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培育和壮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新的分化和重组。中等收入阶层由于其阶层的特征,决定了其是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只有大力培育和壮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才能切实改善我国社会结构,最终实现我国社会的全面小康。
  【关键词】中等收入阶层;意义;对策
  
  一、何为中等收入阶层
  所谓中等收入阶层,是指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靠工资及薪金谋生,具有谋取一份较高收入、较好工作环境和条件的职业就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具有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的社会地位分层群体。可以说中等收入阶层是一个包括收入水平、生活质量、收入分配制度、职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特征等综合指标的概念。其划分的标准主要是收入水平和财富拥有量,同时兼顾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文化程度、社会心态和价值观念等因素。其主要社会特征有:第一,收入稳定,重视生活质量,既有知足常乐、满足现状的一面,也有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另一面;第二,求稳怕乱。他们要求社会稳定,希望在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中开拓事业,发展自己的心愿;第三,力求上进。这一阶层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况,因此,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永不满足的上进心理和良好的敬业精神造就了他们的性格特征和思想主流。由于具有上述特征,中等收入阶层在社会发展进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构成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前沿力量和中间力量。
  二、中等收入阶层培育和壮大的意义
  古希腊时代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中等收入阶层不发达是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当中等收入阶层弱小无力并且组织很差时,国家就会分裂为穷人和富人,由于二者是天然的敌人,在政治上往往互相排斥,很难妥协,就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具体来说,中等收入阶层的培育和壮大对我国经济及和谐社会的意义如下:
  (一)中等收入阶层的培育和壮大,发挥了稳定社会的作用。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需要以稳定作为前提。当中等收入阶层逐步培育并壮大并成为社会主体时,由于它介于社会高层和低层之间,成为社会高层与低层之间的缓冲层,使社会高层和低层的冲突得到缓解。一方面,中等收入阶层的社会成员由于生活较好,充分享受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一切便利,往往对社会主导价值观存有较强的认同感,能够发挥维持现行价值取向和社会政策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只有较少的人处于社会的低层,在完备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条件下,他们的不满能够得到较好的化解。历史经验表明,如果一个社会的中等收入阶层规模小,并且占人口比例很小的上层占据了绝大部分社会资源,多数的下层则处于贫困状态,这个社会就不会稳定,就有可能发生社会动荡甚至战争和革命。
  (二)中等收入阶层的培育和壮大,发挥了社会民主的作用。中等收入阶层由于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和所受到较好教育的原因,他们在社会上往往代表一种温和的民主式的意识形态。一般来说,不论国家贫富,对现行制度心怀不满的多是贫苦的下层阶级,他们倾向于采取斗争这种极端激进的形式来改造现有社会。相比这下,中等收入阶层则倾向于支持温和的民主的政党或组织,倾向于采取民主的方式来逐步改造社会,也愿意凭借自身的学识和修养来参与社会的公共管理乃至国家政治生活。因此。中等收入阶层的心态和政治要求对于我国建设民主更完备、法制更健全的全面小康社会将起到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三)中等收入阶层的培育和壮大,发挥了促进经济和谐的作用。经济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没有经济的和谐发展,整个社会的运转也就失去了必要的物质支撑。中等收入阶层的培育和壮大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消费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有相当实力的稳定消费群体和民间投资主体,中等收入阶层能有效地扩大社会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特别是在刺激和带动内需方面。中等收入阶层是引导社会消费的最主要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将对小康社会的消费观念起到指导作用,而且对生产起到指引作用,其消费能力也决定了国家的生产能力。中等收入阶层对供给和需求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扩大了内需,拉动了总需求上扬;另一方面形成企业现实的生产力,促进总供给增加,有利于总供求平衡增长,实现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高速增长。这几年在金球金融危机及人民币汇率不断上扬的大背景下,我国出口受到重创,促进内需成为国家政策的选择。因此培育和壮大中等收入阶层对我国经济意义重大。
  三、培育和壮大中等收入阶层的对策
  从世界发展的普遍趋势来看,在一个现代化的、理想的社会阶层结构中,必定有一个规模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进而形成理想的社会结构――高收入和低收入比例小,中等收入阶层比例大的“橄榄型”理想社会结构。“橄榄型”理想社会结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头小、中间大。所谓两头小是指拥有较多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处于最高和较高社会等级的阶层规模较小;而拥有的各种资源最少甚至没有什么资源,处于较低和最低社会等级的阶层的规模也很小。所谓中间大则是指就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而言,社会的绝大部分成员处于社会的中间等级位置,属于社会中间层。日本曾有“一亿皆中流”的说法,美国的中等收入阶层约占总人口的60%。相比之下,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中等收入阶层不仅出现得较晚,而且规模过小,中等收入阶层占社会总人口比重过低,仅为5.04%(2005年国家统计局数据)。因此,当前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只能称得上“金字塔型”或“洋葱头型”。“金字塔型”或“洋葱头型”的社会阶层结构是指社会上层、富有阶层人数很少,中间阶层呈过渡状,而社会下层很大的社会阶层结构。中等收入阶层的弱小并因此对应形成的“金字塔型”或“洋葱头型”社会阶层结构,无疑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构建的不稳定因素,并最终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绊脚石。因此,我国必须采取一些深层次的政策和措施加以应对。
  (一)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目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影响到中等收入阶层比重扩大的速度。因此,要规范分配秩序,在分配中贯彻实施“调高、扩中、提低”战略,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调高”就是要调节过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以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要坚决依法取缔和惩处非法收入;对一些垄断行业如石油、电力、电信、民航、金融保险等行业的较高收入进行合理的调节;同时国家可以通过税收和利率杠杆,甚至可以借鉴国际通行办法开征遗产税和赠予税对高收入阶层进行适当的收入调节。“扩中”就是要通过分配制度改革,提高机关人员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及技术工人的收入水平。“提低”就是要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农民是低收入阶层的主体,让更多的农民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就业;同时国家要加大对贫穷落后地区的投资和支援,重点是对西部地区和农村的扶持,进而减少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国对个人所得税进行修订,将免征额提高至3500元,第一档税率由5%降至3%,取消了15%和40%这两档税率,税率级次由原来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修订为七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修订这一举措的目的正是对“调高、扩中、提低”这一战略的实施。
  (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社会结构向理想和良性发展。我国“金字塔型”或“洋葱头型”的社会结构,是与一、二、三产业人员的分布状态直接相关的,分布在第一产业的人数过多,就形成了庞大的社会底部,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仍没有根本改变。因此必须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就业结构的调整,使社会成员就业分布逐步走上合理化。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这是实现农业人口转移最为便捷的方法;另一方面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产业结构上说,中等收入阶层为主的社会,必然是第三产业占主体的社会。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最有潜力的产业,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不发达,已有的产业结构也很不合理,为此要在调整和发展传统服务行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包括金融保险、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使其成为吸纳剩余劳动力和推动产业升级的主要产业。
  (三)大力推进城市化,促进社会结构现代化。城市化水平较低是形成我国目前“金字塔型”或“洋葱头型”的社会结构的重要原因。当前农民依然是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处于社会中下层,反映我国城市化的水平距现代化社会的要求还相差很大。因此,加大城市化进程就成为中等收入阶层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一个关键就是增强城市的吸纳能力。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瓶颈”之一,而打破这种制度将有利于吸引大量劳动力,为人口的自由流动提供可能。同时增加城市的就业机会,为农民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
  (四)完善教育政策。中等收入阶层是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阶层。随着市场经济逐步走向规范化,受教育水平对个人收入的影响以及对不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经济回报率不断提高,目前多受一年教育的人收入至少增长6%-7%。合理的教育政策有利于中等收入阶层的培育和壮大。教育政策的选择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另一方面是制定教育公平政策。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是给穷人提供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穷人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消除贫困,只有这样才能让穷人脱贫进入中等收入阶层,进而形成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
  
  参考文献:
  [1]周军,黄立营.“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范式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8(3).
  [2]徐志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培育和扩大中间阶层[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1).
  [3]于均文.浅析中国中产阶层[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5).
  
  作者简介:黄仰玲(1978―),女,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市暨南大学,现供职于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学、财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17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