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幼儿舞蹈的创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幼儿舞蹈创编中,要用儿童的眼光观察捕捉适合幼儿的各类形态,通过幼儿喜爱的有趣动作、有趣情节,把幼儿舞蹈动作变成幼儿自己的“语言”,用优美的舞姿激发幼儿满心的喜悦,从而达到幼儿童心、童趣、童乐的自然表现。本文介绍了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分析研究了幼儿舞蹈的创编策略。
  【关键词】幼儿舞蹈创编策略
  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幼儿舞蹈除了表现出舞蹈艺术所具有的共性外,还突出表现为天真、活泼、夸张、有趣。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看,选择的舞蹈时间不宜过长,内容要简单,要活泼有趣,有一定的简单情节。这也就形成了幼儿舞蹈的直观性、模仿性、童趣性、纯真性的特点。
  舞蹈的形象是一种直观的艺术形象。人物的心理状态和舞蹈情景都是通过舞蹈形象表达出来的,由于幼儿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思维特点也仅限于形象和具体的事物。比如当你张开双手在身体两侧上下起伏时,幼儿就知道这是小鸟在飞翔,当你空心拳放在嘴边,幼儿就知道你在吹喇叭。所以说幼儿舞蹈具有直观性;模仿性,幼儿阶段,他们会对新鲜的事物表示好奇,感兴趣,喜欢去学习,而学习的突出形式就是模仿,这样,模仿就成为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他们模仿生活中的动作,这就是幼儿舞蹈的特点―――童趣性;纯真性,纯真、幼稚是幼儿情感和思想的特点,在幼儿舞蹈教育中,是以幼儿的思想和生活为选择题材,所以说幼儿舞蹈具有纯真性。
  一、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
  1、幼儿舞蹈教育能够培养幼儿集体观念和竞争精神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晓邦曾说,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舞蹈是一种群体的表演艺术,在幼儿舞蹈教育中,舞蹈的表现形式大多体现为集体合作表演,这就需要幼儿在训练和表演过程中学会与其他伙伴合作。一个舞蹈节目的成功并不是单靠某一个人的突出表现赢得的,而是需要集体中的每个成员相互合作,最终取得节目表演的成功。而在平时训练时,分组练习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可知,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谁都不愿意落在后面,都想当“小老师”、“小组长”。通过小组之间的比赛,可让孩子们通过团结合作与其他组竞争来鼓舞他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
  2、幼儿舞蹈教育能使幼儿学会感知美、表现美和审美能力
  舞蹈具有感知美、表现美和提高审美能力的功能。如在欣赏傣族舞蹈《孔雀舞》时,孔雀舞蹈的动作优美、柔韧而且又轻盈敏捷。通过膝部柔韧的起伏,手臂手腕、手指柔软的运用,以及表演者身体各部位组成的经典造型三道弯,幼儿看过之后会产生视觉美。舞蹈通过身体语言来表现人物、事物的深刻内涵,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久而久之,幼儿的情感也得到了锻炼。他们学习舞蹈的同时身体形态也得以训练,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如手臂波浪、脚尖步等动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使他们的肌体的运用从本能的无意识状态过渡到具有舞蹈功能的意识状态,通过舞蹈训练使四肢动作协调,躬胸、驼背等不良习惯逐渐消失,举止动作优雅、大方。体现了幼儿舞蹈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感知美和表现美的功用。而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幼儿通过人体动作的美、队形的美、服装的美、音乐的美、歌词的美等对舞蹈进行多方位美的欣赏,发展了幼儿的审美素质。
  3、幼儿舞蹈教育能够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可以看出,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舞蹈与音乐是密切结合的两种艺术,往往人们都会根据音乐编排舞蹈或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舞,而舞蹈中蕴含着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舞蹈可以帮助孩子构成一种原始的节奏感,使孩子自然地发展对音乐的直觉。音乐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感情,在音乐中舞蹈,加强了幼儿们学会去体会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如表现花草树木,可以选择一些柔美的音乐;表现战士英勇的斗争,可以选择激昂的音乐;表现快乐,可以选择轻松的音乐。因此,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学习,促使幼儿们学习、理解、感受、体会音乐。舞蹈已成为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教育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幼儿启蒙音乐教育中,以此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及情趣
  二、幼儿舞蹈的创编策略
  1、提炼幼儿的肢体动作为舞蹈动作
  教师可将幼儿平时生活和学习中作出的动作提炼成为舞蹈动作,如:把幼儿平时耸肩、眨眼、晃头、撒娇等动作提炼成较为固定的、夸张的、可爱的舞蹈动作,再让幼儿观察习得。此外,选择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卡通形象开展舞蹈教学,孩子们兴趣浓厚,情绪饱满,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的意境中。第三、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传授一些舞蹈词汇,如扩指、旁按手、双托手、转腕、吸腿等,从而丰富幼儿的舞蹈知识。
  2、引导幼儿观察,启发幼儿自己创编舞蹈动作
  孩子们最喜爱小动物,教学中可为孩子们提供形象逼真的小动物图片、录像等栩栩如生的实物来引导幼儿观察,然后发挥幼儿已有的认识水平,并以此形象为诱导,让幼儿大胆想象、模仿。如在创编舞蹈《小狗乖乖》,教师事先带孩子们参观宠物商店,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小狗的活动特征,如:小狗边跑边叫,耳朵一会竖起、一会耷拉,前腿抬起时,俨然一副绅士的风度。小狗追咬尾巴时淘气的样子,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教师借此机会以小狗为主题进行教学活动,孩子们立刻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模仿设计出了一系列动作,孩子们参与兴趣得到了充分调动。
  在模仿原形的基础上,教师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拓宽幼儿的思路,引导幼儿想象,帮助幼儿感知不同状态下小动物的内心世界,启发幼儿用动把动物的内心表现出来。这是一个更高的层次要求,如:小狗见到主人时友好的神态是怎样?用什么舞蹈动作来表现?孩子们讨论:小狗见到主人后舔主人的手,会在抬头看主人时摇动它的头,并不停的摆动尾巴;当主人摸它时,它会很乖巧地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一副满足得意的样子;小狗见到陌生人后会大声地叫,样子很凶,小狗见到陌生人还会睁大眼睛、高高仰起头、边跳边叫地扑上去等等,孩子们一边描述一边手舞足蹈,把小狗的内心表现得很生动。
  3、选择生动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教师与幼儿一起创编舞蹈动作。
  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教师可以以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作为舞蹈题材,如学习蛙跳步《小青蛙找家》一课,我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介绍了小青蛙的可爱形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浓厚兴趣,我再通过讲述自编故事《小青蛙找家》来引导幼儿参与讨论。如:小青蛙长啥样?小青蛙要怎样才能回家?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创编出了小青蛙的
  各种姿态:有的幼儿两手屈肘做“扩指双托手”表示小青蛙的前腿,双脚“大八字位”半蹲表示小青蛙的后腿,还有的幼儿“大八字位蹦跳”的同时上体前俯,双手手心向下扶地后,再蹦跳一次,上体直起后再做“双托手扩指”。这样一次次蹦跳,嘴里还不停地“呱呱”直叫,叫声和笑声迭起,课堂上一派轻松愉快地场景。在教师故事情节的启发下,幼儿在表演情绪上也有不同变化,如:小青蛙找不到家时焦急万分的样子,回家后开心快乐的样子,幼儿都能表现得栩栩如生,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4、学习民族歌舞文化,利用民族孩子和其家长能歌善舞的特征创编习得民族舞蹈
  藏民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歌舞文化优秀独特。作为在西藏从事学前舞蹈教育的教师,理应向孩子们传授藏民族优秀的族歌舞文化。孩子们的家长几乎都会唱会跳,故学校可以请素质较好,歌唱得好,舞也跳得好的家长到学校教授孩子们的歌舞,幼儿园的教师也可以向家长学习。这样,家长、孩子、老师一起跳一起习得,效果一定很好。
  让幼儿学习舞蹈,有利于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促进幼儿的形体和气质的美感。在学校教授舞蹈,老师要开拓创新,不能完全照搬课本上现成的动作,要根据孩子们的特点,选择可以选择的材料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因素编排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舞蹈,学前舞蹈教育才能更好地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 谢丽娟, 杨志明. 当 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某些问题[J]. 大众心理学, 2004,(05)
  [2] 钟瑜. 对幼儿舞蹈创编的几点看法[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02) . [3] 高伊依. 幼儿舞蹈教学中应注意的重难点问题[J]. 青春岁月, 2011,(02) . [4] 高伊依. 论幼儿舞蹈的创作艺术[J]. 湘潮(下半月), 2011,(01) . [5] 苏文凤.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优化幼儿舞蹈教学[J]. 考试周刊, 2011,(12) .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458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