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马克思的资本流通理论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长厚

  [摘 要]马克思的资本流通理论主要包括资本循环理论和资本周转理论两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的资本流通理论对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资本循环;资本周转;马克思资本流通理论
  [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6. 070
  马克思的资本流通理论主要包括资本循环理论和资本周转理论两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的资本流通理论对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 资本循环理论
  1. 1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的增殖。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购买阶段是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家用一定量货币购买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资本价值增殖准备条件。这一阶段可用公式表示为:
  G―W  公式中,G表示货币,W表示商品,A表示劳动力,Pm表示生产资料。购买阶段从形式上看,是货币转化为商品,是一般商品流通。货币资本在这里执行和一般货币相同的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职能。但从实质上看,这一阶段并非一般商品流通,而是资本流通,是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因为资本家购买的商品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能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力和能使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物质条件即生产资料,而两者在量上还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在这个阶段,货币已不是一般的货币,而变成货币形式的资本即货币资本,被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变成实物形式的生产资本。所以,购买阶段也就是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旦完成,产业资本循环就由购买阶段进入生产阶段。
  生产阶段是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实现了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结合,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这个商品与产业资本家在前一阶段购买的商品相比,不仅使用价值形态不同,而且价值量也增加了,包含着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包含剩余价值的新商品(W′)就是商品资本。因此,生产阶段是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的阶段,可用公式表示为:
  W  公式中,P表示生产过程,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W′表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生产阶段是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因为在这一阶段,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不仅在形式上发挥着一般生产要素的作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本质上发挥着资本的作用,生产出剩余价值,使资本价值增殖。
  售卖阶段是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家作为卖者,回到市场上,把生产出来的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销售出去,换成一定数量的货币。但是这个货币额与最初预付的货币额在数量上发生了变化,除了原先预付的货币额以外,还带来了一个增加额,即剩余价值。因此,售卖阶段可用公式表示为:
  W′― G′
  公式中,G′表示已经增殖了的货币资本。售卖阶段从形式上看是一般商品流通过程。但从本质上看,它又是资本循环的一个特定阶段,是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阶段。这一阶段不仅是商品价值形式的变化过程,而且是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商品资本的职能就是销售商品,实现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是资本再生产过程的必要条件。
  产业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使资本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就是产业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循环可用公式表示为:
  G― W  资本循环的购买阶段和售卖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生产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因此,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在资本循环过程中,生产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流通过程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紧密衔接的,任何一个阶段的停顿,资本都不能完成其循环运动,资本价值也不可能得到增殖。
  1. 2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增殖,因而为了资本的不断增殖,产业资本必须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式都在进行着各自的循环运动。因此,产业资本的循环有三种形式:
  (1)货币资本循环:G―W…P…W′―G′
  (2)生产资本循环:P…W′― G′・G―W…P
  (3)商品资本循环:W′― G′・G―W…P…W′
  “所有这三个循环都有一个共同点:价值增殖是决定目的,是动机。”[1]但每一种循环形式都有其特点。货币资本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形式,且终点的货币额大于起点的货币额,因此它最明显地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追求剩余价值;生产资本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生产过程,因而它直接地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是接连不断的再生产;商品资本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它表明资本循环是包含剩余价值在内的价值运动。所以,把三种循环形式统一起来考察,才能全面了解资本的运动。
  1. 3 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
  要使产业资本连续不断地循环,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第一,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产业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必须按一定比例分为三个部分,使其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第二,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相互继起。三种职能形式都必须不断地进行循环运动,顺次经过三个阶段,依次改变它们的职能形式,最后回到原来的出发点。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并存性和继起性是密切联系、互为条件的。并存性是继起性的前提,继起性是并存性得以维持的保证。[2]   2 资本周转理论
  2. 1 资本周转及其速度
  资本周转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分析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以及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可用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来衡量。资本周转时间是指全部预付资本从一定的形式出发,经过资本循环运动,带着剩余价值重新回到原来的资本形式所耗费的时间。资本周转要经过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资本处于生产领域的时间是资本的生产时间;资本处于流通领域的时间是资本的流通时间;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就是资本周转时间。在不同的产业部门和企业中,资本周转时间是不同的,为了计量的统一性,通常以“年”作为资本周转时间的自然计量单位,通过计算一年中资本周转的次数来衡量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如果用U表示“年”,u表示一定量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n表示一年中资本周转的次数,则衡量资本周转速度的公式为:
  n=Uu
  可见,资本的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成正比,而与周转时间成反比。在一年中,资本周转次数越多,周转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资本周转时间越少,周转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重;二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即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下面分析这两个因素。
  2. 2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生产资本的构成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生产资本的构成按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分。
  固定资本是以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这部分资本的使用价值全部加入生产过程,而价值则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损耗程度,逐渐地、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须经过多次生产过程,其全部价值才转移完毕。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价值随着商品的出售而以货币形式逐渐收回,直至使用价值需要更新为止。因此投在固定资本上的那部分资本的价值是一次预付而分批收回的。
  流动资本是以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和劳动力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以原材料等形式存在的这部分生产资本,其使用价值经过一次生产过程,就全部消耗掉,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当产品销售出去之后,它们的价值又全部从流通中周转回来。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生产资本,其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投入的劳动重新创造出来。这部分资本价值也是全部一次加入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而全部从流通中周转回来。因此,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与以原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价值周转方式上是相同的,都是一次预付而一次全部收回其价值的。
  2. 3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资本周转时间等于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资本周转速度。
  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指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转移旧价值并创造新价值的时间。劳动时间的长短主要由产品性质、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等因素决定。非劳动时间主要包括:①劳动对象单独受自然力作用的时间,在此期间,劳动对象发生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变化。②停工时间,如机器设备正常的检修时间,节假日、夜间工人休息时间。③生产资料储备时间,即生产资料已进入生产领域,但尚未投入生产过程的时间。在这三部分非劳动时间里,没有劳动力的耗费,因而不会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所以,资本家总是想方设法缩短非劳动时间,以缩小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差距。
  流通时间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与商品的售卖时间。购买时间的长短主要受生产要素市场的供应状况、供应点的距离和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售卖时间的长短主要受市场需求、产销两地的距离和交通运输条件的制约。在通常情况下,销售商品比购买商品更困难,因此售卖时间占流通时间的较大部分。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资本家总是力图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以加快资本周转,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2. 4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是指预付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其计算公式为:
  预付资本一年内的周转速度=一年内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一年内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
  由此可见,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不仅受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影响,而且还受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影响。在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所占比重一定的条件下,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也越快,反之则越慢。在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一定的条件下,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慢;流动资本所占的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则越快。[3]
  2. 5 可变资本的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由于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带来的,因此,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直接的影响。在这里,抽象掉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中的不变部分,专门考察可变资本的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可变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多少。一般而言,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一定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年中发挥的作用越大,因而创造的剩余价值量越多。
  (2)可变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预付可变资本的数量。在生产规模一定的条件下,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预付可变资本的数量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3)可变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如果以M′表示年剩余价值率,以m′表示剩余价值率,以v表示预付可变资本,以n表示一年中可变资本的周转次数,则年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可表示如下:
  M′=m′vn/v=m′n
  在生产规模和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资本论(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16.
  [2]逄锦聚,等. 政治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0.
  [3]宋涛. 政治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78704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