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疆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文杰 陈立 樊磊 马莉

  摘 要:近年来,在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大环境下,新疆处于西北边陲,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新疆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与社会稳定,并且新疆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还具有一些地域性特点。解决新疆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对于建设创新型地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建设和谐新疆也具有积极意义。根据对新疆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影响新疆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新疆大学生就业现状;就业压力;就业意向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3-0160-07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究其原因是是我国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所引起的。新疆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具有地区性特点。本文就是对当代新疆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使新疆大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以及当前的就业形势,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合理的规划。
  一、调查情况说明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对象是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调查的1 047名大学生中,男生471人,女生576人,分别占调查人数45%和55%。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 050份,收回问卷1 047份。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发放自填式调查问卷的调查方式,问卷内容是根据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就业意向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
  (三)资料处理
  数据采用分析软件SPSS进行分析,用Excel制图。
  二、新疆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一)新疆大学生就业人数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计2014年新疆高校毕业生有7.58万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2万人,占全区毕业生人数的42.2%。新疆独立学院毕业生人数为4 059人,占自治区本科毕业生人数的12.5%。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5万人,还有近三年来未就业的往届毕业生,待就业学生达10万余人。今年新疆的毕业生数量和全国的600多万人相比,显然没有可比较性,但就目前来看,新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任然很大。
  (二)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就其构成来看,分为基础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础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工作能力等;专业能力包括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它涉及到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判断能力、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方面。新疆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赶不上北上广等大城市,所以新疆大学生更要不断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就业的大环境,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更好地步入社会,顺利度过适应期。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在不影响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只有走向社会、参与实践社会活动才能提升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这也是适应社会大环境最根本的途径。
  三、新疆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新疆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专业技能不过硬。有许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专业知识掌握的不牢靠或技能操作不熟练而不被用人单位选择。例如,有些大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对专业知识一知半解。所有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都不会录用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专业技能差的大学生,用人单位也不会再次培训他们已经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此次的调查中发现,43%的学生认为在以后的就业中实际操作能力是影响就业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有36%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与技能是获得一个好工作的敲门砖。
  2.就业观念有待调整。大学生求职目标容易锁定大企业、好企业。从当前新疆大学生的择业标准来看,无论是对薪酬待遇的期望,还是对就业单位性质和就业地点的选择,可以看出,大学生都期望有更高的起点、更好的发展前景、更高的薪酬待遇。从微观上看,这直接缩小了自身的择业范围,甚至造成不能顺利就业的现状;从宏观上看,导致了国家在人力资源的调配上无法实现优化配置,人才分配不均,国家最需要人才的地方无法得到人才,从而使得区域经济发展失衡进一步加剧。在这次的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择业过程中,对收入都有较大的期望;还有24%的学生也比较注重企业未来的前景,以及自己的发展空间。在这次的调查中还发现,男生更偏向收入高且有挑战性的行业,女生则更偏向稳定的工作。
  在这次的调查中,也对新疆大学生毕业以后的选择做了一项调查。有38%的同学选择在毕业以后就求职,他们认为工作是自己最终的选择,而且工作后可以保障自己的经济来源;也有23%的同学选择一边求职一边考研。有些同学表示,考研并不是他们的选择,而是家长希望他们能够有更高的学历,为自己的将来铺好路,所以他们才选择考研;也有5%的同学说,毕业以后他们既不打算求职,也不打算考研,他们打算出去旅游,想去看一下外面的世界,开阔自己的视野。
  3.沟通能力和自信心不足。大学生对职业素质缺乏自信时,怀疑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因而害怕竞争,对求职成功缺乏信心。自我认知模糊,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对今后的职业生涯缺少规划,缺乏方向感而产生就业压力。
  4.缺乏团队意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在大都市里,认为自己家庭背景一般,没有良好的社会关系,不能有效、准确地获得就业相关信息,这样就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就业压力感。
  (二)企业的用人偏好
  注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所有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表示愿意招聘一些参加“三支一扶”或参加过志愿者活动、有村官经历等的大学生,并且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录用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
  看重工作经验。对于刚刚走出校园,缺少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来说,一些企业往往不考虑他们,招聘时还明确规定了相关工作经历年限。   在这次的调查中,本文也对新疆大学生“看重企业更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做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34%大学生更想从企业中学会一定的技术。也有62%的同学认为在薪酬福利不错的情况下,工作经验的积累也是很重要的。
  (三)高校就业体制的不完善
  新疆高校普遍缺乏行之有效的就业机制。第一,没有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体制;第二,就业指导课形式单一,只有公共选修课可被学生选择;第三,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这些方面都可以反映出高校就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从就业指导课程的专业设置、教材选用、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来看,都没能够和当今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联系到一起。
  四、新疆大学生择业意向的影响因素
  (一)主体因素
  1.性格能力因素。不同的性格的大学生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显的不同。比较内敛的毕业生一般就去选择一些符合自己专业并比较安静的工作。例如,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学生,一般就会去选择从事会计等工作,他们偏喜欢在独立的环境下工作;性格比较开朗的毕业生一般就去选择与人交流比较多的行业。比如,经济贸易类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就去一些销售行业;大学生经过四年在象牙塔的基础学习和专业学习,在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应该有选择性地合理地考取一些自己所学专业之外的资格证书,提高就业能力。在大学生选择自己的职业的时候,能力因素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把自身能力的高低作为职业规划的首要考虑因素,是当今新疆大学生中的普遍想法。
  在本次调查中,有35%的学生认为在以后的择业过程中,考试证书或技能认证是寻找一个好工作的关键。当然,也有30%的同学认为有一门专业的技能也是很重要的。在新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有一些单位也规定应聘者要有一定的实习经历。由此可见,实习经历在就业过程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学习成绩只是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一个参考值,只占10%。
  2.价值取向因素。价值取向是大学生在从业过程中的驱动力,是职业价值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其他方面,从根本上制约着主体因素,成为影响新疆大学生职业选择与定向的根本因素。研究表明,现在的新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首先是要实现自身价值,有64%的学生希望自己所做的工作是自己所喜欢的;其次是看重薪资,在新疆大学生的就业意向调查中,在地域、社会声望等情况大致相同时,把薪资放在突出的位置;再次是就业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倾向,也呈现明显的多样性。他们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也同时认同实现社会价值。
  (二)客体因素
  1.社会因素。在本次调查中,金融业、商贸业比较受欢迎,也许是因为新疆经济是社会发展的主流,有33%的学生认为金融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调查中发现,有大多数的同学在择业中更看重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是否能得到发挥。男生更倾向于电力、石化等能源业,女生则更喜欢金融业和政府机关的工作。
  2.经济因素。薪酬福利是大学生就业的价值体现,在当今大学生职业选择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有87%的大学生他们希望在其能力范围内获得尽可能高的薪资待遇。当前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对薪酬的要求普遍较高,有45%的大学生希望在实习期结束后每月的工资能够拿到4 000元以上,如果大学生不能得到和自己劳动相对应的薪资待遇,他们首先考虑就是跳槽。在选择职业时,大学生会把薪资待遇保障放在首位。
  3.家庭因素。从图7可知,在此次调查中就有24%的大学生选择回报家乡,回到家人的身边,因为他们认为社会人脉关系在自己求职就业中具有指导意义。还有25%的大学生选择就业地区时会考虑当地的创业环境,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去创办自己的企业。还有16%的同学会去选择有特殊人才引进的地区,因为在有特殊人才引进的地区会有良好的人才政策。另外,还有30%的大学生比较看重就业地区对未来的发展机会的影响。
  五、解决新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
  (一)在新疆大学生自身方面
  首先,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应在校期间学习好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积极面对就业压力。从基层小事做起,积累经验,掌握工作技巧和规律进而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其次,转变就业观念。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必然改变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毕业生要尽快转变就业观念,改变毕业即就业的就业期望,选择到基层就业,到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就业,到更需要人才的南疆地区就业,避免不同职业岗位上人才相对过剩与毕业生绝对不足的现象。
  最后,提高自身就业技能。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求职者,毕业生要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充分准备,主动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
  (二)学校就业体系的完善
  各学校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积极指引新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观,合理认识和正确对待职业生涯规划,各学校要拥有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项课程加入学生教学体系中,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全面地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应不断努力改变和完善过去种种只是停留在办理就业手续、提供必要的求职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常规性事务。构建和建立健全系统的新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有计划地帮助广大新疆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从大一入学起步,直到大四毕业,在整个大学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努力贯穿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新疆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教会新疆大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专业特征、个人兴趣和结合社会未来的发展,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最终找到一个能够实现个人价值且具有发展空间的职业。
  (三)政府层面,为大学生创造健康的就业大环境
  第一,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相关法律,切实维护大学生权益;第二,构建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力度,将大学毕业生列为主要就业服务对象之一;第三,允许非新疆户口大学生在新疆工作户口能自主选择户口所在地。给予更多非新疆生源大学毕业生在新疆工作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挖掘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吸收高校大学生的潜力。   六、结论
  大学生就业问题关乎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和个人的发展。新疆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与社会稳定。解决新疆大学生就业不仅对于建设创新型地区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建设和谐新疆也具有积极意义。
  随着高校的扩招,全国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新疆大学生更加清楚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对新疆大学生的期望。在就业心态方面,大学生要善于调节自己就业心态,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是身为新疆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在市场经济的就业要求下,积极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合理地考取符合自己爱好、专业的资格证书,增加自身就业砝码。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在求职面试方面,大学生刚踏入社会,需要注意很多细节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多看一些书籍,掌握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平常的生活中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还要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就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职场上找准自己的位置,乘长风,破万里浪。
  参考文献:
  [1] 李会勤.就业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9,(4).
  [2] 程森.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4).
  [3] 赵鹏飞,肖俊涛,李正桥.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论思考[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8,(4).
  [4] 张丽,刘志强,曹旭.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对人力资源经理的访谈[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1).
  [5] 李晓鹏,吴玉琪.论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J].中国城市经济,2011,(4).
  [6] 陈宇红,江光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和特点[J].当代青年研究,2009,(11).
  [7] 曹相东.新疆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浅析[J].华章,2011,(18).
  [8] 陈光国,柏正华.关于当代大学生如何解决就业难问题的研究[J].科学咨询,2013,(28).
  [9] 黄权标.浅议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就业指导机制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
  [10] 宫枚.大学生择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及引导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
  [11] 周纯,李化俗.大学生就业影响因子分析与指导策略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3).
  [12] 周游.当代大学生职业观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3).
  [13] 张伟.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
  [14] 桑爱友.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社会人才供需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4).
  [15] 童丽媛,徐超群,罗坚毅.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16).
  [责任编辑 吴 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78558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