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营造中高档住宅私密性:兼谈住宅节地与舒适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BIAD刘晓钟工作室

  摘要:随着国家节地政策的加强,节约用地成为住宅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使住宅私密性成为设计中的难点。本文以北京某项目为例,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论述如何营造中高档住宅的私密性。
  关键字:住宅私密性,布局结构,地形营造,造景手法
  中文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537(2008)10-0120-03
  
  住宅节地与舒适性需求
  
  当前国家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在大规模的建设与扩张。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国家提倡建设节约型、紧凑型城市。建设部对住宅产业也提出了相应的具体策略,如2006年5月出台的“国六条”。特别是北京这种特大城市,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缺,节约用地更成为住宅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购买中高档住宅的客户群主要指城市“中产阶级”,如高级外企金领、白领,律师,金融投资人员或高级从业人员等。此类人具有一定的审美观点和文化素养。置业目的以升级换代为主,渴望享受类别墅的低层住宅和高品质人文生活,对居住地舒适度、产品的形象和细节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住宅节地背景下,住宅私密性成为设计中的难点之一,但通过设计手法解决该矛盾,也可使难点转化为设计中的亮点。
  
  如何营造中高档住宅私密性
  
  基于实际工作的项目范围,本文以北京某项目为例。该项目处于别墅板块区,但用地建设条件是1.0的容积率,18m限高,同时满足“国六条”,建设内容包括多层住宅,低层住宅和配套公建。
  
  住宅设计要素包括宏观层面(布局,交通、景观结构等),中观层面(地形利用等),微观层面(组团、单元等)。对住宅私密性营造的问题往往被列入微观层面中,如果从宏观层面上就早期介入,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宏观层面:布局结构
  用地西侧与城市主干道之间存在一条百米绿化带:东侧与一片未开发的空地紧邻;北侧隔一条现状路有一片多层住宅:南向是市中心的方向,隔一条城市次干道与别墅区相望;用地内东南角有大量原生树木,同时有一排原生树贯穿东西,均枝叶繁茂、生长旺盛。按照传统的思考模式,会将多层住宅作为一种屏障与周边城市隔开,将低层住宅围在中间相对安静的区域。此手法虽然减少了城市对低层住宅的影响,却同时使低层住宅与多层住宅混合在一起(图1),交通和视线上均受到干扰,不利于管理,也降低了住宅的品质。因此,在设计中采用了反常规的手法,利用现状贯穿东西的原生树,将小区自然分割成南北两大区域,北部是多层花园洋区,南部是低层住区。配套公建结合用地东北角的非配套公建设置。在交通上,两个区域有各自的主要出入口和各自的内部环状网络,相互间的交通干扰少,只通过两条消防车道相互联系,实现分区化管理。但在景观结构上,两个区域既相互分隔,又相互联系。即一条东西向的原生树景观轴,将两区自然分隔;一条南北向的水体景观轴,使两区在视线上有所联系;同时各区有自己的集中绿地,与西侧百米绿带贯通,形成绿化景观的渗透。
  该设计使小区规划融入更大的城市范围,成为从低层自然过渡到多层的融合景象,实现多样化、和谐社区目标,为进一步的开发提供更多的可能。(图2)
  
  2、中观层面:地形营造
  人工建造地形,实现人车分流,各自成景,营造住宅私密性,这在北京某些高端楼盘中已经有所体现。如龙湖地产开发的滟澜山项目,“在车道与建筑之间有了1.5m~4m的落差。从功能上,即使夜间行车也不会直射到两侧住户家内,回家的人能感受到暖暖的家的灯光,而屋内的人丝毫不会感受到干扰”。结合本项目同时有中端和高端的特点,考虑经济性与可行性,本项目采用半地下的停车方式。小区路与城市路相平,住宅首层抬高半层,车库降低半层,而且车库不采用大开挖的手法,而是只在两栋楼之间有局部的半地下车库。在实现人车分流,营造私密性的同时,解决了车库的通风采光。同时,出现多处高差变化的节点,为住宅从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提供了更多的转化空间。(图3,4)
  
  3、微观层面:造景手法
  在微观层面上涉及到组团,单元、庭院和景观,其实质是景观和空间的关系,即景观与组团空间,单元空间、庭院空间的关系。此三种空间按照私密性划分,分别对应的是公共空间、过渡空间和私密空间。对私密空间的隐蔽性越强,住户的私密感越强;反之对公共空间的引导性、组织性越强,亦能增强私密性;而好的过度空间设计能够极大地提高空间的可利用性与灵活性,过渡越充分,居家的私密性就越强。但建筑空间似乎成为建筑师施展才华的领域,景观建造师多是从职务形态、配置和色彩等方面丰富空间层次。事实上,通过二者的合作,在设计初期介入景观的手法,有利于产品三种空间的营造和产品的高完成度,从而加强住宅的私密性。
  
  (1)隐藏:内部私密庭院
  景观中常把“深藏古寺”和“桥头竹林锁人家”作为设计的手法,使“藏”的境界得到巧妙的表现,若将庭院藏于组团空间的幽深处,或隐于山石、树梢之间。利用植物、石头把庭院遮挡起来,从外表上看极其平淡,只一墙之隔,竟有另一番天地。如苏州环秀山庄,仅一屋一亭,若袒露于外,必索然无味。但由于山石嶙岣、乔木参天,特别是藏建筑、亭台于山石、树梢之后,而产生幽邃深远之感。
  (2)引导:组团公共空间
  景观中的游廊,一种即狭而长的空间,具有极强的导向性。若在游廊的转折处巧妙的运用扩大空间或对景等手法加以强调,以吸引人的注意力,使人更多地关注公共空间,而私密空间隐藏其后。除游廊外,其它如道路、踏步、铺地等,也可以通过处理起到引导的作用。凡路必有所通,通往何处7使人潜意识地产生一种向往和期求的心理。景观中的路忌直而求曲,忌宽而求窄,将更能引起人们探幽的兴趣。踏步与平坦的路相比,其引导和暗示的作用更强烈,这与前一节地形营造中提到的多处高差变化节点不谋而合。在组团空间通过台阶更有效地把人引致预定的目标。
  (3)渗透:入口过渡空间
  利用空间的渗透可借丰富的层次变化,极大地加强空间的深远感。如苏州的留园,在它的入口空间,由于巧妙的利用各种手段来分隔空间,同时又使其连通、渗透,从而使空间显得格外深远,使视线从一个空间穿透至另外一个空问,这个道理与西方“流动空间”理论十分相似。住宅入口空间只设一个门禁暴露于外,使人感觉直白而冰冷。若通过一个通道、一重重门或转折的通廊,都有助于丰富空间的层次变化,为入户的过程增添无限的情趣,使内外空间即相互渗透又有所分隔,从而加强住宅的私密性。
  景观的造景手法繁多,特别是我国古典园林更是博大精深,建筑作为龙头专业,只有通过与其他专业的学习与交流,才能创造更丰富而有内涵的作品。
  
  结语
  
  随着国家节地政策的加强,低层住宅人性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室内外空间也被更多的设计者,甚至业主所关注。工作室结合实际项目,从高层大盘到低、多层住区,正研究节地舒适性的设计手法,并且仍在不断的探索,将创造人性化的居住环境不只作为一种口号,而是具体的手法应用在项目中。把设计当作一种服务行业,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创造更加细致化的设计,服务于社会。
  
  (执笔:卢君、贾豆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306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