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Art-Deco建筑风格的继承与批判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Art deco建筑风格也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实践。本文以华福国际项目设计为例,阐述了在工程实践中对Art Deco建筑风格的理解认识与批判的继承。
  关键词:Art-Deco建筑风格 继承与批判,华福国际项目
  
  Abstract: Today, there are a great diversity of cultural. The Art Deco architecture getting more recognition and practice. The HuaFuGuoJi project design as an example in this paper, elaborat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heritancing with criticisming of the Art-Deco architectural style in practice.
  Key words:Art-Deco architectural style, Criticism and inheritance, the HuaFu GuoJi project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什么是Art deco建筑风格
  “Art deco”一词最早出现于1925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现代工业装饰艺术国际博览会”,和“装饰艺术(decorationart)”是同义词。由于装饰艺术在建筑设计风格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进而形成了一种建筑风格,即为Art deco建筑风格。
  Art deco建筑的特征
  夹缝中的Art deco建筑
  新艺术曲线和现代主义纯几何之间
  Art deco建筑风格出现在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之间,注定了Art deco建筑风格处在两者的夹缝之中。
  Art deco建筑风格和新艺术风格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其艺术风格在外部形态上表现完全不同,比如新艺术运动崇尚自由、流动的曲线,而Art Deco奉行直线,并强调对称性和几何图案的表现型。但是这种对立并非完全的反对或者是推翻,而是一种继承和发展。新艺术主义的主旨是让建筑忠于建造目的和建造方法,并能够清晰的展现结构,最终达到体现民族文化与设计师个性的目的。但自由曲线造型设计往往都是手工制造,不便于大规模的生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Art Deco的几何形式的设计由于适合大面积的工厂加工而受大众的欢迎。
  Art Deco建筑设计中,高度几何化形体和简洁多变的造型组合与现代主义建筑极其相近。但是局部贴面处理及浮雕饰带的手法是与现代主义建筑在表现形式具有很大差异,甚至在制作工艺上,Art Deco仍然采用手工业的生产方式。现代主义建筑由二维图形走向三维空间,使纯几何构图成为最能反映时代需要的,并且也成为建筑艺术中最“合理”或“理性”的。而Art Deco虽然拥有外观上简洁几何的造型和新颖的材料,但是仍然是以注重外表装饰及视觉效果作为设计出发点。
  
  装饰的繁琐和简洁之间
  Art Deco是一场涵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本身也经过数十年的演变,因此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它本身是一种以装饰著称的建筑风格,但它的装饰有异于古典建筑的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地域的变化而不断演化。Art Deco初期装饰元素较多可谓复杂。但在后期的发展中,建筑的装饰和形体趋向简洁,装饰元素只是为了配合建筑形体,用于某些突出的立面构图元素进行局部装饰,如窗台和建筑的顶部。
  Art Deco装饰风格与建筑所在地域、性质和建筑师的个人风格密不可分。比如埃里尔-沙里宁设计的芬兰赫尔辛基火车站中的附加装饰很少,仅有正立面拱顶的装饰花纹和巨人雕像,而且雕像的风格也很简洁。而完工于1931年的美国布法罗市政厅,外部以色彩荣列的瓷砖镶嵌出图案,顶部采用具有动感、立体的V形图案。同期的美国东部好莱坞风格的马琳旅馆虽然色彩同样艳丽,装饰却相对简洁。
  Art deco建筑的造型特征
  阶梯状造型、放射形、闪电形、 V字形或倒 V字形、扇形、圆形、弧形、拱形等几何形体的反复运用。Art Deco完成了从曲线到几何形式的转变,偏向于采用纯几何形式进行装饰。(图1左上、图1右上)
  摩登浮雕、浅浮雕以及饰带与建筑立面的结合。折线形时期的 Art Deco建筑喜好在建筑对入口处、窗间墙顶端和建筑檐下运用浮雕装饰。在流线形时期,偏好用水平饰带与建筑立面结合。(图1左下)
  大胆艳丽的色彩。 Art Deco在主体材料色彩应用上,不仅限于突出石材的本色,还会配以红黄蓝等纯色和具有金属质感的颜色,衬托局部装饰。(图1右下)
  对于新材料的使用及对名贵材料的偏好。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使用可以取得独到的装饰效果,如克莱斯勒大厦顶部的金属塔顶,已经成为Art Deco新材料使用的经典范例(图1左上)。但一些小型的Art Deco建筑为了节省造价,通常采用泥塑浮雕饰带的办法达到装饰效果。
  Art deco的成败――装饰
  西方的美学总体是建构在理性基础之上。与Art Deco几乎同期的现代主义运动具有反装饰、功能主义、注重工艺和抽象艺术、向机器和工程师学习和注重结构和技术表现等特点。在其理性的形式之上又有一面解决社会问题的大旗。与之相比,Art Deco就成为非理性的。
  在近代建筑史上Art Deco的地位其实也比较尴尬,相比于新艺术运动和同期的现代主义运动,只能算是不起眼的篇章。Art Deco作为新艺术风格的延续,在思想层面上缺少理性思维,在时间上与现代主义十分接近,因此更加掩饰了其装饰艺术迎合工业时代的光环。
  
  但不得不说,装饰也成就了Art Deco建筑风格。
  Art Deco的典型特点包括:浅浮雕带、金属雕塑等装饰和新材料的运用,体现了它对视觉愉悦的追求。在装饰手法中对于非洲、南美洲和东方文化的借鉴,说明了Art Deco是世界范围内装饰美的集大成者。
  在美国二十世纪初Art Deco和摩天楼结合在一起,但这种结合并不是偶然。众所周知,超高层摩天楼在经济、舒适、消防、合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建筑毕竟是社会的产物,人们还是对建造摩天楼乐此不疲,原因在于摩天楼是一种极好的炫耀资本的方式。而Art Deco所体现的装饰风格正好满足这种炫耀资本的需求。
  只是,对于建筑而言,装饰相对于结构、重力这些决定建筑根基的元素来说毕竟不算重要。装饰使Art Deco具有自己的个性并体现其审美价值,但同时体现它思想层面上的价值欠缺。
  继承与批判的实践
  项目概况
  华福国际项目设计始于2010年,基地位于济南市东北部,北园大街东首北侧。基地东侧与窑头大沟一路之隔,南邻北园大街,西侧为城市支路,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
  规划用地面积为:18500平方米。项目是由商业卖场、商务办公、公寓和酒店组成。其中商业卖场与办公为7层高层建筑,酒店公寓办公为31层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约为10万平米。(图2)
  项目设计
  由于基地南侧,紧邻北园大街及全福高架桥的下桥口,其中北园大街为城市主干道,而全福高架桥为城市快速路。因此基地南侧的车流量加大,同时也表明该地块具有较强的地域标识性。
  作为北园大街沿线新建的重要高层建筑,华福国际项目肩负着提升沿街城市形象的重要责任。经过与甲方和城市规划部门的多轮讨论,最终认定采用Art Deco风格的造型设计为最优方案。
  造型设计的继承与批判――简洁与复杂的统一
  根据对基地的分析理解,将场地沿街界面最大化最能够体现城市形象和表现建筑自身的特点。于是选取了最为合适的“L”形平面,既满足沿街界面最大化又符合基地形状和建筑功能房间布置的要求。但是,在满足建筑规模要求情况下,“L”形平面体量建筑过大,如何体现Art Deco高耸挺拔、傲然屹立的风格特点是个难题。所以在形体处理上采用了竖向削切的手法,而在立面造型上进一步强调垂直线条。(图3)
  根据沙利文在高层建筑立面设计提出“三段式”处理手法的原则,将整个造型分为顶部、中部和底部三个部分。顶部按照三角构图原则采用折线形的阶梯状收分手法,一方面丰富了顶部造型形象,另一方面使得造型整体从视觉竖向角度上变得挺拔。中部立面以竖向线条为主要元素,进一步加强整体向上的造型效果,再辅以横向线脚丰富立面层次。底部延续竖向元素,利用壁柱作为区别其他部分的造型特征。竖向壁柱与中部竖向线条的结合,弱化“L”形平面造型横向界面过长的矛盾。最后,针对竖向分割比例进行深入推敲,解决体量造型的问题。
  商业卖场和办公部分由于与酒店公寓部分高差过大,呈现出两个不同体量的拼接。利用折线形的手法局部加高商业办公部分,从而拉近它们之间形体关系。
  
  在大的体块组合、形体切分之外,建筑的细部处理也秉承了部分Art Deco的细部处理风格。
  具有新意的顶部处理加强建筑形象的可识别性,所以注重建筑顶部的装饰效果,表达建筑的独特个性。顶部采用矩形玻璃几何体嵌入阶梯收分的造型中,延续了几何形体组合的手法。但玻璃材质的使用,起到与其他实墙体材质形成强烈对比的作用,强调了建筑饰面设计的艺术性,同时也体现强烈的建筑时代特征。
  建筑底部的设计注意与人的亲近性,即结合人的尺度来设计和处理,因此在底部竖向线条壁柱的造型设计更加细化。通过矩形几何形体的不同层次的组合处理,增加造型的层次,避免单一柱式产生的冰冷效果,从而体现设计的人性化一面。
  至于,Art Deco建筑中常见的放射性、圆形、弧形或者V字形等几何元素反复运用手法,并未出现在本项目建筑之上。这种多元素的组合方式一方面使得整个建筑形体过于杂乱,另一方面过于矫揉的处理会人们对其产生厌倦的心理。所以,只选取了简洁的矩形几何元素的重复出现,让人们的认知感受更为自然。
  理性精神的继承
  “开始时,建筑只是木结构。为了避免火灾,人们用硬质材料建造房屋,但是,木框架的权威如此强大,以致人们模仿其所有细节,乃至一个钉头。”――奥都斯特•佩雷《一种建筑理论》
  任何一种东西的延续都要从继承模仿开始。当下理性精神继承者莫过于现代主义建筑,其中现代主义建筑中的所倡导的自由立面和简洁的造型,则顺理成章的成为理性精神的物质体现者之一。因此,本项目在设计初期就秉承从功能出发,造型简洁的设计原则,试图通过简洁造型来表现设计者的理性思维。但是,毕竟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完全摒弃装饰的建筑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于精神层面及审美的要求。Art Deco建筑风格所具有的装饰艺术性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代社会需求。而Art Deco奉行的直线的、几何体的元素,也符合工业化大生产的条件。
  所以,笔者认为Art Deco建筑风格的装饰手法的使用是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超过“度”的限制,装饰就成为建筑表现的负担。不能达到“度”的要求,整个建筑形象过于单薄,缺少可读性。因此“度”的把握成为继承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该项目中,采用了两种造型设计的手法来追求度的平衡点。一个是折线形阶梯状造型,另一个是简单矩形几何体的组合,上文均有所介绍。摒弃以往装饰性饰带和浅浮雕的装饰,减弱整体建筑的艺术性效果避免过“度”。
  理性精神的继承的另一个表现方式是形体比例的把握。立面的开窗尺寸均按照房间功能要求进行设计。整体造型比例通过反复推敲,避免由于构件尺寸的大小而影响整体立面形象的效果。
  
  结语
  本文从各个角度分析Art Deco风格的手法及形式,目的在于探讨不同尺度和不同位置要求下的建筑造型特征,而绝非要把建筑造型设计模式化和手法化,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对形式体系深入的把握和挖掘之中才能体现建筑内在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王受之,世界近代建筑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美】肯尼斯弗兰普顿,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侯夏娜,“理性”概念的美学解读――以古希腊美学为蓝本,东南大学学报, 200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303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