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问题;对策
  
  内部控制制度是为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的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关企业经营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诸如我国巨人集团的倒塌、郑州亚细亚的衰败、震惊中外的琼民源、银广厦事件乃至美国安然公司破产等现象,无不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关。
  1 企业现行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企业高层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
  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经历了快速成长期。对于小型公司而言,创建者的个人控制往往非常重要。优秀的管理者能够牢牢把握企业方向,准确掌握企业信息,并且通过集中控制,进行高效的决策和执行,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阻碍。然而,随着企业规模和经营复杂性的不断增加,个人控制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权责的不对等、工作程序的不统一以及管理制度的严重漏洞等,导致各种错误、舞弊事件纷纷出现。
  1.2 企业的控制环境恶化
  首先,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恶化。我国在对企业的改制过程中,没有规范运作,造成部分公司治理结构被严重扭曲,更谈不上内部控制效用的发挥。股东大会流于形式,监事会的权力虚置,董事会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其次,企业文化的培育忽视了管理控制。很多企业虽然越来越重视培育企业文化,但往往过多地关注企业的形象设计、品牌设计、公司口号和产品推广等,从而忽视了企业的管理和控制理念。
  1.3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有的企业的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淡薄、相关制度残缺不全;有的企业虽有内控制度,却有章不循,只是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成手册、文件,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和审计,遇到具体问题时随意性很强,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近年来一些新型的经济犯罪案例所暴露出的问题,如携巨额公款外逃、挪用公款、借职务之便贪污受贿等,原因是复杂的,但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执行不得力是一个重要因素。
  1.4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
  首先,就企业内部监督而言,存在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审计范围有限、审计内容单一以及审计机构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等问题。我国《审计法》对国有单位的内审机构设置做了强制性规定,而对非国有单位则未做要求,许多非国有企业未建立内审机构。在股份制企业,董事会下面未设立审计委员会,内审机构直接对总经理负责,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范围有限和审计内容单一主要表现在大多数企业的内审机构所从事的审计业务是财务审计,而对管理审计涉及很少。其次,外部监督乏力。外部监督有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目前,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监督功能交叉,再加上缺乏横向信息沟通,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有的职能部门对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监管流于形式,甚至怕暴露问题,影响企业发展;有的执法部门不能坚持原则依法办事,甚至掺杂一些部门利益,该查处的不查处,该罚的不罚,结果导致了监督的弱化。另外,我国的社会审计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
  2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2.1 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
  2.1.1 加强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市场经济办事。要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保证交易和竞争的公开、公平、公正;尽量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多以法律手段对企业进行间接管理和调控,以优化经济环境。要加强法律建设,尽快填补法律空白,并不断完善制度之间的衔接与配套,以优化法律环境。要宣传遵纪守法、客观公正、敬业爱岗等一系列好的道德。
  2.1.2 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企业的组织结构主要是提供规划、执行、控制和监督活动的框架。良好的组织必须以执行工作计划为使命,并具有清晰的职位层次顺序、流畅的意见沟通渠道、有效的协调与合作体系。它是合理划分权力与责任的前提,企业如果能适当地注意实体内部权力与责任的划分方式,就可明确界定责、权、利,强化控制环境。
  2.1.3 建立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的控制权实际上为经营者拥有,目前我国还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约束、监督和激励经理人的外部机制,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使之发挥应有的效能,就必须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2.2 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控制环境中包括的要素很多,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需要对那些会影响有关控制目标实现的要素的风险程度进行合理的评估,对那些风险水平较高的可控因素实施控制,按以下流程进行评估:工作目标-风险评估-控制风险的措施。以工作目标为风险评估的起点,找出控制环境诸要素中可能导致工作目标不能如期实现的关键控制点,通过对其风险程度的评估,采用科学控制的手段,积极有效地加以控制,以确保其工作目标的实现。
  2.3 设计有效的控制活动
  2.3.1 人员控制。职责分离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对于单位的一切交易或事项都应严格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科学地划分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同时应定期对关键岗位进行轮换。
  2.3.2 票据与记录控制。票据是证明交易发生和交易价格、性质及条件的证据。实行票据保管、收款与会计记录人员的岗位分离,对所有票据(包括发票、支票、收据、工时记录等)进行预先编号。在此制度下,所有作废的票据都要妥善保存,对已经使用的票据由会计人员进行定期消号,并及时与票据保管人员进行核对,以防止交易漏记或重复记录现象,保证全部收入、结算款项等能及时准确入账。
  2.3.3 信息控制系统。信息系统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信息系统的日常使用中,其产生的舞弊现象比在手工操作下产生的更具隐蔽性,因而对信息系统的控制也十分重要。具体应通过采取权限控制、数据录入或输出控制、手工凭证的控制等方式,各个岗位应设置密码口令来防止别人越权使用自己的权限,没有权限的人绝对不允许对数据进行查阅或修改。
  2.3.4 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按其形式可分为常规性授权和临时性授权。常规性授权是指对办理常规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授权时效性较长;临时性授权是指对办理例外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授权时效性较短。企业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其中包括:第一,确定授权批准的范围,通常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应纳入其范围,如有越权,经办人有权拒绝,并向上级报告;第二,设定授权批准的层次,应根据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金额的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从而保证各管理层有权亦有责。
  2.3.5 预算控制。预算控制的内容涵盖了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预算控制应抓好以下环节:第一,预算体系的建立,包括预算项目、标准和程序;第二,预算的编制和审定;第三,预算指标的下达及相关责任人或部门的落实;第四,预算执行的授权;第五,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第六,预算差异的分析与调整;第七,预算业绩的考核。
  2.4 建立广泛的信息与交流系统
  2.4.1 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充分的和全面的内部财务、经营和遵从方面的数据以及关于外部市场中与决策相关的事件和条件的信息。这些信息应当可靠、及时、可获,并能以前后一致的形式规范地提供使用。
  2.4.2 有效的内控需要建立可靠的信息系统,涵盖公司的全部重要活动。
  2.4.3 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有效的交流渠道,确保所有员工充分理解和执行现行的政策和程序,影响他们的职责,并确保其他相关信息传达到应被传达到的人员。
  2.5 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
  2.5.1 在日常工作中应当不断地监督评审内控的总体效果。对主要风险的监督评审应当是公司日常活动的一部分。
  2.5.2 对内控系统应当进行有效和全面的内部审计。内审要独立进行,应得到适当的培训,并配备称职和得力的人员。内审作为内控系统监督评审的一部分,应当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直接报告工作。
  2.5.3 不论是经营层或是其他控制人员发现了内控的缺陷,都应当及时地向适当的管理层报告,并使其得到果断处理。要树立全员控制意识,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促进企业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内控制度提供建设性意见,实现组织预期达到的内控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39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