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财政资金的支出成本最小化、社会效益最大化,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宗旨,它能够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得到完善,能够使财务主体的行为得到规范,能够使财政资金得到节约,能够使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的影响下,而在不断地被完善。在本文中,笔者从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两方面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然后提出应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问题;策略
  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与预算编制和预算评价相比,预算收支更加受到重视,从而导致现有资金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地发挥
  从财务“要钱,花钱”的过程就是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预算管理,许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财务预算管理这么理解。在这种认识下,没有对编制预算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识,表现在实际工作中,预算是与花费联系在一起,只有需要资金时才会进行预算,否则不会,也就是说预算管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状况难免会增大预算管理推行的难度,会滞后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了财务决策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决定了松散、凌乱、无规范的管理,在执行专项资金预算时不能使专项资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虽然有的单位对预算进行了编制,然而却没有跟踪审计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导致项目资金预期的社会效益难以得到实现。
  第二、预算执行的真实情况不能通过预算经费的收入和结余得到准确的反映
  从收入方面来看,以预算标准报领的预算收入、单位经费结余弥补的收入,是会计核算账面所反映的预算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支出方面来看,事业支出、差旅费、招待费、公杂费、事故处理费、上年事业费超支转入本年的费用,等等是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支出的情况相当复杂。我上述我们可以看出,收入与支出中缺乏规范性,这种规范性的缺乏使得账面数字不符合会计核算应当反映的预算执行情况,加之缺乏及时性的决算报表和不能真实反映账面经费结余或预算的超支,导致预算经费管理的优劣无法进行分析,考核经费管理管理标准的科学性难以得到保证。
  第三、无法真实反映经费资金
  在有些单位中,历年的预算和预算外结余还都比较多,但这仅仅是从账面上看,或者仅仅是会计报表上反映的数字。在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纳入结余,或者将还没有进行转账的生产经营投资也纳入预算管理中,这就使得账面上和会计报表上的结余数出现虚增,也就是说实际可以动用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除此之外,在有的单位中,留用的结余经费被存入银行或者与其它经费一同放在一个银行账户中,仅仅是为了获得些许利息或者隐匿资金,因而,反映在账面上的结余仅仅是一部分。所以说,账面上合报表上的结余与实际经费情况缺乏真实相符性。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缺乏坚实的资产管理基础
  1、在事业单位中,目前还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资产配置、资产处置、资产使用和资产收益等管理办法。甚至在有的单位中,资产管理内部制度依然没有建立起来。
  2、在有的事业单位中,资产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往往是由其他部门的人员兼职,资产管理工作的责、权、利无法对应,也就是说没有明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资产管理工作进行负责,管理人员不到位。
  3、在有的单位中,缺乏健全的账卡、完善的制度、准确的核算和到位的监督等,这种管理混乱势必会造成账务资金的模式,账面与实际相差甚大。并普遍存在或则各种实物资产的证件缺失、证件不全或者证件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的现象。简言之,会计基础管理薄弱。
  第二、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相互关联性较差
  一旦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之间发生脱节,不仅会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被降低,同时还会形成与管理相比对资产购置更加重视的错误管理,这无疑是对资产的浪费。在有的单位中,为了使部门利益得打保证,各类固定资产购置的资金被重复申请而又欠缺管理,浪费了资金和资源。
  在有的单位中,财务手续和固定资产增资手续没有与实务资产的购置时间相符合,也就是说,手续办理时间的延后时间过长;在有的单位中,未能及时地对上级调拨或捐赠的资产进行入账处理,导致帐外资产的大量存在,这些都是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互脱节的主要表现。
  二、改善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对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改善措施
  第一、使传统预算管理理念得到改善,使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在我国,目前已经建立起了硬性的管理事业的单位预算管理实施的规章制度,然而,预算管理实行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大多数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正确认识,笔者认为,必须对传统的预算管理理念进行更正,使单位和预算工作人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得到提高才能使这种状况得到改善。
  1、在事业单位中,改善预算管理理念必须从单位领导开始着手,使领导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得到加强,并充分肯定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如此才能更好地形成以领导为首的预算管理理念体系;
  2、为了使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得到加强,必须打破传统的预算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应该将预算管理工作于其他部门工作相结合起来,使得员工、部门的参与积极性调动起来,全员参加与预算的管理工作过程中;
  3、在事业单位中,必须将科学的调研活动贯穿到预算编制的过程汇总,使预算编制与单位实际情况相符合,使资源得到整合优化,使预算挂了的效益得到最大的发挥,因为,必须在预算管理中保证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得到实现。
  第二、以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对预算编制进程进行合理安排
  由于预算编制设计的部门和人员都较为广泛,并且需要充足的时间才能使编制的预算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得到保证,因而,我们说预算编制是一个比较繁琐的过程。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还包括调查考证、目标预测、专家讨论等等步骤,因而,用一个月或者几十天来进行预算编制的困难是十分巨大的。为了使预算编制时间的充分性得到保证,使以本单位实际情况和总体目标为基础来对预算编制步骤进行实施,使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得到保证,提前或者延长预算编制时间是大多数事业单位采取的措施。如果使用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必然会产生矛盾与编制方法与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之间。“零基预算”是当前比较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一切从零开始”是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它能够以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的编制,摒弃能够使经费开支得到压缩减少,同时杜绝浪费,所以说,“零基预算”是一种较为科学和有效的编制方法。
  第三、使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得到加强,使考核机制得到深化
  作为预算管理的一部分,积极地、全面地配合预算执行对于好的预算编制安排来说是必须的。
  1、层层分解的方式是预算分配的主要方式,也就是说,为了使结合预算管理与岗位的绩效考核评价,从而保证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使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得到加强,必须将一个总的预算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环节和每个员工上;
  2、为了使资金用途随意变动、资金浪费和超额超支的现象得到有效的避免,在预算实施过程中,必须全面监督预算的每个项目的进度,从而保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安排比较的及时性,从个人和单位方面分析预算情况,及时查找预算执行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3、在实施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途径,也就是说,以计算机为手段对预算财务指标进行设置、执行和考核等。采用这种方法,在有效的全面的监督预算管理的同时可以有效地结合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使财务风险得到减少,除此之外,还能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效率得到提高。

  第四、使预算监督管理体制得到强化
  在预算管理的构成部分中,监督有着无以为替的地位,也就是说,预算管理的顺利、有效的进行必须以好的监督评价体系为前提。
  1、为了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提高,真正、有效地实施预算管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机构可以设置一个专门负责对预算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的工作小组,此工作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记录出现问题的部门和人员,查明问题出现的原因,同时将岗位绩效考核计入责任;
  2、为了使预算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事业单位可以组建复审组织,通常,复审是由外部的审计机构进行;
  (二)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改善措施
  第一、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得到完善
  在资产管理工作中,要以完整的视野资产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为重点。具体的说就是,以制定配套的制度为出发点,不断创新制度,从而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得到建立和完善。以相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办法、规范为依据,以事业单位中目前现存的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为针对点,梳理现行的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和办法,同时对其进行完善和健全,从而保证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第二、推进资产动态管理系统的建设
  为加快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按照“金财工程”的统一规划,在资产清查和信息统计工作的基础上,着手开发符合我国实际工作的资产动态管理系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及时掌握事业单位资产动态信息,为事业资产从入口、使用、出口实行全过程动态监管理奠定基础。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金财工程”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是我们日常管理的技术支撑,也是我们规范管理、科学化管理的保障,有利于实现与主管部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的共享和动态监控。目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正在全国试点,笔者所在城市是全国为数很少的首批试点城市之一,也参加了软件的试运行培训工作,软件推广后,届时将实现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事业单位三个层次的监管体系,财政对各事业单位的资产实行全程监控,对资产购置、调拨、处置进行全程动态管理。各事业单位通过动态管理系统,构建本单位财务部门―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三级管理体系,实现单位内部的资产购置、调拨、处置全程动态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单位内部资产不清,变动不明,处置随意的局面。我们认为这是国家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资产管理的首要方式,是国家财政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构建“大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继续探索事业资产监管的新思路
  根据事业资产管理制度改革的工作要求,在认真做好资产整合、调整、处置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财政部门与受托管理部门在职责划分、目标确定及考核等方面更加协调的机制。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国资管理工作实践主要有三种模式:以财政部门为主导、以国资部门为主导和机关事务管理局集中统一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为主导。
  1、基本思路
  独立管理――中央和地方分别独立管理。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量庞大,在行政分布上不全部集中首都,全国许多城市都有分布,上述单位的国有资产全国划归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直接管理,实现资产统一管理,数据统计及时,资源共享。地方各级事业单位由地方独立管理。
  统一管理――同一级次单位统一管理、不同类别资产统一管理,建立科学的产权制度,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完善并健全法规体系。
  2、改革的发展方向
  集中统一职能化的管理方向:管理体制上要权属集中统一、管理层次上要分级分类、管理机构上要职能化、管理形态上要实物与价值并重、管理目标上要低成本高效率、管理考核上要激励约束结合、监督检查上要内外配合、管理职责上要协调制衡。
  第四、继续强化日常重点监管,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我国每年都进行一次资产清查工作,要求各事业单位以实物为基础进行全面盘点,同时运用国家财政部统一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层层填报汇总。同级财政部门指定会计事务所对各单位的清查数据进行审计,确保数据真实,资产清晰,为财政部门日常监管提供完整资料。各单位建立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做到家底清楚,账账、账卡、账实相符,为动态监管系统的建立做好准备工作。同时采取必要措施,支持和鼓励单位通过转让,调拨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继续推进资产处置市场化运作进程,逐步建立进场交易制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1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