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小娟 缪华昌

  摘要: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走校企合作教育之路,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成为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主要论述目前我国离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离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4-0203-08
  
  1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从目前所拥有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数量来看,已经存在着众多的形式。本论文主要从两个角度探讨校企合作的模式。
  
  1.1基于校企合作中学校、企业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分类
  1.1.1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
  企业处于配合的辅助地位,企业只是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或协助完成部分(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主要由学校提出和制定,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这种模式往往造成学生理论与技能的比重失衡,学生常常是拥有几个证书,却不知如何处理工作。
  1.1.2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
  企业在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上处于主导地位,学校主要承担理论基础教育任务;企业主要承担实际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任务。这种模式,强调了今天的就业。忽视了明天、后天的就业,不利学生职业能力全面发展的培养。
  因此,无论是以学校为主的还是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均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所以产生了第三种模式。
  1.1.3企业学枝互动式模式
  这种合作模式的关键是找到校企合作目标的共同点。企业为高校提供办学条件和设施。高校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人才需求。这样两者各自发挥优势,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这种合作模式中最理想的状态,即所谓的“共赢”。
  
  1.2基于应用性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归纳总结分类
  1.2.1产学研模式
  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
  1.2.2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学校办学专业的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各地企业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业沟通协商,达到供需共识,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
  1.2.3项岗实习模式
  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对在校学习一年半的学生进行面试考核和基本技能考核,择优推荐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待就业,把毕业实习安排到企业,把实训课堂搬到车间,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
  1.2.4学习模式
  把企业作为学校的见习、实习基地,利用企业雄厚的资金和生产设备为学校教学服务。安排学完理论基础课班级的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和短期见习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选派骨干教师下厂学习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
  1.2.5培训和技改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和鉴定所资质,主动承接企业的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改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互相支援,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1.2.6工学史替模式
  企业因用工需求,向高职院校发出用人订单,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准备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工作技能训练,每学期实施轮调,即第一学期在校学习,第二学期在公司顶岗实习。
  此外还有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企业家报告会等模式。学校每年举办校企联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当然这些模式会被结合使用。发挥1+1>2的效果。
  
  2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不足
  
  虽说校企合作于学校、于企业是一种双赢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校企合作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合作主体认识不到位
  有的学校尚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缺乏开展校企合作应有的热情和动力;不少企业没有从人才战略的高度去认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总是狭隘地认为企业地主要任务是搞好生产与经营,培养人才是学校地事,企业不必为此过多地分散精力。
  
  2.2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督力度不够
  在我国,政府还没有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政策保证和发展职业教育。同时也没有建立专门的信息系统和校企合作相关基金。因此可以说在开展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还缺乏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一系列有效的配套措施和政策。在相关的法规执行监督方面职业教育还处于空白状态,所以我们还期待着政府下一步有相关法律执行的真正开展。
  
  2.3双方合作深度不够
  首先效果上普遍属于浅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深度不够。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学校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而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而又少。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亦都停留在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的合作。这种合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相去甚远。
  其次对校企合作缺乏整体推进,没有从系统的观点。通盘考虑,统筹运作,使企业运行与办学诸要素之间有机结合、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再次没有真正融合学校运作机制和企业运作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
  
  3 离职教育办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3.1提升认识,呼吁校企各方重视
  校企双方要更新观念,企业要以长远的观点。将校企合作作为营造“学习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学校则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的深层次参与教学过程是保证职业教育特色和质量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要把合作伙伴的兴衰看作自己的事情予以关心和重视。
  
  3.2政府主导促成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能力
  学校与企业是在社会职责、目标定位、利益追求以及运行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要想使两者自觉地走到一起,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没有政府的强力推动和协调,完全听凭市场作用,任其自然地去发展,恐怕难有理想的结局。因此政府应当积极从中牵线搭桥。整合教育资源,出台

鼓励校企结合措施,促成校企联姻,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比如:
  (1)政府出台行政法规规范校企合作。如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制度,
  (2)政府设置专门机构管理校企合作的具体工作。如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
  (3)研究制定校企合作发展规划,
  (4)指导、协调和评估学校和企业开展的合作。同时政府为职业教育提供经费保障。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学校,地方财政要在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与奖励和支持,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承担实习任务,培训成绩显著的企业,政府要给与适当的奖励。
  
  3.3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
  校企合作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真正实现双赢,校企双方就应该在诚信、互惠的基础上深化校企合作之内涵。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与教学改革紧密联系,企业积极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如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材建设等。在教学计划方面,根据校企合作的要求,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重,在确保理论够用的前提下,增加实践课时。以适应学生去合作企业顶岗的要求;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实务性的东西多讲,理论性的东西精讲;在教学管理方面,企业参与课程标准的制订和质量监控,课程评价标准将教育标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起来;在教材的选用和编写上,选用适应当今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实用的特色教材和实践指导书。
  其次,共同负责师资培训。“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可靠保证。然而,学校教师往往存在理论功底扎实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更多的实践锻炼,通过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及时地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生产工艺与技能;对企业来说。既得到了学校的智力支持,又减少了用人成本,也是一种实惠。
  第三,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较强实践能力的必不可少的场所。校外实训基地一般是挂靠在企业内,或是与企业共建,这样不仅可以弥补校内实训设备和场所的不足,还可以安排专家,高级工程师给学生加以实习指导,督促计划的实施。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培训出“第一线”的高质量人才。
  
  4 结语
  
  校企合作办学是一个快速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产学研结合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发展的有效方式。大家共同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经验,探索一条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220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