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涂小燕

  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是我国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有企业顺利发展,不断强大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国有企业本身的特殊性,使得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对于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相应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应对策略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存的若干问题
  1.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组织层次偏多
  虽然由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很多国有企业形式上是公司,但是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进行公司制的改造,国有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治理结构,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国有企业的出资人是国家但是实际的权限掌握在管理当局手中,大部分的国有企业都是从形式上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但是仍旧存在着各种的问题,甚至有些国有企业都没有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等权利制衡机构,管理当局的权限被无限放大。另外,由于国有企业背景的复杂性,导致了国有企业的层次偏多,对于市场的反应较慢,组织决策的效率较低。由于国有企业的组织层次多,相应的决策链和信息链都会延长,甚至决策链和信息链脱节,这样企业的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就会明显的降低。目前一些国有企业盲目扩张,一些大型国有集团企业中的个别企业部分上市,致使大型国有企业的控制结构更加复杂。
  2.国有企业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国有企业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相互影响,导致了国有企业面临着多重的风险。比起一般的企业,国有企业对于自身存在的风险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建立完善的对风险进行预警、分析、评价以及处理的系统,导致了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无法有效的进行。与此同时,我国也没有开展对国有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的相关工作,无法对国有企业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即使有,也是在国有企业的各个部门中进行单独的风险评估,并没有将风险的评估涵盖到整个国有企业的层面,没有形成各个部门之间的风险信息的共享。并且国有企业内部没有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风险的评价和管理活动,进行的风险控制活动仅仅局限于某些部门和某些阶段,没有系统、全面的风险控制机制。
  3.国有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不完善
  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检查部门的独立性往往是较差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国有企业内部的隶属关系,业绩评价体系和报酬体系的不完善等,使得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仅有形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且国有企业内部没有与内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绩效考核系统,导致了员工对于实行内部审计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形成有效的举报制度和调查处理制度。另外,国有企业总部对于下属机构的检查更多的是侧重于财务上的检查,而对于内部控制的检查往往是被忽略的。一些国有企业的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导致了在一些国有企业内部根本就不设置内审机构,或者内审机构直接隶属于财务部之下;有些国有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加之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低下等因素,导致了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进行。
  4.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混乱
  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控制是国有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目前一些国有企业的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令人堪忧。国有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结构并不均衡,存在普通的员工冗余,高科技、综合性强的人才十分的缺乏的现象,甚至出现了专业性的人才求之不得的状况。人力资源聘用上存在人才进出机制不畅,人浮于事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也是相当混乱的,缺乏完善的员工绩效的考核机制,以致于制定的考核指标不合理或者流于形式。国有企业内部没有完善的员工奖惩制度,员工的薪资趋于平均化,一些国有企业甚至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人才激励机制的不到位,直接导致了员工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薪酬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员工对于国有企业没有依存感,或者仅是抱有得过且过的态度,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消极怠工。
  二、应对企业内部控制现存问题的若干对策
  1.优化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
  要进行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企业和其他的利益相关者之间责任、权利分配的问题,股东要授权给国有企业管理当局,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管理当局能够从股东的利益出发来进行企业管理。管理当局要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成果进行业绩评价分析,判断股东的期望是否能够得到实现。在管理当局做出一些损害股东权益行动的时候,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管制。管理当局应当将本身承担的职责在企业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分配。在权利分配的过程中应当设置董事会、监事会等,明确相应的内部控制的目标,使国有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国有企业应当合理的进行管理层级别的设置,一般要控制在三层之内,来加强管理力度,以促进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对于国有大型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更应当重视集中化和标准化管理,至上而下的制定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的制度和流程,明确集团公司和下属单位之间内部控制的职责权限的定位,界定内部控制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权限的。
  2.完善国有企业的风险控制机制
  国有企业的管理当局应当充分认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根据国有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的现状、面临的市场环境等情况,制定有效的国有企业的风险控制机制,将风险评估涵盖到整个公司的范畴内,使得风险评估机制更加的完整化和系统化。通过风险评估体系来审查国有企业内部所有的业务流程,利用各种的风险评估技术,及时的识别业务中所潜在的风险,并且采取相应的方式来降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不断完善国有企业重要业务流程的风险数据库,使得风险评估体系更加的科学化,对于国有企业内部的风险点进行全面的监控,对于发生风险可能性较高、影响范围较大、可能造成较大损失的风险点,进行重点的防范和控制,使得内部控制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   3.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制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就是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方式,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能够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国有企业的经营运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国有企业潜在的风险,避免贪污舞弊现象的产生,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国有企业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并且加大对内部审计的支持力度,完善内部审计体制。应当配备有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财务、监管等部门结合起来,对于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并且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也应当进一步的提升,除了原有的财务审计之余,还有对于内部管理和控制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建议。以此同时,国有企业还应当构建外部的监督管理系统,通过税务、注册会计师、审计、证券等部门的力量,不断使得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加完善。
  4.完善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国有企业首先应当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制定人力资源的需求计划,可以采用外部招聘、内部培训等方式,对于国有企业内部岗位紧缺的人才进行填充。外部招聘应当综合考察应聘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道德素质等等。对于在职员工的内部培训,可以针对岗位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确保在职员工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满足岗位的要求。第二,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在职员工的岗位责任,企业要根据岗位设置的情况并且和实际开展工作的情况定期制定人力资源的需求计划,便于人员的更替和补充。第三,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的员工考核制度,对于员工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公正的评价。不同的岗位应当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这些考核的结果应当作为员工薪酬和晋升的依据。定期对于员工的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考察,便于为员工进行后期的规划和培训。第四,完善国有企业的职工薪酬体制,对于优秀的员工应当适当的给予精神上或者物质上的鼓励。通过不同的薪酬标准来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能让员工不断的寻求自我完善。此外,对于国有企业的奖惩制度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改和修订。
  参考文献:
  [1]崔 静: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J],财经界,2011(20).
  [2]孟 建: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变革的思考[J],投资与合作,2010(11).
  [3]李 艳:浅议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中国商贸,201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4880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