、评价方法、绩效目标、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以及评价职责的定位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也缺乏完善,造成了“评价不评价一个样、结果好不好一个样”的不良局面,无法使评价体系真正地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而服务,也不利于行政单位绩效评价制度和体系的发展。
  3.评价分析缺乏全面。一般情况下,根据考核指标来进行分类,行政单位的绩效评价包括了业务考评和财务考评。其中,业务考评主要包括目标完成情况、业务活动立项目标合理性和项目验收的有效性等方面,而财务考评则涵盖了资金的使用情况、财务信息质量等。由此可见,业务考评充分反映了单位预算支出的最终结果,是整个评价的关键和重点。但实际工作中多数行政单位仍以财务性指标和业务合规性指标为主,重心偏向于反映财务支出情况和项目管理状况,忽略了对项目的定量、定性以及全面动态性的评价,使得绩效评价的信息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完善行政单位部门预算绩效评价的途径
  1.搭好框架,重视设立绩效评价机构
  要想构建合理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强化思想重视是关键。具体来讲,一是在思想重视方面,要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是行政单位各项资产管理的保障和基础,对资金的统筹安排与单位的预算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会计人员要对预算编制的内容做到详细的了解和掌握,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二是在预算编制方面,行政单位部门预算的科学编制必须符合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进程,这就要求单位负责人要不断地深化宣传和教导,通过专题会议、主题培训等形式将绩效评价思想融入到工作的每个细节中去,做到事半功倍;三是在绩效评价方面,要及时成立预算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协调绩效评价管理工作以及日常工作,根据职能的要求,实行分工责任制,促使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内里,逐步健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行政单位实行预算绩效评价的核心在于合理设置绩效评价指标,但从行政单位的性质及实际分析来看,其支出并不像企业那样具有直接性的经济效益,较难运用单一的产出、成本和效率等指标进行简单评估。因此,要逐步完善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的原则,从当前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实际出发。
  (1)从项目入手。选取与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及部门职能息息相关、跟社会效益紧密相连的项目作为考评对象,从而研究制定合理的项目预算绩效考评指标,项目的目标与指标设置要有直接意义上的联系。
  (2)多研究归纳。财政部门应当针对行政单位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或不同项目、不同特点等因素,将具有共性意义的评价指标进行归纳、抽取,加快研究和制定具有共性的指标,促使绩效考评结果能够体现不同部门之间的横向可比性和不同年度之间的纵向可比性。对于个性评价指标,财政部门应当根据有关规定,结合绩效目标以及考评对象的特征进行研究制定,并保证其持续稳定性和连贯性。
  (3)结合实际。要将定量指标作为绩效评价指标的参考,将定性指标作为辅助对象,对确实难以量化的影响以及支出效果应当运用定性指标去衡量,以强化预算绩效评价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促进绩效评价工作的实际操作性。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行政单位由于自身的独特性,在完善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切忌人云亦云,应根据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促使制定的指标体系真正地为行政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而服务。
  3.制度约束,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
  (1)要建立预算管理和预算绩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手段和机制,对于在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财政部门与行政单位要提出切实可行的、针对性较强的整改方案,从而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
  (2)要建立预算绩效评价和预算资金分配相结合的约束机制,在安排以后年度预算时,财政部门和行政单位要将往年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对实施效果相对较差的项目进行减少或取消资金分配数额,不断优化和调整本部门以后年度预算支出的结构和发展走向。   (3)要尝试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发布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当、合理的范围将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公布,引导更多的人员参与到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中去,促使预算支出更具透明度和真实度。
  4.有效监督,确保绩效评价全过程科学合理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与财政监督应贯穿于绩效评价的全过程,可实行项目前期设计概算管理、财政全程介入监督以及事后针对评价结果进行检查的工作形式,增强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效性。及时有效地监督能够对绩效评价的最新情况作出总结,为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合理参照。同时,运用适度的管理方法,确保评价工作顺利进行。行政单位在绩效评价工作中,不仅要邀请相关的专家针对绩效评价的最新情况给予专业性的评估,还要鼓励全员积极参与绩效评价的全过程,保证绩效评价监督工作的科学合理性。在监督绩效执行过程中,不仅可以合理地运用民众评议的调查问卷,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邀请中立的舆论调查机构进行辅助评估,以便增强评估的科学性。
  5.法律保障,加快推进绩效评价法制化
  要想顺利推进绩效管理,法律保障是必要环节。应逐步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将预算支出绩效的程序、目的、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结果运用等固定下来,在法律框架的引领下,行政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制度,将绩效评价的范围、时间安排和工作程序作出具体性的规定和说明,制定项目单位自评、财政部门考评及主管部门考评相结合的考评机制,不断强化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进程。
  三、结束语
  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能够有效促使行政单位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不断提升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改革和完善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能够为单位的管理效能与资金使用效益提供坚实的保障。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利于行政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水平得以提高的良好方式和途径,从而为行政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活力源泉。
  参考文献:
  [1]傅道忠:《绩效预算与绩效评价制度及其借鉴》.经济问题.2006(05).
  [2]江世英:《财政预算绩效考评思考》.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2).
  [3]闯佳妮:《行政单位部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构建》.东北大学.2010(06).
  [4]孙克竞:《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评价与深化思路》.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416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