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部山区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娇 徐志花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近几年国家政策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养老服务问题已初步得到解决,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养老机构兴起。而农村养老服务问题日益突出亟待解决,严重的老龄化给农村养老服务带来巨大压力。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访谈法、上网收集法,对涪陵区马鞍社区的农村养老服务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对现象和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其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并探索出了一套西部山区农村养老服务的新模式。
  [关键词]农村养老;养老服务;机构养老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3.207
  1 农村养老服务概况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引发了农村家庭空巢化,计划生育政策长期施行带来的家庭少子小型化,导致农村传统家庭养老赖以生存的经济、人力和孝道基础日渐消解,子女养老难以为继[1]。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进入巅峰,并且该现象越来越严重,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亟待解决。据数据分析,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2]。其中老龄化现象以农村人口占主要,严重的老龄化给农村养老服务带来巨大压力。解决老龄化问题不仅仅是解决好老人的“老有所养”,为老年人和子女排忧解难,更重要的是解决好农村养老服务问题。重视处于弱势的农村发展,重视农民切身利益的保护,有利于缓解因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差距过大引发的社会矛盾,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保持农村的繁荣发展,加快社会进步的脚步。
  农村养老服务是指为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满足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其中包括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等方式[3]。
  目前,国家正在逐步试点解决农村养老服务问题。重庆市涪陵区作为重庆的经济发达城区,交通便利,地势属于重庆的典型,多山、水源充足、位于武陵山一带、两江交流,具有代表性。可以从大体上反映出重庆目前的农村养老服务现状。从初步研究涪陵区的农村养老服务状况映射出整个重庆的农村养老服务情况,进而找出适合重庆发展的农村养老服务方式,以促进重庆市农村养老服务建设的健康发展。本次研究主要通过访谈和查阅文献、实地调研等方式全面、准确地了解涪陵区马鞍社区的农村养老服务,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着实入手,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发展建议。
  2 马鞍社区农村养老服务的现状
  受农村家庭小型化、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的影响,马鞍社区的常住人口以老年人为主,小孩位居其次,“空巢老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日益加快的老龄化人口对生活照料、日常护理、医疗服务有迫切的需求,不同年龄阶层的老人所需要的服务不同,单一的养老服务方式已无法满足老人的需求。
  调查情况显示,马鞍社区的老龄化呈增长趋势,居家人口以老人为主。目前,部分家庭购买了养老保险(国家占地补贴购买),现行养老保障制度尚未全部覆盖,农村保障水平较低,人们对养老服务需求旺盛。马鞍社区当前的农村养老服务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大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仅停留在生理问题上,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精神层面的需求;只有少部分老人的养老服务问题得以解决,除了日常的生活照料,儿女会定期回家看望老人,带老人去医院检查身体状况,老人有闲余的金钱和时间去追求精神生活,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
  3 马鞍社区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3.1 马鞍社区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校的带动和政府对马鞍社区政策的扶持,马鞍社区的经济日益繁荣,为周围的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这一繁荣景象的出现有利于缓解马鞍农村养老服务问题,但是目前马鞍社区农村养老服务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3.1.1 家庭养老服务弱化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老人倾向于过去的家庭养老,但是越来越多的子女对于过去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负担,无法给予老人很好的养老服务。农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子女大多数选择外出务工,家里基本就剩下小孩和老人,农村传统家庭养老赖以生存的经济、人力基础日渐消解,家庭养老难以为继。
  3.1.2 无法实现病有所医
  目前,马鞍社区对农村老人的养老服务保障制度不完善。“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严重。老人不愿去医院,不是因为不想接受治疗,而是农村医疗资源短缺,农民收入微薄,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国家现有医疗保险,补贴水平尚低,依旧无法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所以人们选择了避而不医。
  3.1.3 养老机构的条件限制养老服务
  据调查,马鞍社区现有一家养老机构,由于床位数的限制,不仅限制了机构自身的发展,也限制了老人的入住人数,无法给更多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目前,马鞍社区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也仅是提供基本的养老,还未上升到养老服务。养老机构设备落后、缺乏专业的医疗、看护人员,生活及管理条件达不到入住标准。机构条件的限制,无法为老人提供很好的养老服务,老人不愿选择机构养老。
  3.1.4 养老服务提供方式可供选择性不大
  马鞍社区的养老服务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家庭养老占90%以上。农村老人的可选择性少,只能在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这两种中择其一,而这两种养老方式均无法满足老人的需求,不能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有的老人想在家养老不愿去机构养老,但经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家庭养老无法实现。然而选择机构养老,对于大部分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让人们望而却步,只有少部分家庭能够承担这笔费用,这就给老人的选择造成了两难的境地。
  3.1.5 子女普遍未履行养老义务
  “养儿防老”的思想在农村依然大量存在,绝大多数的家庭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于孩子身上,未为自己养老提前做规划。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属于明显的弱势群体,由于没有积蓄和经济来源,只能依靠子女来养老。子女不愿赡养老人,致使老人“老无所依”。部分老人虽有养老保险,但行动不方便,由子女代领,子女代领后不愿全额支付老人,使得老人生活拮据。   3.2 马鞍社区农村养老服务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
  3.2.1 当地就业待遇条件差
  由于就近无法提供很好的就业岗位,就近就业岗位稀少,供选择性小。马鞍社区的青壮、中年人大多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人们只能选择外出务工,这就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模式受到冲击,老人无人照料,更谈不上养老服务。
  3.2.2 农村受教育水平程度不高
  农村人的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这就造成了人的文化素养不高和法律意识淡薄。当地缺乏良好的“孝”文化氛围,年轻人缺少对“孝”的理解与认同。年轻人未履行照顾老人的法律义务,甚至还有虐待老人事件频出。老年人偏爱子女,心疼子女的难处,有苦宁愿自己承受,不懂得也不愿意用合法的手段和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3.2.3 养老机构的宣传推广程度不高
  老人对养老机构的了解程度不够,他们之所以不愿意去养老机构,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认为养老机构是为无家可归和孤寡老人提供的,并不是为“正常”老人提供。老人仅仅是通过电视了解养老机构,并未在生活中有所接触。
  3.2.4 政府对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不够
  农村养老机构获得政府的投入明显不足,缺乏稳定的财政拨款渠道,养老机构的生存和条件困难,供养水平不高。政府对农村养老服务补贴不足,人们只能停留在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资金投入不够,养老保险无法全面覆盖,养老机构收费高,农村老人无法支付这笔庞大的支出。
  3.2.5 机构养老的周边服务设施脱节
  养老机构无法满足老人的需求,只是仅仅停留在生理方面。此外,由于工作强度大、难度高、待遇差等原因,大多数养老服务机构中专业人员数量配备非常有限,这既不能满足老人的各种需要,也不利于形成稳定的管理服务队伍[4]。医疗和看护条件都不是很好,基础娱乐设施少,无法带给老人太多的需求。
  4 农村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的养老服务状况,提出了以下对策及建议,以更好地解决农村养老服务问题。
  4.1 加强养老知识普及和机构宣传力度
  政府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力度,让尊老敬长深入人心。加强群众监督,设立监督信箱,人们通过信箱给政府反馈信息和提供好的建议。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邀请司法工作人员定期下乡做法制宣传讲座,同时转变老人过于心疼子女而放弃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思想状态,学会用合法有效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让人们认识到养老本来就是子女的责任,不仅要为老人养老,更要为老人养好老。
  养老机构通过广告、报纸、贴标语和电视台等媒体加大宣传,让老人更多地了解机构的运作和提供的服务。只有建立人们对机构的信任感,人们才愿意主动去了解机构,放心拿钱购买服务。新闻媒体因对人们生活影响力很大,政府应为养老机构宣传寻找捷径,政策支持提供低价的拍摄广告,进行宣传。
  4.2 加大政府的财政扶持
  加强政府的主导地位。一方面,政府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承担必要的财政投入,包括对老年人群体的直接投入以及对家庭和社会福利组织的投入[5]。在继续做好原有政策支持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大力安排资金对现有的养老机构进行扶持;并且鼓励养老机构进入市场化,只有竞争的环境下,机构才能不断完善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对养老机构的收入实行减税政策、给予补助、贷款贴息。制定出台区财政扶持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和资助标准,充分发挥政府扶持、政策引导、社会参与的作用。同时优化创新现有农村医疗保险,以解决农村老人“看病难,看病致穷”问题。
  4.3 搞好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基础上,引进社区养老
  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框架[6]。目前,农村老人养老方式形式单一,基本上可归为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人们的可选择性受到限制,乡镇尽可能提供为老人所量身打造的养老方式。由于老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都愿意在家里养老,所以农村可以增设社区养老的方式,由村委会领头,在村镇招募自愿者,制定劳动力需要价格表,让剩余的劳动力得以就业,年迈的老人在需要时购买上门服务。这不仅满足了老人在家养老的需求,而且解决了老人养老服务的问题。
  4.4 引进民办养老机构,提高机构质量
  西部农村现有养老机构绝大多数属于公办机构,民办机构生存空间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的介入,引入市场竞争,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协作的组织体系。组织市场公开招标,选出好的方案,由政府进行审查和监督,给予民办机构税收减免、一定的财政补贴,在收费上严格把关,放宽管理,政府采取只监督、不干预的政策。只有有了竞争,养老机构才会在竞争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环境和基础设施。为老人更好的居住环境,提供更好的服务,机构自身也会从中去探索老人真正的需求,满足老人更多的需求。提前引进民办养老机构,不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减少开支,更是让民办机构取得人们的信任,提前进入市场打下基础。
  4.5 鼓励就近就业,返乡就业
  随着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沿海向内地转移,因此重庆农村地区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产业的发展将为人们带来发展的契机和就业的机会。因此政府应大力鼓励居民回乡就业、创业,给予创业、就业补贴,这不仅会给地区的发展繁荣创造机会,更为选择家庭养老的老人提供条件,最终大大改善农村养老服务现状。
  参考文献:
  [1]徐俊,风笑天.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责任与风险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2(5):2-10.
  [2]赵超,余晓洁.全国人大报告预测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J].南方农村,2011(4).
  [3]夏建中.社区工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徐盟.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5]黄锦英.贵州省农村养老服务的社会化供给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24).
  [6]王永昌,刘纪.试论加快推进浙江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76101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