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波 鲁耀

  【摘要】固定资产是科研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物质保证。在长期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践中,科研事业单位实施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成效。但随着固定资产规模的不断加大,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通过分析科研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或控制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为规定的标准以上(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改变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包括土地、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电气设备、电子产品、交通运输设备、仪器仪表、体育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家具及其他等11大类。对于一些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固定资产主要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而不是为了出售或其他目的。
  科研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科研项目经费和自筹资金,在总资产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单位进行科研工作的重要物质条件。其安全性及完整性对单位的业务活动影响较大,其余额的真实与否对单位财务状况的影响也很大,并且其相关费用也是决定净利润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促进科研事业单位健康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缺乏高素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能满足管理需要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但相当多的科研事业单位没有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也没有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般由其他人员兼任。大多数资产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也没有经过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或系统的理论学习。资产管理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业务能力不高,对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往往不够准确透彻,对如何管理好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缺乏科学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对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深入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一系列问题:分类不准确,登记不及时,入账不规范等。并且,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多为兼任,所以人员不稳定、调整频繁,交接时缺少必要的移交手续,借用归还手续不完备,长此以往,造成资料丢失、短缺严重,存在管理漏洞。
  (二)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反应不实
  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反应不实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科研事业单位也不例外。其主要表现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固定资产之间的账账不符。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当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改变、用途改变时,相关使用或保管部门不及时更新本部门的固定资产记录,也不通知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
  一些科研事业单位未能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盘点制度,无法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还有些单位虽然每年都进行固定资产清理,但因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对清理结果未按照规定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对一些已经出售、转让、报废的固定资产未按规定程度及时下账,使固定资产盘点流于形式。
  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尤其是在建工程形成的固定资产,由于竣工验收、工程决算审核等各环节的滞后性,导致未能及时入账和账外资产的形成。
  (三)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建全
  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究其根本在于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建全,缺乏固定资产的申请、审批、采购、变更、报废、清查和盘点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存在漏洞。
  二、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一)强化管理意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
  首先,固定资产是科研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单位主要领导是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单位领导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关键。这就要求单位领导要学习和掌握本单位涉及的有关财务管理知识并熟悉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经常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沟通,了解情况,解决实际困难,在预防舞弊风险的基础上尽可能少更换管理人员,保持其相对稳定性。
  其次,根据科研事业单位占有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配备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资产管理人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要勇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敢于揭露问题,廉洁奉公。并有计划地对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轮训,结合业务学习和财务继续教育,对固定资产管理要求、核算方法以及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中的难点、重点进行系统讲解,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同时,对一些责任心不强、不具备管理知识与技能的人员,要及时进行调配与充实,对业务能力强、工作热情高,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做出贡献的人,可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二)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反应不实方面
  固定资产在单位内部进行转移时,应由转出部门填写一式四联的“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单”,并送交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根据所调拨固定资产的原值由相应的负责人审批,然后第一联由转出部门留存,第二联由转入部门留存,第三联由资产管理部门留存并登记更新固定资产实物账,第四联由财务部门留存并登记更新固定资产台账中的“使用部门”栏。
  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对固定不动的固定资产要求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盘点,对使用过程中可搬动的固定资产,要求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盘点。将清查盘点结果登记备案,分别落实责任人,并进行相应处理。
  对于已经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在建项目,如果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按估计价值暂估入帐,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同时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金额。   同时,为加强管理,防止舞弊,在固定资产在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应有财务会计人员参与管理,进行事中监督。监督工程费用按预算执行,避免虚增资产价值。审查施工中形成的工程费用资料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准则及有关规范要求,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竣工验收时,也应有单位财会人员参加,着重审查资产手续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
  建立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处理每项固定资产从取得,到使用,直至报废处置的整个过程,实现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固定资产管理联网,信息共享,互相监督。
  (三)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建全方面
  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制度保障。科研事业单位应依据国家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法规、政策,结合单位具体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制订、健全和完善规范有效、责权分明、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该制度应全面涵盖固定资产涉及的方方面面,包括: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资本支出预算制度,固定资产取得控制制度,固定资产验收制度,固定资产记录和入账控制制度,固定资产维修和保养制度,固定资产折旧控制制度,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固定资产报废和清理制度等。该套制度既要有具体的行为细则,又应包含相应的经济责任,将资产管理的相关部门与人员的权、责、利紧密结合起来。
  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仅靠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对此,全面提高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就必须进一步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制,通过构建体制平台,加强各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强化监督约束机制,提高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为保障科研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供物质保证。
  参考文献:
  [1]莫颖宁.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10).
  [2]张燕.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财会通讯,2011,(2).
  [3]陈宗科.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J].会计之友,2006,(9).
  [4]苏光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财务管理,2008,(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705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