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90后”大学生对“80后”高校辅导员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林林

  【摘要】随着“90后”大学生日益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80后”辅导员逐步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主力。“80后”如何应对“90后”,已经成为大学辅导员工作中的重点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以及“80后”辅导员的优劣势,并就“80后”辅导员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提出了有效措施。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80后”辅导员 高校 挑战及对策
  2011年9月,全国各大高校迎来了第四批“90后”大学生,“90后”大学生已逐年取代“80后”大学生而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而部分“80后”也陆续走上辅导员工作岗位,占到高校辅导员的半数以上。“90后”大学生给“80后”辅导员工作带来了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与时俱进,提高认识,培养“90后”成为具有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成为当下“80后”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一大焦点。
  一、“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90后”大学生成长在社会转型加剧、改革加深、开放扩大的重要时期,他们既是经济利益大幅发展的受益者,网络时代的优先体验者,同时也是腐朽与浮躁意识的受害者。这对他们的成长深有影响,使他们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
  (1)自我意识强烈,接受新事物能力强。“90后”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优越,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勇于凸显自我,喜欢标新立异,个人意识强烈,体现出个性张扬、叛逆等特点,有强烈的品牌意识,追求“享乐”。他们对各种社会现象、文化都有独特的看法,有很强的民主意识、环保意识,对教条式的教育管理模式特别排斥。“90后”大学生成长于信息爆炸、网络时代,这使得他们有更开阔的视野,网络知识丰富,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2)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功利性强。“90后”大学生成长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激烈,贫富差距扩大的社会背景中。他们价值追求多元化,信奉现实主义,喜欢攀比、嫉妒心强,追逐金钱和荣誉,功利性强,同学之间易形成不良竞争。功利行为的增加和当代大学生所承受的就业压息息相关的,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端正评优、入党动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他们遇到困难对家庭依赖性大,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感恩意识薄弱,缺乏责任意识、艰苦奋斗精神,还呈现出理想信念淡薄,政治观不稳定等特点。
  (3)人际关系网络化,心理承受力较差。网络的触角已经伸展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使得网络成为“90后”的娱乐第一选择。他们在网络上获取知识的同时,还建立了极具个性化的网络人际关系,人机交流时间远远超过人际交流时间,与人合作及沟通的能力普遍较弱。与人配合协作能力不高,没有较好的团队精神。处于从幼稚到成熟转折点的“90后”大学生还没有走出心理断乳期,价值观念不稳定。容易导致学习自控力差,适应生活能力差、社会交际能力缺乏,挫折承受能力较低。
  二、“80后”高校辅导员的优劣势
  (1)年龄优势和爱好优势。“80后”和“90后”的成长背景是一种传承和延续的关系,他们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能够理解“90后”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对他们特立独行的做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持包容态度。“80后”辅导员刚刚完成学业不久,特有的工作热情使他们愿意而且可以全力以赴的工作。他们对大学生活和大学生心态更加了解,在教育管理“90后”上,可以通过展示自身的才艺和才华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发短信、聊QQ、写博客……是两代人共同的爱好,学生们通过网络向老师倾诉,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建立起良师益友的和谐关系。
  (2)创新优势和经验优势。“80后”作为年轻的一代,成长在信息化时代,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这使他们创新意识强烈,善于打破常规,能用新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解决事情,敢于表达,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断寻求新的更高效的工作方式,尤其是对网络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师生的沟通,解决问题成效更加显著。而曾经做过学生干部,刚刚研究生毕业经过求职走上工作岗位的“80后”辅导员积累了许多经验,可以以身为例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就业指导以及考研经验等。
  (3)社会经验不足,抗压力不强。“80后”辅导员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工作经历短,人生阅历较浅,因而当学生发生突发事件时,往往手足无措,处理失当。仅比“90后”大学生大几岁的他们,常会表现出亲和力有余,个人威信不足。“80后”辅导员也多是独生子女,自小生活在温室般的环境,缺乏生活的磨砺,稍微碰到点挫折和压力就会难以接受。
  (4)缺乏政治敏感性,淡化政治方面的引导。“80后”和“90后”都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在他们脑海中“经济强过政治”,他们往往觉得政治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因此,“80后”辅导员政治素养偏低,缺乏政治敏感性,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政治话题偏少,淡化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导。
  (5)专业差异较大,工作实效不高。高校“80后”辅导员都是经过严格的考核而录用的,在学生时代大多做过学生干部,他们起点高、能力强、都希望能在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但他们与所带学生的专业背景并不相同,也非毕业于教育类或思想政治类专业。因此,他们缺乏教育、管理、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偏低,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无法走向深入,加之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面临棘手事件时手足无措,工作实效性较差。
  (6)工作繁琐,易产生倦怠感。“80后”辅导员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还常常承担办公室秘书等杂差,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务虚的工作,其成效短期难以显现,因而很难产生职业成就感。又与专业教师的工作投入与回报反差巨大,当觉得自身价值难以体现时,工作热情就会降低,影响工作积极性。同时,“80后”辅导员在学生时代面临就业的巨大压力,有一部分做辅导员是一种权益之计,走上岗位后感到工作量大,待遇低,这就使“80后”辅导员工作对职业缺乏认同感,易造成工作倦怠。
  三、“80后”辅导员如何教育管理“90后”大学生   (1)加强学习,充实提高。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及时更新和提高自身知识结构和技能。“80后”辅导员应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知识培训,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从而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理论思维能力、调查科研能力、心理教育能力、就业指导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同时在与学生的接触和互动中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勤于请教老辅导员,做到常发事件防患于未燃,突发事件妥善处理。保持年轻心态,跟上时代节拍,紧抓学生特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实效。热爱本职工作,克服职业倦怠,明确工作目标,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2)热爱学生,做好德育工作。“80后”辅导员对待学生要倾注爱心和情感,加强正面引导教育,以优秀的人品影响学生,以良好的行为带动学生,以高尚的精神鼓舞学生。只有真心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发挥德育对于人发展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政策和理论学习教育;加强中国革命、建设、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传统美德教育;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风教育等。通过对“90后”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培育完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因材施教,阳光育人。“90后”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大,自我意识强。因此,对于“80后”辅导员更应该把握其个性,因材施教,摈弃过去“一锅端”的教育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80后”辅导员还要全面、辩证地看待自己,提高心理承受力,努力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对自己所做的努力进行自我肯定,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不能将自己的不快情绪带给学生。“80后”辅导员要多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遇到挫折不要悲观,要有勇气面对困难。在学生遇到具体问题时,辅导员要善于发现,合理疏导,及早帮助学生摆脱灰色情绪的困扰,使他们快乐地学习、生活。
  (4)亦师亦友,恩威并重。“90后”大学生不信权威,渴望与老师建立平等信任、相互理解、和谐融洽的师友关系。“80后”辅导员应深入学生内部,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动态,引导学生做事,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还要有责任心,一丝不苟,本着“以生为本、以爱为源”的工作态度,多与学生沟通,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服务学生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完善专业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同时,“80后”辅导员也不能忽视权威的树立,无论与学生多么亲近,辅导员都要坚持工作原则,保持客观公正之心,如在奖助学金评定、推优等与学生利益直接相关的事情上,让学生心服,是树立权威的关键所在。
  (5)贴近学生,增进沟通。“80后”辅导员和“90后”大学生有大致相同的人生经历,有共同的语言,懂得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学生交流。不少“80后”辅导员自身就是“网络达人”,他们有自己的博客,将学习收获点滴记录其中,学生们可以点击浏览回复,增强相互的理解。如山东理工大学自2011年起,学校积极鼓励辅导员在网络上开设自己的博客,其情感感染和思想引导的力量大大超越了班会、谈话等传统工作方式。对于有些较为敏感的话题,诸如学生情感、心理等,则可以在不需要面对面的飞信、QQ聊天中展开,改变时空的局限,有效地开展了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还要经常深入班级、宿舍,发挥“90后”辅导员的语言魅力和行为感染力,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关爱学生成长。
  “80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已成为目前高校工作的重点。明确“80后”和“90后”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给他们创造相对宽松、自由的发展环境,既往创新,因材施教,求同存异,和谐相处,“80后”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展现出新的面貌,取得更好的成效。期待“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同唱青春之歌,共续校园精彩。
  参考文献:
  [1]张宝君.“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
  [2]陈耕.关于对“80后辅导员群体”的教育与管理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4).
  [3]李震,胡炜.浅析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J].延边党校学报,201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486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