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汉中工业发展的思考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海峰

  摘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决定着其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汉中经济腾飞的必然要求。汉中工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面对新一轮汉中工业经济发展的机遏和挑战,汉中工业经济受着巨大考验。
  关键词:汉中;工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1-0191-03
  
  一、汉中市工业发展历程
  
  汉中工业经过建国后几十年的集中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工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逐步形成了行业众多、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已成为汉中经济的支柱。从汉中工业经济运行轨迹的角度出发,汉中工业发展大致可分为雏形期、发展期、快速发展期、缓慢发展期和恢复发展期五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雏形期。这一时期,汉中工业主要生产铁矿石、土纸和火柴等,生产规模小,生产能力低下。1965年,工业总产值751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建国初期的5.1%上升到15.4%。
  第二阶段,发展期。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以大批“三线”骨干企业和军工企业内迁汉中及阳安铁路的通车为标志,带动了汉中工业的发展。197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3.7亿元,比1965年增长4.9倍,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3.65%。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六五、七五”期间,汉中工业快速发展。198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34.5亿元,同上年相比增长32.3%,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1.8%,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实现利税53亿元。
  第四阶段,缓慢发展期。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企业经济效益逐渐下滑,全市工业步入了缓慢发展阶段。199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达114.8亿元,同上年相比增长10.8%,实现工业增加值59.2亿元,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1%,实现利税7535万元。
  第五阶段,恢复发展期。2000年以来,汉中市委、汉中市政府按照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精神,制定了“工业强市”的战略目标,通过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盘活资产存量,使企业摆脱困境,实现汉中工业经济新的发展。2008年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326亿元,比上年增长9.8%,实现工业增加值100.32亿元,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5%。实现了在2004年工业总产值172.98亿元基础上翻了一番。
  
  二、汉中市工业发展的特点
  
  纵观汉中60年汉中工业发展的历程,从工业经济增长的态势及增长的因素分析,汉中工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规模投入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发展速度上,出现的两次增长高点都是由于对工业有了大量的投入。第一次是“三线建设”时期,一大批中省企业内迁汉中,大规模投资建厂,同时,国家实施计划拨款投资有关政策,汉中根据其资源、交通等实际情况,投资建设了一批地方国有企业,如:原地区磷肥厂、地区钢铁厂、略阳发电厂、地区造纸厂、地区变压器厂等,带动了汉中工业的发展,成为汉中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第二次是改革开放以后的80年代,汉中工业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三线”时期建成的中省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发挥效益,发展势头强劲;汉中卷烟一厂和卷烟二厂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乡镇企业的较快发展;利用国家“拨改贷”的宽松投资环境。由于投资的拉动,使汉中市当时工业发展速度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成为汉中工业发展史上工业增长的又一个高点。
  
  2.经济转型使工业企业陷入困境
  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一方面,汉中市一部分国有企业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观念落后,产品落后,冗员多、负担重,机制不灵活,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矛盾逐渐暴露,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另一方面,80年代在一些项目投资上缺乏科学论证,只顾盲目建设,没有认真分析研究市场的需求和未来的变化,导致项目建成后发展效益十分低下,甚至个别项目建成后从未发挥过效益就夭折,给全市工业造成了沉重的包袱,致使汉中工业效益下滑,发展速度逐步回落,1999年在全省排位退后到第九位。
  
  3.国企改革为工业发展增添了活力
  深化改革是企业摆脱困境,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途径。近几年来,汉中市委、汉中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制定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采取兼并、联合、重组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经济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参与汉中国有企业改革。如:唐山宝业集团、青岛啤酒、绵阳长林集团,北京顺鑫农业和宝鸡东岭集团等,为汉中工业增添了活力,使一批国有企业走出了困境,获得了新生,汉中工业步入了新一轮发展阶段。
  
  4.中省企业是推动汉中工业化进程的引擎
  从“三线时期”中省企业内迁至今,汉中工业的壮大始终都凝聚着中省企业的智慧和辛劳。中省企业由于建设规模较大,技术装备水平较高,人才实力雄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始终对全市工业发展起到一定支撑作用。汉航集团、汉烟二厂、八一锌厂、略阳钢铁厂、汉川机床有限公司、汉江机床有限公司、略阳电厂等从建厂到现在,始终是推动汉中工业发展的主力军。
  
  三、汉中市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汉中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汉中工业处于工业化中期的起步阶段,虽然汉中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在近些年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汉中工业经济发展在全省的地位依然处于落后的态势,存在的问题日益突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工业化水平低,工业经济总体规模较小,工业占GDP的比例偏低。汉中市2008年工业总产值326亿元,比上年增长9.8%,工业占GDP的比重为28.5%,但就人均GDP的水平汉中为人均9270元,同全国22640元相比相差13370元:同全省18210元比差8940元,均处于落后的位置。同时,汉中的工业资源依赖性强,加工深度不足,产业链短。具有高新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的高加工度化,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较缺乏,反映出汉中市工业化的程度较低。
  ②缺乏大公司大集团,产业集群发育不充分,工业经济各行业企业间融洽度低,带动效应弱。汉中工业企业中涌现出了六大集团,八大明星企业,这14户企业在2009年1―8月份的应对金融危机中,实现工业总产值91.95亿元,较同期下降1.6%。没有一家进入国家500强企业,龙头带动性小,同时由于长期的条块分割,央企、省企、市企、县企、乡企、村企,以及不同的行业企业之间相互的协作配套率低,重组少、整合不足、产权联系少,生产要素相互融通不足,市场化程度低,投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建成的项目表现为散、小、乱,重复建设多,内部竞争多,合作少,造成产业集群化

程度低,成本高,产业竞争力弱,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③经济运行质量差,效益不高,企业大多科技管理水平低,活力不足,竞争力弱,发展后劲乏力。在汉中的五大主导产业中,除军工,装备制造有一定的科技实力,管理水平外,冶金建材、绿色食品和医药化工行业大多水平不高,工艺不够先进,企业规模小、散,管理水平不高。总体上依靠存量企业自身的发展,后劲显得不够强盛。而政府由于推进国企改革,安置困难职工保稳定保增长,扩内需保运行,任务繁重,并且尖锐的矛盾层出不穷,加之财力不足,缺乏调节手段,因此对企业运行做到保正常运转已勉为其难,推动企业提效益,增强发展等方面则显得力量和手段缺乏,效果不够理想。
  ④汉中工业要素集聚效应不强,尚未形成有利于突破性发展的要素扎堆的洼地效应。从汉中工业的自身发展需求来看,汉中工业需要有足够的发展要素来支撑,但从现状来看,汉中工业要素流出特征明显,有利于加快发展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偏弱,难以获取充足的发展要素集聚回流来支撑汉中工业的突破发展。
  ⑤工业投资的力度不强,投资的保障水平低,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能力弱,融资规模小,难以适应汉中工业发展的要求。从汉中工业的发展历史和汉中工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来看,大规模的投入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根据统计,目前汉中工业企业中仅六大集团和八户明星企业的资金需求为49.95亿元,而满足率仅为30%,在今后几年要完成的198个灾后工业重建计划项目,缺口约在1000亿元以上。同时,汉中工业投资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基本靠银行贷款,加之绝大多数的工业企业均属于竞争性行业,政府不再做投资,由于企业的实力偏小,目前尚未有一家企业上市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也还没有一家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而银行贷款要求高,许多企业难以通过这个渠道满足发展资金的需要,工业发展资金的保障水平不高,难以适应工业的快速发展的需求。
  
  2.汉中市工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①中省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汉中工业的兴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家区域战略的调整变化,许多”三线”企业和“军工”企业迁往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加上东部和西安等大城市的重复建设,使汉中同类产品的原有市场受到严重挤压,发展空间目益缩小,优势尽失。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虽然调整了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但由于投资重点转移长期形成的累积效应,加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大大增强,处于西部的汉中要改变工业发展的被动还需时日。陕西省陕南突破发展战略对汉中是一太利好,但是资金重点投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工业发展一般不直接投入,只是给贴息引导资金扶持难有立竿见影之效,汉中工业要再次辉煌必须要有增量推动,而不仅仅是存量支撑。
  ②产杈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严重阻碍产韭资源的区域合理配置。改革的滞后是汉中工业发展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进行的比沿海要晚,产权结构不含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形成较迟,造成了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进展缓慢,由于职工安置资金不足、再就业困难、资产处置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原因,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困难重重,造成国有工业企业活力不足,效率低下,国有已退出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运营的比沿海企业晚,新企业效率、实力相对比较弱,竞争力提升还有个过程。另一方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到位晚,国资监管部门主要精力一度都在处理职工上访保稳定,对于推动企业资产重组,横向协作联合的工作,国有资本通过市场机制实行合理流动和重新配置,资源整合等工作起步晚,行业和企业内部的自我配套转化为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专业化协作、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等问题还有待解决。
  ③投资强度偏低,工业新项目不足。首先,现代工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汉中又是欠发达的后发展地区,更是要保证一江清水送北京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环保要求高。其次,工业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的技术进步迅速,产业政策调整更新很快,保持一定量的更新改造投资是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必要条件。第三,工业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科技研发费用投入。而汉中工业由于投资不能满足以上三方面的需求,投入不足是汉中市和发达地区在工业的发展速度、经济效益上有差距的根本原因。
  ④交通运输、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制约了工业的发展。西汉高速公路开通后,交通状况改善不少,但是高速公路运输成本偏高,相对于成本偏低的火车货运能力远远满足不了现有工业的货运需求,2008年货运需车14.6万个,但是仅满足3.6万个,满足比例为25%。此外,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滞后,无法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交通运输与基础设施的发展滞后导致汉中缺乏吸引力,许多大财团、实力雄厚的企业对于汉中工业的发展缺乏信心,持保留态度,不敢在汉中冒然投资和扩大产能,使得在汉中市的工业投资力度不强,制约着汉中工业的发展。
  
  四、汉中市工业发展战略及实施建议
  
  1.完善工业发展政策
  要集合全市之力助推工业经济突破发展,这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要把政府的有限资源向工业倾斜,制定政策、确定项且、分配资金、提拔干部、评优树模、目标考核、交友帮扶等均应优先将工业系统优先安排,倾斜到位,市上要对各县区、各部门的工作考核中列入“助推工业突破发展做贡献情况”项目进行考核,听汇报、搞总结,均要将上述情况列入确保这一汉中市的战略决策深入人心,形成全民助推工业突破发展的良好局面,要引导、鼓励社会资源、生产要素向工业集聚,为使流入工业的社会资源、生产要素得以增值,认真研究政策、加强引导和帮扶。同时设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市上推动工业突破发展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组织、实施、考核汉中市工业突破发展的各项工作,定期研究,确保市委市政府领导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工业突破发展工作中,这是工业突破发展战略得以推行的关键。加强工作督促、协调、保障考核和激励机制的建立。对完成规划目标者、“功勋人物”、“功勋企业”帮扶助推的先进部门和个人进行重奖;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进行贷款贴息、资金扶持、用地、贷款、其它要素供给均给予支持和倾斜;对在工业突破发展中有突出贡献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要安排编制优先提拔重用,在全市形成人人共同参与和推进工业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的滚滚潮流、浩荡向前。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汉中工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达到一定水平的人才队伍来支撑。一是建立工业发展参谋部和智囊团。汉中市政府应设立政府参事室(或决策咨询委员会)、汉中市工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可以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任名誉院长,将市政府办、市委政研室、市政府经研中心、经委(国资委)、发改委、财政局、国地税局、商务局、国土局、重点企业、一些从企业上退下来的同志、市内民营企业的优秀企业家和根据需要外聘

的市政府的顾问都确定为智囊团的主要成员,并且按行业和专题分组,确定课题进行研究。把工业突破发展中遇到层出不穷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度、系统研究,提出对策建议,供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参考。二是企业家队伍。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训练有素的企业家队伍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汉中工业率先突破发展,需要高素质、本土化的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来支撑。因此,汉中市需要在企业家队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大功夫,使这一工业突破的决定性因素能充分地保障到位。市里还应发挥企业家协会的作用,使之成为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选拔、培养、培训、储备、交流的蓄水池和储备库,为企业家谋取更大成绩发挥支撑平台。三是技术人才队伍。多年来的孔雀东南飞和全国性的人才流动,已经使像汉中这样的西部中小城市在科技等人才方面捉襟见肘,异常窘迫。汉中为给工业突破发展储备充够的工程技术人才,应借助金融危机之后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大力实施人才的储备战略,根据工业发展战略,预测人才的需求,编制人才储备计划,为汉中后续实施工业突破发展做好人才的储备保障。
  
  3.优化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以分为投资硬环境和投资软环境,它们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最重要的因素,是汉中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一是投资硬环境。第一,加快交通设施的建设。城市交通的便利程度是企业选址投资的重要考虑因素,汉中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已有的交通便利条件,要加快现有正在建设的“西汉蓉”和“十天”等重大的和关键性的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为汉中市工`业发展所需资源及生产的产品提供交通便利。第二,推进建设和整合工业园区。在推进汉中航空工业园、汉江产业园、勉县冶金循环经济科技工业区、略阳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同时,要对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布局进行调整和整合,明确各专业化产业园区的产业功能和产业特色,规范管理模式,提高园区效益效率。第三,营造高品位的城市和人居环境。高品位的城市和人居环境是企业投资选址的重要决策因素,汉中市政基础设施、绿化和保洁管理的改进极大改善了汉中城市化的建设,以及汉中历史沉淀和文化渊源提高了汉中市的品位,汉中气候温和,生态环境优越,汉江河成为汉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江两岸”的房地产使得汉中居住环境得到更大改善。二是投资软环境。汉中市除了需耍重视投资硬环境的完善,还需注重对投资软环境的建设。第一,优化政府环境。汉中市应出台与汉中工业基地建设相配套的各粪支持政策,加速政府改革,要建立学习型、落实型、服务型政府,建立“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政府模式,以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第二,加强政府管理。将责任与利益紧密挂钩,增大执法部门违纪违法成本,强化行政问责制,耍克服局部和部门的利益驱动,大力加强诚信建设,为全社会的信用体系重建作出表率。第三,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政府一般不能直接调节市场,而要通过扶持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达到调节市场的目的。
  
  4.加大汉中工业经济的资金投入
  汉中工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来做保证。首先,利用各种渠道争取中省政府的投入和扶持资金。比如:中省的多种渠道的政府拨款、项目扶持资金、项目投资、项目贷款贴息、产业扶持资金等汉中都应该去积极争取。其次,设立工业发展基金,建立支持金融发展的市级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根据汉中市工业发展的需要和财力实际的情况,汉中市财政应每年拿出不少于5000万元的资金作为工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工业发展的奖励,对“工业发展的功臣”实行重奖,奖励对象包括企业、包抓工业发展的县区或部门,对招商引资的功臣进行重奖,对给汉中辖区内企业贷款多、资金支持大的金融机构实行重奖:给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及项目进行以奖代补、扶持或贴息,并且建立目标考核奖励制度体系,促进资金的投入。其次通过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资金来源。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多渠道,宽领域引进国内外资金,为市内企业,项目发展吸引更大的资金投入,破解融资难题。
  
  5.构建“大汉中”的工业发展理念
  陕西“十一五”规划发展战略中,汉中被定位为陕西三市(汉中、安康、商洛)中率先实现突破发展的城市,汉中要切实担当起这个责任,要确保在陕南三市中率先突破发展。因此,要将陕南三市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资源禀赋,生产要素条件等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汉中所具有的优势,实行一点或几点率先突破,从而带动全市工业率先突破。例如,汉中钢铁、航空城一定要不遣余力,促其成为率先突破的先遣军。国务院公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是国家在西部构筑发展的新的战略高地,汉中是其“一核,一轴,三辐射”中的辐射区范围的地区,汉中要通过连接汉中和核心城市西安、成阳,次核心城市宝鸡、铜川、渭南、商洛、杨凌、天水的交通干线,强化相互问的经济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带动汉中等经济辐射区城市的发展。汉中要主动研究、筹划、推动这样的经济合作,借助机遇,顺势而为,用足用好,实现新的发展。努力推动中国西部的“西三角经济区”的建立,并提前谋划关于汉中作为“西三角”的几何中心和腹地如何发展。作为“关天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连结的纽带和桥梁,怎样构筑自身的战略优势,才能更好地融入“西三角”,要尽快研究,提前打造,以取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之效。在全国乃至于全球产业的梯度转移加快,西部发展加速,发展速度超过了中部、东部,而中国发展速度又在全球领先的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期,进一步把汉中放在全国和全球的视野中进行审视、定位、筹划、包装、完善发展战略,使汉中顺大势,得先机,求得更为有效和长远的发展。
  
  6.加强企业改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行与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是推动企业科学健康发展的永恒主题。首先在推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普及和深化过程中,政府起着不可忽视的主导性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市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达标晋级“评比活动。对于现代企业制度推行好的企业,给予奖励,为汉中打造大企业、培育龙头企业、推荐上市公司、评选优秀企业家、功勋企业家、以及银行信用评级授信等做为重要依据,有助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推行。其次,发挥企业家协会的作用,同时建立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对有劣迹表现的企业,特别是对因现代制度建立实施不到位而出现问题的企业进行帮助、提醒或谴责,采取抓两头带中间之效,推动企业科学健康的发展。其次,推动国企改制,已达到盘活存量,以存量引增量,推动企业发展,安置职工并将生产要素的作用发挥出来。对拟引进的战略投资者进行评价、选择极为重耍,同时要注意结合汉中发展战略和存量企业优势。集群建设需要进行系统策划,总体评价,按满足需要的程度和战略投资者本身的素质决定取舍,优化引进结果。
  
  7.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经济的发展
  汉中工业要突破发展,县域工业必须同步突破发展。据统计汉中近几年来,工业分中省、市直和县区三个层次,其增长速度以

2009年1―8月份为例平均分别是中省5.8%,市直-31.5%,县区8.5%,县区工业已全部民营化,截止2006年底,汉中非公经济提供的税收在4.9亿元已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64%,成为汉中市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非公经济基础累计安置下岗职工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近42万人,成为安置就业的重要渠道。为此全市上下一定要树立工业兴则县兴、工业强则县强的理念,加强以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推动县域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以推动工业反晡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壮大经济实力,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城镇化就业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全市工业向集群化,园区化发展,提供足够数量和密度的中小企业,使汉中全市大、中、小企业配套,提供充足的生产要素和服务协作选择机会,促使大企业,大集团有良好的合作配套基础,从而使汉中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战略和工业的大企业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工业率先突破发展战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助推汉中经济突破发展。
  
  8.推进三位一体发展
  《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将汉中定为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为汉中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这就要求汉中灾后工业发展必须走循环经济道路,即走一种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大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道路。集聚区的建设又要求“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结”即要走工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道路。为此,我们在建设汉中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中就要坚持走工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循环经济化的三位一体的道路,高起点科学规划、高标准招商布局、高水平建设管理,围绕汉中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绿色食品、医药化工、军民结合五大主导产业集聚区建设中,还要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形成一批专业化经营、社会化协作、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实现缝合断层、填补空白、退伸产业链条,尽快达到产业集群、布局集中、资源集约的园区建设目标。从而不断提升集聚区的综合竞争力,提升汉中工业突破发展的能力。
  
  9.打造高端绿色食品工业基地
  汉中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优质水源地。汉江流域分布着国家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区,如洋县朱鹩保护区、佛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汉中所处的秦巴地区是我国生物南北荟萃,东西交集的地方,生物种类复杂多样,有“生物基因库”、“生物宝库”之称,物产极为丰富,主要的生物和农业资源有一林果资源,比如桑蚕、柑桔、板栗、核桃;中草药资源,如猪荟、天麻、杜仲等产量国第一;茶叶资源,茶叶产量居全省之首,是西北地区第一产荼大市,而且茶叶全部达到国家无公害蔡叶标准:畜牧资源,汉中正在建设600万头猪的养殖基地;农作物资源,水稻、油菜籽,单产是全国最高产区之一;菌类资源,香菇、蘑菇、冬菇和黑木耳,汉中均是产区。烟叶有北方“云烟”之称,蔬菜产量高,四季出产。要发挥水源地保护,珍稀动植物生栖地保护,对环境要求极高的条件,充分发挥生物和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使农业和生物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转化为绿色食品工业优势,挤身国内国际高端绿色食品市场,信托水源地和珍稀动植物品牌优势,打响汉中绿色食品的品牌,助推工业突破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71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