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谢文:SNS还在寒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烨

  “人人网的上市不是指路明灯也不是刹车皮,不会对SNS网站行业产生影响。这只是资本市场的变动,战斗久了需要补充弹药而已,但是也不排除有些人会因此发了财。”
  
  SNS的到来似乎有些蛮不讲理,但它却成为2008年互联网经济的一大亮点。
  不过,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三年之后的今天,一边是为“谁是中国的Facebook”争得面红耳赤的国内社交网站,另一边则是广大网民迅速地移情别恋。从去年7月1日360圈宣布关闭,到今年4月21日开心网的突击裁员,整个SNS领域似乎有点提前过冬的味道。而作为鼻祖,Facebook却高歌猛进。不仅高调推出团购服务,并且试图以5亿活跃用户为基石,构建自己的虚拟经济体。
  也就在此时,人人网登陆纽交所,并成为有史以来中国科技企业赴美上市的最大一笔融资。这一消息的确认,不仅大大缩短了人人网成为国内最大社交网站的进程,更是引发了国内SNS企业第二春的大范围争论。
  互联网专家谢文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说:“人人网的上市不是指路明灯也不是刹车皮,不会对SNS网站行业产生影响。SNS还在寒冬。”
  
  混乱的市场
  
  CEI:2008年是SNS网站在中国全面普及的一年,诸多博客和论坛凭借游戏组件也全面SNS化,SNS网站在中国大量涌现。三年之后的今天,中国的SNS网站生存境况是怎么样的?
  谢文:我不用SNS这个词,我用Web2.0。以Facebook为代表的Web2.0革命潮,在2008年底,到了一个“棋到中局”的阶段。实际上Web2.0的第一波是博客、RSS,第二波是SNS,第三波应该是SNS和开放平台的结合。
  而现在国内的网络服务,缺少一种令人能够方便、完整地在网上生活的环境。众多Web2.0方向的网站,仅仅截取或突出了生活的某一个片断,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人群展开服务。目前为止没有一家企业统领天下,还处于混乱期。
  CEI:全民热衷SNS之时,央视不止一次对于儿童、成人过分沉溺SNS耽误正常学习与生活的事件表示担忧。如今人人网、开心网的用户量不增反减,其本质原因何在?
  谢文:中国SNS网站的理论是,先用应用吸引眼球,用户数量增多后随之带来收益,用户和钱都有了再回过头做平台。但是,殊不知最先吸引目光的应用会使人们形成固化的认识,网站也就成了单纯的社交游戏网站,而不是像Facebook所展现的那种全面网络生活、全面网络社交。用户只会有空的时候去偷偷菜而不是把其当作自己的网络之家。有数据表明,用户人均每天待在Facebook上的时间长达40分钟。
  人人网、开心网的用户量不增反减,不是微博替代的原因,而是自身原因,他们没有做开放与深化的平台。进入Web2.0领域以后,互联网企业只是在抄一些表面的、很容易上手、很容易获得眼球效应的简单应用与服务,而没有把平台搭建好,这是本末倒置的事情。就好像地基没打好就盖楼,走了这样的捷径房子早晚会坍塌。
  CEI:在中国,人们痴迷SNS网站的最根本原因似乎仅仅只是偷菜、挪车等社交游戏,而这与SNS网站的建立初衷――构筑网上的人际关系网并不十分契合。所以,有人认为娱乐并不是SNS网站可以依靠的肩膀,寻找更低成本、更有吸引力,具有永恒魅力的经营模式,才是SNS长期生存并且盈利的最好出路。对此你怎么看?
  谢文:就像百度、腾讯、新浪、网易一样,网站本身必须具备别人没有的东西,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SNS网站要给用户一个最舒服的家,让用户最有效地管理个人隐私,最有效率地和你的朋友进行互动,最舒服、最广泛地去使用你个人喜欢的任何一种应用。这是一个平台机制,就像你买房,你一定要挑交通方便、安全、物业好、相对成本低,边上有小学、商场,空气也不太坏,噪音也不太高的地方,而这些东西本身就是巨大的吸引力。
  CEI:统计数据显示Facebook月活跃用户数量即将达到7亿,而这么庞大的用户数据库对于企业与国家来说都是柄双刃剑,你认为信息安全问题会为SNS行业的发展埋下定时炸弹吗?
  谢文:这7亿用户是来自全世界的,分散到每个国家不会有很大的数字。而对于每个Facebook用户来讲,Facebook只是一个人数有限的社交圈子,每个用户也是有选择性地披露隐私,所以不会带来所谓信息泄露的威胁。Facebook只是一个公司,有自己的数据保护与隐私协议,它不是美国的数据库来源。美国有FBI和漫天的卫星,并不需要购买Facebook的数据。
  信息安全是社交网络的生命线。全世界的人以真实的面目、透明的信息传播生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而其中的核心是要尊重、保护个人的隐私与信息。
  
  未到的春天
  
  CEI:随着人人网上市,SNS网站似乎又将再次反弹,人人网及其尾随者的上市对整个SNS网站行业将会产生什么影响,行业将经历怎样的洗牌?
  谢文:人人网的上市不是指路明灯也不是刹车皮,不会对SNS网站行业产生影响。这只是资本市场的变动,战斗久了需要补充弹药而已,但是也不排除有些人会因此发了财。
  扎堆上市是整个互联网的问题,因为门槛的降低,上市不再标志着互联网公司的成功,而是其企业发展的一个阶段,上市后企业的发展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我国的SNS网站其实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发展,而现在因为上市而关注SNS领域想跟风的企业与个人都不会有作为,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随时会发生变化,不是一味模仿就可以成功的。
  CEI:两三年前,伴随着SNS的春风,各类社交网站遍地开花,经历了快速成长与竞争之后的SNS网站行业的格局仍处于战国时代吗?
  谢文:目前国内SNS网站行业还处于战国时代,没有一家像Facebook那样的网站,平台做的足够深化才可以一统天下。
  CEI:陈一舟凭借人人网上市一统天下的愿望可以实现吗?
  谢文:统一的思想任何人都可以有,但是大多数公司没有做到应该有的地位并不是因为钱的问题,而是核心竞争力没有做好,而这个不是上市能解决的问题。
  CEI:陈一舟被称为隐形的互联网大佬,而千橡集团旗下的人人、猫扑、5Q运营情况都非常良好,人人网的上市是否只是一个开始?
  谢文:陈一舟上市是因为门槛降低,做了一段时间后上市是必然,投资者是推动因素。目前看来,作为最优资产的人人网,其上市已经是陈一舟在千橡集团的事业最高点。一个公司的上市势必会耗费很多精力,现在为了人人网上市他们已经熬尽心力,所以近期其它资产不会继续拆分上市。千橡跟阿里巴巴不同,阿里旗下的公司所处的产业链位置都不尽相同,而千橡集团下属网站在形式上都大体类似。

  
  学不到家的SNS
  
  GEI:一边是Facebook用户量不断上涨、流量超于谷歌等各种利好消息的不绝于耳,一边是国内多家SNS网站相继关闭、人人网上市的冰火两重天,你认为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何在?
  谢文:目前国内的许多SNS网站在学习Facebook上,仅仅是学了皮毛,学了简单的应用,但对于Web2.0本身所需要的底层平台、开放等核心没有任何触及。很多都是投机取巧的做法,仅仅抄袭两款热门的游戏应用,以为就是Web2.0,以为就是Facebook,那是对革命形势判断有误。反观人人网,其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的排名并未进入前十,月用户增长量只有二三百万,平台与开放度都不够完善,经营模式也没有创新点,与Facebook模式渐行渐远。
  CEI:有人认为,做SNS网站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平台为王而不是应用为王。那么国内靠模仿起家的SNS与始祖Facebook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谢文:Facebook正在成为互联网历史上第一个通用平台。从它的高速演变看,它的平台战略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丰满、越来越富有侵略性。这个平台的基本特征是:第一是以个人为中心,包括Profile、Sns和Privacy Management三大系统;其次是以沟通为基础,包括IM、Mail、Feed、Share等平台功能;最后是把开放作为动力,包括开放服务、开放平台和开放用户三大层次。
  相比之下,国内SNS网站在开放上做得非常不到位;在开放服务层面,我们的接口做得差,不允许同类应用之间的竞争,第三方应用提供商可以进入平台,但是平台对其不全部开放,造成开放的不平等;在开放平台层面,也就是网站间的开放上都没有做,FacebookConnect那种一个ID走天下的情况并没有在中国的SNS网站上实现;而在开放用户,也就是对人们的行为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共享,以便于做精准的产品和服务的推广上也没有涉及。三个重要开放只做了开放应用,但还是不完全、不对等的开放,这就造成了与Facebook模式的本质区别。
  GEI:不能否认,目前国内的SNS网站还处于政策法规等建立起的保护屏障内,最大的竞争对手Facebook并没能顺利进入国内市场同台竞技。如果失去了这层保护膜,本土SNS会遭遇怎样的挑战?
  谢文:保护屏障的形成是基于一些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妄想,将Facebook视为洪水猛兽,是很没有道理的。国内SNS的竞争力远远小于Facebook,如果Facebook能够进入国内市场,它是否能普及还未可知。但从道理上看,Facebook很有可能会在中国一统天下。如果再过几年,世界60%的人都是Facebook的用户,而屏障还存在,那么中国的网民就会被世界孤立,就会接触不到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而生活在自己的深山老林之中。
  GEI:Facebook建立了社交网站、第三方开发者、社交网络使用者的盈利分成模式,实现了从“社交”到“社区生活”的升华。在上市的风光背后,对于如何打造中国的Facebook,你有何建议?
  谢文:社交游戏是社交生活的一部分,但不等于全部,也不等于是最重要的那一部分,不能以一概全。国内SNS网站只是满足一部分人的一部分需求,而不是像Facebook那样能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所以,未来应该做好深度的平台开放,对Facebook模式要有深刻的认识,认清其核心竞争力与创新点在何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23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