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用风险研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校飒

  [提要]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中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也是当今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本文对信用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信用风险;风险管理;避险原则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3月25日
  一、概述
  (一)简介。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因其经营货币的特殊性,其所面临的风险是与生俱来的,而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所承受各种风险中最为主要的一类风险。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银行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信用风险的大小从根本上决定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否。这种风险不只出现在贷款上,也发生在承兑、担保和证券投资等表内、表外业务中。若银行不能及时识别损失的财产,增加核销坏账的准备金,并在适当条件下停止利息收入确认,银行就会面临严重的风险问题。
  (二)主要特征。信用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2、传染性:一个或者少数信用主体的经营困难或者破产就会导致整个信用链条的断裂或者整个信用秩序的混乱;3、可控性:其风险可以通过控制降到最低;4、周期性:信用扩展与收缩交替出现
  信用风险的特点:1、风险的潜在性;2、风险的长期性:培养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契约精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3、风险的破坏性:许多企业面对欠账的态度多是能躲则躲,因此浪费了银行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4、控制的艰巨性:银行信贷风险的预测机制、转移机制、控制机制没有完全统一,因此难以控制。
  (三)分类。1、违约风险;2、市场风险:资金价格市场的波动造成证券价格下降的下跌的风险。期限越长的证券,对利率波动就越明显;3、收入风险:人们运用长期资金做多次短期投资时的实际收入低于预期收入的风险;4、购买力风险:指未预期的高通货膨胀率所带来的风险。
  二、风险管理与测量
  信用风险评估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和关键环节,事关银行的生存和社会的稳定,发达国家对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研究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再加上以东南亚诸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对信用风险的关心,相信信用风险的度量和管理必将成为21世纪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最具挑战的课题。
  (一)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指的是针对交易对手、借款人或债券发行人具有违约可能性所产生的风险,进行管理。
  (二)风险测量
  1、专家系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其显著的特点是银行信贷的决策权掌握在该机构里经过长期训练、拥有丰富经验的信贷人员手里。专家系统下,对贷款申请人的考察大多集中在5c上:①品德与声望(Character);②资格与能力(Capacity);③资金实力(Capital);④担保(Collateral);⑤经营条件(Condition)。
  同时,专家系统存在着诸多弊端,如需要大量的人力;易受专家专业水平的影响;不存在统一的标准。
  2、信用评级方法是由美国货币监理署开发,通过企业相关指标的好坏把企业的信用分为1~10十个等级。但是该方法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没有明确的规定各项指标所占的权重。未能建立不同权重的评价体系。
  3、信用评分方法包括两种模型:第一种模型是Z模型。其主要内容是根据数理统计中的辨别分析技术,对银行过去的贷款案例进行统计分析,选择一部分最能够反映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对贷款质量影响最大,最具预测或者分析价值的比率,设计出一个能最大限度地区分贷款风险度的数学模型,对贷款申请人进行信用风险及资信评估。经过统计分析和计算最终确定了借款人违约的临界值:Z=2.675。若Z<2.675借款人被划入违约组,若Z>2.675借款人被划入非违约组;第二种模型为ZETA信用风险模型。它是继Z模型之后的第二代信用评分模型,变量由原始模型的5个增加到了7个,适用范围更宽泛,对不良借款人的辨认精确度也更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分析和评估技术仍处于传统的比率分析阶段。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衡量采用专家制度,使得评估过程中定量分析不够,且评估人才严重匮乏。为此,我们应尽快完善商业银行的信用资产数据库,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级制度;一方面高度重视内部评级体系的研究、开发和使用;另一方面也要建立适合中国银行业特点的风险评级模型,培训和建设一支专业化的信用风险评估团队。
  三、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一)完善信息系统和定量分析技术。《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在最低资本规定中,考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并为计量风险提供了备选方案。
  (二)深入开展以信用衍生产品为主的金融创新研究。以衍生金融为特征的现代金融创新为创造性的解决各类金融问题提供了市场化工具,丰富和发展了现代金融市场,也为相关金融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技术与实践支持。
  (三)资产组合管理理念的培养。资产组合管理的实质就是在风险收益极其相关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资产选择与调整,实现组合的风险分散化、降低非系统风险、获取分散化收益。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可以通过交易监督,在授信环节强化行业、产业链、区域与品种的组合管理;也可以采用资产证券化与贷款回收等风险控制与管理环节工作调整存量,实行资产组合管理,为进一步实现现代风险组合的资产优化管理奠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无名.浦发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12.6.
  [2]于立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预测模型研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报,2003.10.
  [3]http://wenku.baidu.com/view/17e38d4633687e21af45a9
  ab.html.
  [4]http://www.doc88.com/p-9455402828331.html.中国银行业构建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的思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8271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