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型农田水利是水利建设和农业建设的基础工程之一,是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改善相应问题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我国水利事业发展做出自己一点贡献。
  关键词:小型 农田水利 工程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比重高,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因此,有效地保障农业发展就是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就要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离不 水利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它们直接分布在田间地头,对农业生产具有直接的影响。小型农田水利是水利建设和农业建设的基础工程之一,是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集中兴修了一批水利工程,特别是对一些大江大河进行治理,比如淮河、海河、黄河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税费改革以后,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存在投入不足、建设滞后、毁损严重、保障偏低等诸多问题。因此,研究小型农m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护问题,有利于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改善水利设施建后管护不佳的状态,提高其利用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问题
  1、水利设施老化,病害工程多
  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备多是五、六十年代的产品,由于受设备质量、技术水平、配套动力和机型的限制,又经过30至50年的运行,不少电灌站的电器设备绝缘破损漏电,难以保证安全操作,水栗气烛,出水量减少或不出水,输水管道锈烛穿孔,机组长期带病运行,效率低甚至不能使用。据有关市县反映的情况,目前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渠系水利用系数在0.3-0.4之间,水的有效利用率不足40%。
  2、资金投入少,工程抗灾能力差
  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基本的基础设施,其有效的运用可以合理的降低农业生产的运用成本,提高农产品产出并扩大农户收入,从宏观的角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由于其自身公共物品的特性决定了投资主体的模糊性。对于农户而言,采取搭便车的行为是最优的,这就会导致农田水利的建设投资不足。因此,其投资主体只能由政府来进行,或者在政府的引导下进行投资。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严重制约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展。
  3、重兴建轻管理、重主体轻配套
  有的大顼存在漏水现象,长期带病运行;有的大琐兴建完成多年,但是配套的渠系建设仍然没有动工;有的工程已经完工,但始终没有成立对应的管理机构,即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重兴建轻管理的现象。,使得虽然从数量上来说大规有着长足的发展,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应有的运用效果;当前,虽然对部分工程的管理和配套设施建设进行了部分改善,使得其情况发生了好转,但是其仍然不能解决管理上的难题,加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公共产品属性下人为侵害的现象屡禁不止,导致维护其良好运行的难度不断增加。
  4、监控不到位,水利工程质量有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设施的寿命以及工程的效益,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水利
  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但是由于农村小型水利施工队伍以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主,整体质量不高,对工程产生了一定的负
  面影响; 另外,因为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落后,缺乏监测人才等,也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质量监理措施,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
  5、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也需要更新的管理体制来代替旧有的不适合当前发展的管理制度。应形成以政府和农户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护、运行的主体,才能保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护的良性运行,仅靠市场机制则很难解决此问题。
  二、改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措施
  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与多渠道筹集资金并行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公共品属性决定了国家应当在农田水利投资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应该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因此,国家要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财政投入力度。首先,增加政府投入资金总量,如财政直接拨款、国家税收优惠及其他政策措施,不断扩大和提高政府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民办公助”专项资金的范围和额度;其次,充分吸纳社会资金,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群众集体投劳相结合,多渠道多元化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融资格局。再次,整合当前资金,提高投资效率。当前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决策机制是自上而下的,上级政府的供给决策没有考虑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真正需求状况,这种投资与需求的不协调、不对称极易导致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最后,明确投资重点,强化资金管理。把农田水利投资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分清轻重缓急,优先解决突出问题。
  2、严格工程建设的监控制度
  首先,工程施工监理直接影响着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因此水利工程施工监理不仅要对承包商的施工人员、机械配备、组织管理、质量检测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监监理,并设置质量管理小组; 还要对承包商所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中的施工技术标准,执行规范等加以明确说明。。其次,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需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通过实测、实量、实敲、实弹等手段,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增加质量监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
  3、创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机制
  创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机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管理方法和路径,可以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效益和实现农村水利设施的可持续运行。一方面,增强管护意识的培养。观念意识是决定行为行动的内在驱动力,要改变人们以往重建轻管的思想,强化建管并重的意识,形成科学有效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管运行机制。各级组织领导要摒弃重建设轻管护的思想,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运营管护纳入规划阶段加以考虑,落实管护责任主体、明确管护经费来源、建立管护保障机制;农民群众要改变只享用不管护的思想,强化主体意识,在有关部门的宣传引导下,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承担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责任。另一方面,成立专门的管护机构,实行专业化管理。改革乡镇水管所的职能体系,对基层水管工作人员落实管理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落实定岗、定职、定责,形成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同时,对水管工作人员进行定期专业技能培训,强化维修养护技能。
  4、开发人力资源,培养水利技术人员
  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 鼓
  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同时,加强对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最后,提高农民自觉管理水利工程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明白他们才是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主体,提高农民自觉管理水利工程意识
  参考文献
  [1]杨永泽.我国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供给机制研究田1.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2]宋超群.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模式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1.
  [3]赵珊.我国小型农村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创新理论探析[[J].农村经济,2008, (07) :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6745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