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高职院校内部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利用了银行贷款,内部财务风险也就伴随产生,如何有力的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便成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对高职院校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揭示了其内在涵义、外在特征、表现类型和产生原因,并提出了有效防范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高职院校)取得了蓬勃发展,但是在办学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资金压力却日趋加大。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是普通本科院校设置的二级学院或者传统的普通中专、独立设置的成人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其在基本建设、教学设施、教育经费等方面基础薄弱,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这为高职院校在办学资金的筹集、教育经费的使用等方面赋予了一定的自主权。于是,在财政资金和自筹收入不能供给建设需求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纷纷向银行借款进行融资,用于各项基础建设。但高职院校在享有这种自主权的同时,随着办学规模迅速扩大、贷款资金快速增长,相应的财务风险也就蕴育而生。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高职院校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已成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特征及类型
  1.财务风险的涵义。财务风险即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种种难以预料和控制因素的作用,使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收益与目标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具体来说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事业单位在筹资时,由于负债性资本占全部资本比例过高,使得企事业单位不能按期还本付息所造成的风险,也称负债风险或筹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泛指企业全部财务活动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它不仅包括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利润分配及日常资金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还包括其他各项关联活动的失败而诱发的财务损失和危机。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大都局限于狭义财务风险的范畴,因此我们着重从狭义财务风险层面上,探讨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特征及类型。
  2.财务风险的特征。(1)客观存在性。财务风险广泛地存在于学校的各种经济活动中,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2)可预测性。虽然财务风险的存在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在进行各项财务活动前,人们可以根据预先知道的各种可能的结果及其出现的可能性,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先预测。(3)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主要是指由于风险的存在,使得财务活动的最终结果事先难以准确的把握,导致财务活动变得复杂。(4)相关性。财务风险的大小与风险报酬的高低呈现正相关性。一般来说,风险报酬越大,财务风险越大;风险报酬越小,财务风险越小。
  3.财务风险的类型。(1)局部失衡风险。高职院校财务状况局部失衡风险是指财务状况在中长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资产结构部分失衡现象。高职院校作为事业单位,在财务状况局部失衡方面与企业单位有所不同,高职院校在法律意义上不会出现破产或资不抵债的现象,但是流动资金是有可能短缺的。如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编职工工资由地方财政部门统一发放,但超编人员、外聘人员、临时人员的工资、教师超课时津贴等或将出现难以支付的现象。(2)资金管理风险。高职院校资金管理风险是指学校在其办学过程中由于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不高而造成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支出铺张浪费、仪器设备闲置、国有资产流失、学生培养成本意识淡薄、增收不增效等方面,形成“既缺经费却又浪费、既没钱却又乱花钱”的局面,由此会引发教学质量低下、毕业生素质下降、学生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进而最终造成学校声誉下降、生源奇缺不足,严重阻碍学校的建设与发展。(3)债务依赖风险。高职院校债务依赖风险是指高职院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贷款融资或向有关部门以租赁方式过度吸引资金或实物资产投入,导致还本付息压力巨大,最终因不堪重负而影响学校发展,出现教学科研人员收入下降、人心散乱、职工不稳定等不良后果。
  二、高职院校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
  1.盲目扩大规模。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属地方所办院校,为发展高等教育,提高城市品位,服务地方经济,往往是在缺乏详细严谨的谋篇布局的情况下,政府牵头扯线,大力鼓励利用信贷资金扩大办学规模。个别中小城市或欠发达地区则不顾实际情况,对未来的发展更多地注重规模,存在攀比跟风心理,项目缺乏科学论证就盲目上马,基础设施低水平重复建设,投资效益偏低,造成高职院校未来生存的潜在风险。
  2.经济责任不明。在现代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下,每一个社会单位都是单独的经济实体,而高职院校由于所有者缺位,产权关系不明晰,演化成了一个没有明确经济责任的经济实体,学校资产是否保持稳定增值,与领导干部个人利益关联并不紧密。在没有严格经济责任限制的情况下,相关决策层缺乏必要的监督约束机制,一旦资金管理不善,极易造成建设性资金尤其是发展性资金投资效率低下,实际效果与投资水平不成正比,势必影响到学校各种工作的正常开展。
  3.负债比例过高。在国家投入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部分高职院校为追求跨越式大规模发展,以贷款融资或租赁方式过度吸引资金或实物资产投入,迫使债务比重过高,直接增加了偿还债务本金和支付利息的负担,甚至潜伏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的隐患,导致学校财务失衡窘迫,整日里挣扎在入不敷出、无力发展的边缘。
  4.资金收支不匹配。高职院校的各种资产应有一个合法、合理、常态的资金来源作保证,在高职院校通过多种渠道依法筹集教育发展资金的情况下,保持各种资金收入的稳步增加,满足各种资产的投资需求,是保证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资金在数量上和时间上的不匹配,出现收入的季节性与支出刚性之间的矛盾,比如按照教育教学秩序活动的规律,每逢秋季新老学生开学报到时,学校展开集中收费,此时财务宽裕,盆满钵满,辗转到了年后第二学期,由于前期把关不严过多开支,此时青黄不接,处境尴尬,从而造成财务上周期性的不安全和不稳定。
  三、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增强法制观念,端正对贷款风险的认识。高职院校独立办学、自负盈亏,具有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银行贷款是筹措资金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它绝不是免费的“唐僧肉”,“谁贷款,谁负责”是开展高职院校银校合作的基本原则。如果贷款数额超过了学校偿付及承受能力,高额利息转换成了新的财务负担,借新债还旧账,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必将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牺牲长远的发展利益。因此,学校贷款融资时为了减少偿债风险,一定要量力而行,适度负债。
  2.贷款项目要经过充分的论证。要想规避贷款风险,就必须对贷款项目进行科学的决策和认真的论证。高职院校项目管理单位应该遵循稳健性原则,根据学校的远期发展规划与整体预算情况,制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包括贷款总额、计划用途、支出结构、用款期限、还款方式、资金来源等内容进行科学评估,对项目的可靠程度、合理程度和可进行性做到心中有数,全面降低筹资成本,使得项目在组织、技术、经济等方面得到有力保证。
  3.建立风险评价模型,严格控制负债规模。高职院校财务人员可以参照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开发的“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借鉴管理会计的手段和内容,通过测算年末货币资金可供周转时间、年末净流动资产可供周转时间、自有资金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非自有资金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自有资金动用程度等一系列财务预警指标和风险监测指数,就可以反映出学校在一定期间内的资金构成状况、资金动用比例、债务偿付能力和隐形财务风险,在此基础上再确定贷款规模。
  4.加强贷款资金的使用与管理。高职院校要根据事先编制好的财务预算,合理安排项目的建设进度,建立和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必要的经济责任,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工会、审计等部门的财务卫士监督作用,加强零基预算,硬化预算约束,通过对贷款项目实行“目标分解、公开招标、日常检查、验收考核”的办法,形成一套“严格审批、专款专用、跟踪监督、注重效果”的贷款资金使用机制,确保有限的信贷资金起到最大的投资收益。
  5.提取偿债准备金,实行大额贷款备案制度。高职院校大多属于国家公办事业单位,依据现金收付制的会计准则进行科目核算。为了弥补这种会计制度的缺陷,保证按期偿还贷款,在编制年度财务收支预算时,高职院校财务部门就要贯彻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考虑偿债因素,根据贷款规模和贷款期限提取偿债准备金,避免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到期不能正常还款或者出现延期还款损失。另外,所有大额贷款必须建立备案制度,高职院校应将该类贷款项目风险级别、年度贷款额度和具体还贷方案等相关材料报送主管部门备案,这样有助于加大宏观监控力度,及时化解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于金凤,杨抚生.高职院校建设中财务风险问题的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2]黎晓林.高校的负债规模和财务风险的防范问题[J]事业财会,2004年第12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5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