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原经济区物流资源配置水平及差异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晨阳 徐瑞

  [摘 要] 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建立,物流业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行业,区域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有很强的拉动效应。物流资源配置水平是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保障;而发展现代物流又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支撑。但是,近年来,中原经济区物流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这主要是由区域物流资源配置水平的不平衡引起的。因此,研究物流资源配置水平对于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资源配置;区域差异;因子分析
  [DOI] 10.13939/j.cnki.zgsc.2016.28.050
  1 引言及文献综述
  物流资源是指人、财、物、时间和信息。资源配置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
  通过研究和分析各地区各种物流资源的配置水平,从而比较各地区物流资源配置的差异性,同时,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分析物流设施资源配置水平是否与经济发展水平一致,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原经济区各地发展现状。除此之外,通过研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选择投资区域,减少两极分化促进全面发展。
  2 物流资源配置水平评价体系的建立
  2.1 评价指标的选择
  评价指标的选择和量化是建立评价指标的基础,指标体系不仅要体现为物流资源配置水平的测量,更要体现在为物流资源配置未来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建立指标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真实地反映物流资源的配置水平的内涵,体系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2)目的性原则。衡量物流资源配置水平,找出阻碍物流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促进中原经济区物流资源配置的平衡发展。
  (3)客观性原则。采用的评价资料来源必须客观、可靠,这样的分析才有借鉴意义。
  2.2 评价方法的选择
  因子分析法是一种用于提取多个变量潜在公共因子的统计方法,它可以从多个观测的变量中综合和抽取少数几个潜在的公共因子,并使这些因子能够很大程度地概括和解释原有观测变量的信息,同时能找出影响和支配多个变量的潜在公共因子,可以有效地简化数据,快速掌握事物的特点和本质。
  3 中原经济区物流资源配置水平的分析
  3.1 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4》和各省市2014年统计年鉴。
  3.2 因子分析法评价
  本文借助SPSS 20.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1)描述性统计量。在输出结果中,首先显示的是进行因子分析的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包括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标准差和样本数。其中代码X11的均值最大,即“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指标的均值最大,为27024.7667,标准差也最大,为18072.75193;分析样本数为30。
  (2)指标数据标准化。不同的指标变量由于单位的不同很难统一,本文借助SPSS 20.0软件,将原始数据标准化。
  (3)方差解释表。方差解释表显示了主成分、初始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等信息,如下表所示。
  上表共有10列,第一列为因子编号,每个因子对应三个部分,分别为“起始特征值”(第2~4列)、“提取平方和载入”(第5~7列)、“旋转平方和载入”(第8~10列)。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一个特征值为8.139,方差贡献率为47.879,是方差贡献率最大的一个;前4个因子解释了所有变量的85.303%,且特征值均大于1,故提取前四个公共因子分析即可。
  (4)旋转成分矩阵。为了方便解释因子含义,需要进行因子旋转。通过因子旋转,荷载大小进一步分化,不同变量的因子归属也更加清晰。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中,第一个因子在地区生产总值(X1)、农村居民消费水平(X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5)、公路路线里程(X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企业数量(X7)、民用汽车(X8)、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从业人数(X10)、移动电话用户(X12)、固定电话用户(X13)这些指标上载荷较大,说明第1个因子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这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流设施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和信息平台状况;第二个因子在公路路线里程(X6)、从业人员(X9)、高等学校毕业生数(X11)、邮政局所(X14)这些指标上载荷较高,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物流基础设施配置;第三个因子在废水排放总量(X15)、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16)、废气的排放量(X17)这三个指标上载荷较高,反映了物流设施资源配置的环境效应;第四个因子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X4)、仓储及邮政业企业数量(X7)、从业人员(X9)、移动电话用户(X12)上具物流设施资源配置潜力。因子荷载矩阵是因子分析中重要的部分,通过该表可以明晰各指标的因子归属。
  3.3 因子结果比较
  从方差解释表3-1中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可得主成分综合得分模型:y=0.47879y1+0.15y2+0.12693y3+0.09731y4。
  把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代入成分综合得分模型中:
  (1)从第一个因子中可以看出,郑州市、邯郸市、焦作市、邢台市、洛阳市、新乡市物流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和信息平台状况水平相对于其他地区排名靠前,而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信息平台状况较差。
  (2)对第二个主因子中进行比较发现,三门峡市、周口市、商丘市、信阳市、驻马店市、洛阳市、运城市物流基础设施配置较好,这为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从第三个主因子得分排序中可以看出,长治市、运城市、洛阳市、晋城市的排名靠前,环境效应较差。
  (4)从第四个主因子中可以看出,聊城市、菏泽市、阜阳市、宿州市有较大的物流资源配置潜力,这些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有待提高,但是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综合来看,经济效益和信息平台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物流资源配置水平。综合得分位居前五名的依次是郑州市、邯郸市、洛阳市、聊城市、南阳市,这些市的物流资源配置水平在中原经济地区处于领先地位。而鹤壁市、淮北市、蚌埠市的物流资源配置水平较弱,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地的经济有关。总体来说,中原经济区物流资源配置水平不太平衡。
  4 结 论
  本文借助因子分析,对中原经济区物流资源配置水平及差异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4.1 物流资源配置水平趋同于经济发展状况
  郑州市、邯郸市、焦作市、邢台市、洛阳市、新乡市,经济、教育、科技、城市化等都处于中原经济区领先地位,先天优越的条件决定了其高的物流资源配置水平。同时,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我国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化程度高,其物流资源配置水平的领先地位也是预料当中的。此外邯郸市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迅猛,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鹤壁市、淮北市、蚌埠市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政府的支持力度小、交通不便,所以物流资源配置水平低。
  4.2 中原经济区物流资源配置水平存在着区域差异较大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中原经济区在经济发展水平、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与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呈不均衡态发展。各地区普遍存在物流资源配置水平依赖经济与信息平台的建设,然而物流资源的配置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参考文献:
  杨士弘.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J].地理科学,1994,14(2):136-1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74919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