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析歌剧演唱的特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 燕

  【摘要】 歌剧演唱是运用美声唱法进行演唱,其中已经形成一些固定的音乐模式,如宣舒调、咏叹调。歌剧的演唱强调声音的起伏、戏剧性的变化、情感的表现、激烈的冲突、强烈的对比以及歌剧整体表现形式。
  【关键词】 歌剧演唱;综合性艺术;特点
  
  在声乐艺术的发展史上,歌剧形式出现得比较早,16世纪末、17世纪初,早期的歌剧诞生于弗洛伦萨,那时候又称抒情音乐剧。在17世纪的意大利,出现了四个歌剧乐派,以推崇宗教题材为主的弗洛伦萨歌剧乐派和罗马歌剧乐派,探索歌剧音乐戏剧性特点的威尼斯歌剧乐派,还有由将咏叹调套用在任何歌剧中而被后人称作“号码歌剧”的那波里歌剧乐派。在这之后的18-19世纪当中,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的歌剧艺术都得到了发展,并且在这一相同的体裁组织下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形成了一种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也构成了歌剧艺术最繁荣的时期。直至20世纪,欧洲各国涌现出了大量的现代歌剧音乐艺术阶段在欧洲音乐史上的众多杰出作曲家几乎全都著有自己的歌剧作品,其中亨德尔、莫扎特、罗西尼、威尔第、瓦格纳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综观歌剧的发展过程和其艺术形式本身。它的演唱特点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运用美声唱法进行演唱,其中已经形成一些固定的音乐模式,如宣舒调、咏叹调。
  (2) 是一种音乐与戏剧结合的产物,歌剧以文学故事为蓝本,并将音乐作为表现手段,将两种艺术形式进行了高度的结合。所以在歌剧中,演唱不能仅仅为音乐服务,同时它还要为表现故事内容服务,从而完成歌剧这种艺术形式所具有的戏剧特征。
  (3) 歌剧是一种大型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它的伴奏一般使用管弦乐队,正是歌剧艺术这样的伴奏形式以及其本身所具有的大型音乐创作构思,使其具有一种交响性。所以,这种与歌剧体裁相适应的交响性也是声乐演唱需要具备的因素之一。
  (4) 歌剧艺术是一种大型的声乐体裁,它曲折的故事情节、激烈的矛盾冲突以及庞大的乐队伴奏,都决定了它的演唱是需要具有较大的音量,这样才能与整个音乐内容相协调,才能与乐队的伴奏抗衡。所以在演唱歌剧作品时,对于其整体音量的设计是将演唱者的能力尽量释放出来,使歌剧的表现有起有伏,起时恰到好处,伏时游刃有余。
  (5) 歌剧中的音色与音量相配合,稍显明亮,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演唱者和庞大的伴奏队伍中凸显出来。歌剧是由多位演员共同演绎而完成的艺术作品,其中由包含重唱、合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所以在演唱中,应保持声音坚韧有力,才能将歌剧中的各种表现手法充分的展示出来,准确的体现音乐所要描写的故事内容。
  (6) 在音区上,通常歌剧作品的音区都比较宽,演唱时较难掌握。因为在歌剧这样的大型声乐作品中,为了表现丰富的故事内容、尖锐的矛盾冲突、激烈的因素对比,所以需要使用较大的音区来完成。
  (7) 角色在歌剧作品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即使在一部歌剧中也会有很多角色,这些人物都带有自身的特征,温柔的、粗暴的;善良的、凶恶的、单纯的、狡猾的……,由于这些人物各自的特性就造成了他们所产生的不同内心情感。演唱者在演绎这些角色时要跳离自我的角度,而完全投入人物的角色,从这一“他人”的角色来诠释音乐。演唱者是在扮演别人,而这样的情感表达更多的是从客观、冷静、习惯性的角度去分析角色人物而得来的,而不是演唱者个人情感的表达。在歌剧艺术中的角色中,实际是没有演唱者的“自我”这个角色。
  (8) 在歌剧中,演唱者的表演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被忽视,因为歌剧对于故事内容的描写是相对细致的,里面会有很多具体的情节,这就要求演唱者要从表情、肢体语言等各方面配合歌声,表演出生动、逼真的效果。歌剧中的演唱者不是在孤立的表演,整个歌剧为它营造了一个表演的大环境:①其他角色的搭配与互动使得多个角色相互结合的表演更加生动、可信;②服装、道具的辅助能够帮助演员尽量快速、准确进入表演的状态,并且始终沉浸其中;③舞台背景、灯光等各种外界因素都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而改变,从而烘托出每一情境的情感氛围,也可以为演员的表演提供很大帮助。总的来看,歌剧中的表演性因素是较强的,但由于各方面的辅助,它的表演是比较容易进入状态的,也比较容易达到良好的效果。
  (9) 在歌剧中,曲折的故事情节、复杂的人物关系、激烈的矛盾冲突、强烈的情绪对比以及庞大的乐队伴奏,使得音乐作品具有强大的交响性特征。所以在演绎歌剧作品时,演唱者要注意与乐队之间的关系,既要突出自己的重要地位,又要与之融为一体,并在这一基础上使演唱与整个演出环境相结合,共同体现出歌剧艺术的交响性原则。
  
  参考文献
  [1] 李鸣镝 论歌剧演唱艺术的美学特征 四川戏剧 2005.5
  [2] 刘喜 歌剧中音乐与戏剧关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迁 长沙大学学报 2006.5
  收稿日期:2008-01-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3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