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纪辉

  摘要:职业化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和出路所在。其中,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化显得尤为重要。从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辅导员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辅导员强化自身职业技能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F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149-01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高校学生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见》中还明确提出了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家化发展方向,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为新世纪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明确了发展方向。
  1 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
  一般认为,职业化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具体到高校政治辅导员,则是指“从事高等学校的政治辅导员工作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有自身不可替代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特点,有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和职业标准保障制度,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职业化包含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三个部分内容。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态是职业化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化中的最根本内容。职业化行为规范包含着职业化思想、职业化语言、职业化行为三个方面的内容。辅导员职业化行为规范更多的体现在遵守行业和高校的行为规范,一个职业化程度较高的辅导员,他能在进入辅导员队伍的较短时间内,严格按照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语言、行为符合自己的身份。同时,辅导员职业化行为规范也体现在做事情的章法上,而这些章法的通过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形成的,通过学校的规章制度来形成,通过培训、学习来形成的。
  职业化技能是个人对工作的一种胜任能力,通俗的讲就是你有没有这个能力来担当这个工作任务。辅导员的职业化技能是辅导员职业化的基础,从内在层面和根本上要求辅导员工作走职业化道路,它是辅导员职业化的源动力。辅导员所需要的技能应该落实到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上。辅导员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行政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行政管理工作包括从学生入学到离校,整个在校阶段的行政管理事务,如档案整理、违纪处理、指导学生活动、推荐入党、贫困生认定、国家三金发放、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等方面。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辅导员的技能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由可能变为现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自身,需要辅导员强化自身的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
  2 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辅导员职业化是大势
  所趋
  俗话说,思想决定行动。辅导员职业化之路上,辅导员自身观念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辅导员要从思想意识上把工作作为一项可以长期从事的职业来看待,认识到辅导员职业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大学生自身发展和辅导员能力素质提升的必然要求,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2.1 辅导员职业化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的需要
  社会转型期间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多变以及高等教育本身的改革都对高校德育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影响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造成思想政治工作在相当一部分人心中是“学校空喊,辅导员蛮干,学生心烦”这样一种谁也不愿看到的尴尬局面。辅导员职业化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之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辅导员的管理、教育和培养以及队伍建设,引导辅导员树立终身学习和创新观念,促使他们不断研究新情况,根据形势的变化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引和帮助,从而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2 辅导员职业化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发展有了新的走向,一是发展定位个性化;二是发展方向多样化;三是价值取向多元化;四是家庭背景差异化。面对复杂多元多变的国内社会发展趋势,大学生亟待需要在大学求学阶段有人能指导、引导其个性化的人生规划。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学业、经济等压力,心理问题学生比例与日俱增,这就要求辅导员有比较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技巧,有比较专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能力等。这些都要求高校辅导员要走向职业化,通过职业化过程实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作用。
  2.3 辅导员职业化是提升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当前高校辅导员建设由于没有实行职业资格审批制度。辅导员的非职业化使得当前在辅导员的“入口”方面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使得许多没有参加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教育或培训的人走上了辅导员工作岗位。由于这些辅导员缺乏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咨询和辅导等相关工作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从而影响其实际工作效果和学生的培养质量。通过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实行辅导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和加强辅导员职业培训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辅导员的从业素质和业务技能。
  3 付诸行动,从强化自身职业技能上实现辅导员职
  业化之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实现需要辅导员自身脚踏实地的去完成。在辅导员岗位上咬定青山不放松,能够长期 “安营扎寨”,安居乐业。努力强化对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开阔视野,放眼未来,长远规划,满怀信心地工作,成为一名学生教育专家和管理专家。
  3.1 学会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辅导员岗位是一个复合型的岗位,集思想教育、学业辅导、成长指导功能于一身。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必须是一名具有专业化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是由于一方面辅导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学生在专业上有共同语言;另一方面辅导员又必须具备做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学生发展等相关知识和能力。任何一个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人都必须具备承担学生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这既是完成岗位职责的现实需要,更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对辅导员个体素质的当然诉求。
  3.2 学会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作为辅导员应清醒认识当前所处的有利环境,坚定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信念与信心,树立职业化发展理想。辅导员工作要实现职业化,要有相应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首先从思想上认同和热爱辅导员岗位,树立职业信念。同时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言行发挥榜样的作用感染和带动学生。做到严之有道、谨而有力、宽之有度、容而有理。要尊重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动性的发挥,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决定权。引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完善、通过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道化人培养学生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心、上进之心,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精神主要包括对学生负责、对学校发展负责的精神;一切为学生考虑、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精神;乐观、坚定、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职业的荣誉感、归属感。
  3.3 学会参与学校科研和教学活动
  目前,很少有高校将辅导员的研究能力作为考核他们称职与否的指标,而从有关辅导员素质或胜任力的研究成果看,研究能力同样遭到了忽视。如杨继平、顾倩的研究确认“大学辅导员最重要的5项胜任特征依次是理解和尊重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原则性、关爱学生、职业忠诚感”。但辅导员的学术问题意识未能得到重视,也遗漏了“研究能力”这一重要指标。因此,辅导员要积极参与本领域相关专家的课题研究,要有意识地学习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一个合格的、职业的辅导员不仅要正视所有的现实问题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更要运用学科意识和专业理论思维将问题及其解决之道上升到学术的高度。辅导员参与科研应当立足于辅导员的工作实践,切实地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学术路线,以实践为基础、依托和归宿,更好地解决大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辅导员应当弘扬自身的主体精神,“使自身的职业劳动不再被局限于服务、奉献、培养学生,而是同时被确认为是一种研究与探索的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实现着文化的交融、精神的构建,永远充满着创造和研究的性质。”
  4 结语
  目前为止,国家教育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重要性,并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障和推进辅导员的职业化进程。部分高校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有益的新尝试。作为当事人,辅导员自身更应该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职业化是大势所趋,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从行动上,努力学习并提高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科研和教学能力,努力成为学生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专家。担负起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
  参考文献
  [1]李永山.基于个体视角的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研究[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07,(10):78-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34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