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股改后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晓静 张 洁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业银行成功上市,它们的国际竞争力现状日益引起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关注。在截取2004~2005年的相关数据中,本文从实证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展开研究,同时对中国商业银行和外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横截面比较分析。在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制约因素后,提出提升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中国银行业;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8)03-0052-05
  
  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有绝对的主体地位,提升银行业竞争力,进而提高我国金融产业的效率,已成为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关于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可谓汗牛充栋,综合已有的研究,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是指银行在保持安全性、赢利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其资源,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在市场竞争中比竞争对手有相对优势并可持续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业银行成功上市,它们的国际竞争力状况日益引起学术界和实践部门的关注。基于此,本文截取2004~2005年的相关数据,从实证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展开研究,同时对中国商业银行和外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横截面比较分析。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期为提升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献策献技。
  
  一、中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
  
  从金融功能角度来看,作为经营货币、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商业银行,不属于物质生产部门,其本身不创造价值,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金融市场的中介将资金配置到具有资金需求的企业、产业中,通过物质生产部门的资金循环获取资金增值。因此,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内生决定于其组织内各种资源的配置状态――效率。本文首先选取四大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来研究它们的国际竞争力(见表1)。
  
  通过对表1的简略解读,就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工、农、中、建四行近两年的赢利能力大致增长路径和具体变动状况,尤其是已上市的工、中、建三行,样本分析的可比性更强。四大商业银行的2005年的资产总额比2004年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在税前利润指标上,除农行2005年较2004年下降外,其他各行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在总体上显示赢利水平的稳步小幅上升。在成本收入比这一各国用来衡量商业银行赢利和竞争水平最重要的指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上,除农行外,工、中、建三行成本收入比基本上都处于银监会所要求的监测范围之内(35%~45%)。至于事关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资本充足率指标,工、中、建三行均超过8%的最低标准,建行甚至以13.57%跻身于世界一流银行的行列。由于农行还未实施股改,没有进行财务重组,其资本充足率、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等指标均未予以披露,无法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
  在不良贷款率指标上,工、中、建三行都有所下降,尤其是工行下降幅度最为明显。造成不良贷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已有学者的研究,最主要应归结为政府的行政干预和信用缺失。在过去,一些地方政府纵容和默许辖区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结果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另外,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不够彻底,企业和个人信用意识薄弱,信用观念差,信用缺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绊脚石。
  
  二、中国商业银行和外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接下来,我们截取2004年数据,对国内商业银行和国际领先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行横截面比较分析(见表2)。
   国外已有的实证研究表明成本效率对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有重要影响(Mester,1996),我们根据相关财务数据,对国内商业银行与国际领先银行(2004年排名全球前五名)的经营效率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从资产收益率指标来看,国内商业银行赢利能力的整体水平要明显低于国际领先银行;国内商业银行资本收益率参差不齐,其平均水平也低于国际领先银行。而从成本收入比指标看,虽然与国际领先银行相接近,但我们不得不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在我国目前金融管制环境下,国内银行的利差水平远高于国外,我国商业银行单位贷款的利息收入,与美国比超过81,97%;与日本比超过148.51%;与英国比超过50.68%;与欧元区比普遍超过40.51%(李成,2004)。鉴于我国银行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利差,利差仍然是我国商业银行赢利的主要来源。如果我们的利差水平与国外银行持平的话,我们的成本收入比将会大幅上升。我国银行业目前的赢利来源还是利差,这也折射出我国银行业赢利手段过于单一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二是我国银行员工的薪酬水平与银行的设备水平明显不如国际领先银行。外国银行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信息网络建设,而中国商业银行客户排长队的现象还屡见不鲜,由此可见我国银行的设备水平。另外,由于我国银行员工的薪酬水平较低,也导致一些优秀员工流向外资银行。综合两方面因素,与国际领先银行的费用水平相接近并不能说明我们的成本控制能力强。
  
  
  三、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提升因素分析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因素主要有:
  1 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先决条件,没有企业的持续创新就不会有企业的持续成长。波特在1990年指出:“公司通过认知或发现行业中更好的竞争新方法,并将其付诸实践来形成竞争优势,从而最终演变为创新。”(奥托・卡尔特霍夫,1999:30)他进一步提出,尽管有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模仿(例如短暂的成本战略)取得竞争优势,但这种优势常常极为短暂。德戈伊斯在1998年曾经说,在不久的将来,一家公司能够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快地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将是其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奥托・卡尔特霍夫,1999:30)。此处所谓掌握新知识指的就是创新。比尔・盖茨更是一语惊人地指出:“企业繁荣中孕育着毁灭自身的种子,要防止这种毁灭的唯一对策就是坚持不断创新。”(史东明,2002:67)
  相比较外资银行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经过长期发展,外资银行使用过的中间业务品种多达两万多种,并从早期以结算、汇兑、信托等低附加值的业务向投资银行、风险投资等高附加值业务的方向转变。就具体的金融产品种类来看,外资银行自进入中国起,就着重开发创新型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一方面,把在别的国家开展很成熟的金融产品引入到中国或在中国进行本地化,另一方面,考察中国银行业金融产品,设计创新的产品体系。这些产品具有风险小、收益高、投入少、见效快、有潜力的特点,比如网上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金融衍生品服务等。此外,外资银行在零售业务上更是别出心裁,如国内外资银行推出了与股票指数、商品期货指数,甚至是黄金、石油和水资源等资源类产品系列。与国外数以万计的零售产品数量相比,我国银行区区几百种金融产品显得格外单薄。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还是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要赢利来源的外延粗放型业务发展方式,这不仅导致风险水平的持续走高,而且导致收

入结构的传统单一和赢利进一步增长的乏力。
  2 商业银行经营环境较差 在组织权变理论中,环境被定义为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的,并对组织整体或者某一部分具有潜在影响的因素(池国华,2004),即环境对组织而言是至关重要的(Lawrence&Lorsch,1967)。国外学者的实证分析表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水平和外部环境均会对商业银行效率产生影响(Yi-Kai Chen,200 1)。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行政干预造成的。如政绩工程、重复建设项目贷款时有发生,有些企业将银行贷款作为“纯利润”,想方设法骗取银行贷款,致使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较高。
  此外,我国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几年,国内各家银行机构各个层次的经济案件层出不穷,大案、要案屡见不鲜,这不仅损害了银行的形象,而且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效率。
  3 公司治理结构尚未真正实施到位 建立严格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也是今后需要切实努力的方向。不论是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先后成为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中、建三行,还是正在进一步酝酿股改方案,不期启动股改进程的农行,在引入和实施现代法人公司治理机构中,运行机制跟过去相比有了一些变化,但仍然是换汤不换药,并未在组织制度创新这个根本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四、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
  
  笔者认为提升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1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创新 只有创新才能把握机遇,抢占市场先机,从竞争惨烈的“红海”跃入浩瀚无垠的“蓝海”。我国商业银行只有通过产品和服务的不断丰富,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领先地位。
  据调查,我国商业银行不愿意进行创新的另一原因是创新成本高,同时创新成果很容易被竞争对手低成本模仿。Arrow(1962)指出企业进行研发或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与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存在正相关性。从过去50年间欧美国家的经验来看,它们不仅在高新技术领域重视知识产权问题,在农业、医疗、原材料加工、制造业中也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使得许多传统产业在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中保持了领先地位及赢利性(邹薇,2002)。因此,为了鼓励创新,我们应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同时,银行应加大自身的研发力度,熟悉知识产权保护途径和法律救济途径,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2 培育信用市场。规范市场运作 为了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我们应大力发展信用中介机构,培育信用市场体系。坚持“政府引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明确政府、中介机构的定位和关系,全面发展资本市场信用评级机构、商业市场评估机构和消费者个人信用评估机构等各种信用中介。加强社会诚信道德文化建设,完善道德文化环境,以德为先,无为而治。此外,推动信用资源整合,畅通信息渠道,建立统一、有效的信用信息库。
  3 允许商业银行适度混业经营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的特征,在不违背现行法规的基础上,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努力扩大中间业务和投资业务,寻求银证、银保合作的途径。2007年9月19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批筹建金融租赁公司。工行表示,金融租赁公司将以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为指导原则,发展国际化的经营布局,主要经营船舶、飞机等大型设备的国际租赁业务,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各类租赁、租金转让与证券化、资产管理、产业投资顾问等创新型金融服务。成立金融租赁公司是大银行的发展趋势,也是迈向混业经营的重要一步。它有利于增加收入来源,降低风险。
  为了规避风险,各家商业银行应根据自己的要素禀赋结构,选择自己最有优势的业务。例如中国民生银行在2003年初推出了民生家园“1+3”业务,该业务涵盖了三大类8个品种,是当时国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种类中最先进、最齐全的贷款品种。2003年下半年又推出了以任意还款为核心、网络手段为支撑的“移动按揭服务”新产品,一反同行靠开发贷款换取指定按揭的套路,对购房者极有吸引力。虽然客户储备明显弱势,2003年下半年民生的个人住房按揭业务增长势头却非常猛。民生银行也由此在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中站稳了脚跟。
  4 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 由于银行资产具有流动性强、处置时间短、交易便利以及资源稀缺等方面的特点,银行所有者面临代理人较大的道德风险。良好的银行治理结构能够提高绩效,降低制度成本。为保证委托人的权益不被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契约关系需要制度上的相应安排。徐传湛(2002)等研究认为,所有权结构是解释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差异的重要变量,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是受到了中国政府的干预尤其是对贷款的干预。自2004年股份制改造以来,三大国有银行的资产质量、资产赢利状况逐步得到改善,说明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为突破口的产权制度改革和法人治理制度改革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其中,建行2004年重组为股份制有限公司,当年利润大幅增长116%,资本回报率高达25.40%,不良贷款率下降到3.92%。
  另外,激励约束机制是鼓励员工提高素质、激发潜能、保证人力资源素质与岗位需求相匹配的主要手段。因此,我们应继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改革国有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重新分配激励资源,最终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66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