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大特色产业扶持力度 增加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曼丽 杜振和 王明跃

  摘要:县域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要在培育农业合作组织和特色产业上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农业合作组织来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的活力,通过培育特色产业来提升农业经济发展实力,破解技术难题,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1.020
  1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1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偏低
  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尽管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也衍生了一些农业龙头企业,但总体上产业化程度还不高,农产品加工能力仍然较弱,带动力不强,农户分散经营、劳动生产率不高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具体表现为:一是农产品加工业滞后,农产品优势未能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农业整体效益没有最大化;二是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地位,小生产的生产模式无法应对大市场变化,难以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导致农民收入难以持续提高。
  1.2面临市场变化和气候变化双重压力
  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激烈,而以经营农业为主的分散农户,市场应对能力偏弱,基本上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和市场变化的最大受害者,农产品难卖出,商品率难提高,农民收入难增加。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气候环境变化加剧,各种恶劣和异常的天气越来越频繁,很难做到完全防范、消除突发性恶劣天气对农产品的影响,农民靠天吃饭的现状仍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善。
  1.3农业劳动力数量偏多且素质偏低
  当前农民增收的最大困难,在于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困难。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制约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许多限制农民进城的政策性因素,增加了农民进城就业的成本,相应减少了农民的收入。
  1.4农产品生产成本上涨影响农民增收
  近几年,农产品价格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幅度大大超过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有的生产资料的价格甚至成倍增加,这些都给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民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增收效果一定程度上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所抵消。
  1.5财产性收入增长存在制度缺陷
  能够给农民带来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是房屋和土地,但是农民对这两项财产的所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都受到很多制度的束缚,主要表现在农民的房屋不能上市、土地产权不明晰。同时,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财产基数小,农村居民投资理财能力不强,对金融和理财知识信息理解不足、普及面不广、投资渠道不够通畅等因素都制约着农民财产性收益的增长。
  2培育农业合作组织,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2.1农业合作组织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业合作组织还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小,示范能力不强,土地集中力不够,组织内部在财务、利益分配、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还不健全。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主要是初级农产品,缺乏产品精深加工,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低,难以形成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在信贷、用地等方面均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使其难以成为实施农业项目的重要载体。
  2.2解决的路径
  2.2.1加强引导 对已有的农业合作组织要加以引导,开展多层次、多角度信息服务。为农民引进新技术、新品种,集中或分散对合作社成员进行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播新的经营理念,规范合作组织内部管理。
  2.2.2提供服务 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合作组织经营管理水平,通过示范创建、培育和推广先进经验,让农民真正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切实发挥好典型引路的效果,促使合作组织快速发展。当前国家扶持农业的政策是扶大扶强,只有做强了才能得到国家的支持,也能起到示范作用。应当着重培育一些有一定规模、有影响力、思想开拓、能有带头作用起到示范的大户或专业组织,以点带面逐步发展。农业大户、农业合作组织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初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还要进行整合,进一步扩大规模,更加体现规模效益,实现集约化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培育农业大户和农业合作组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础。
  3培育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3.1建设园区
  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了解群众发展农业生产意愿,并在充分征求乡(镇)意见的基础上,合理布局产业发展园区。通过引导资金、技术、项目、政策等发展要素向规模化园区和种植大户倾斜,努力打造一批成规模、上档次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
  3.2做强龙头企业
  制定龙头企业发展规划,全力推进企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扶持龙头企业提升制作食用菌种技术水平,为菌农提供安全、高产、价廉的菌袋,提升菌农发展食用菌的信心。帮助企业改造设备,加强技术研发,深度开发食用菌产品,不断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发挥聚鲜园冷冻、物流等生产优势,推进企业多元化发展。2015年,佰晟源木耳生产规模达到100万段,带动木耳生产农户60户,发展木耳生产180万段,实现产值87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200万元;嘉亿发展食用菌大棚90栋,达到120栋,年加工食用菌能力达到5000吨,实现年产值2500万元;聚鲜园发展食用菌大棚50栋,实现产值1000万元。
  3.3创新模式
  积极探索农户联合、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基地+农户”等开发经营模式,产生规模效益。鼓励企业与当地菌农结盟联营,探索企业向菌农提供优质菌种和先进种植技术,并负责回收菌农的产品,统一销售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作者简介:李曼丽,本科学历,东丰县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78881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