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钢架拱棚多层覆盖瓜菜轮作栽培模式及管理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结合生产实际,总结了当地拱棚结构及建造要求,并对几种高效生产模式和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钢架拱棚;多层覆盖;瓜菜轮作;栽培
  钢架拱棚瓜菜种植是酒泉市肃州区设施蔬菜主要栽培类型之一,该种栽培方式在当地的推广,较露地蔬菜春季提前上市1个月、秋季延长收获1个月,有效缓解了当地早春及深秋市场蔬菜供应紧张的局面,每667 m2年收入突破万元,每年以333 hm2的速度递增,累计面积已达3467 hm2。
  近年来,在生产实践中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总结出了“钢架拱棚多层覆盖瓜菜轮作栽培模式及管理技术”。即:利用塑料拱棚内增设小拱棚,地面覆膜的3层覆盖方式,早春棚内温度较常规栽培提高2~3℃。春提早种植西瓜,夏遮阳秋延后合理复种番茄、豇豆、白菜、甘蓝等瓜菜轮作种植模式,前茬西瓜每667 m2产量达3000~3500 kg,产值9000~12000元;后茬每667 m2番茄产量达6000~7000 kg,产值12000元;每667 m2年总产量10000~12000 kg,产值12000~15000元。通过延长蔬菜生产期,增加复种指数,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单位面积蔬菜产量,经济效益显著。
  1 拱棚结构及建造要求
  1.1 拱棚结构
  跨度8 m,长度50~60 m,脊高2.0~2.3 m。
  1.2 建造要求
  棚架上弦钢管应采用直径(DN)不小于20 mm,壁厚3 mm的国标钢管,下弦采用直径8 mm的钢筋,拉花采用直径6 mm的钢筋。或采用直径40 mm,内径32 mm的国标钢管焊接,钢架与钢架间距为2.0~2.5 m,钢架之间每隔0.6m设置宽度不小于4 cm的竹竿1根,以增强棚体的承载力;横向拉丝以8号铅丝为主,每隔60 cm设置1根,并将地埋件埋深埋牢;拱棚2头应按图纸设计要求,每边设置3根直径不小于25 mm的国标钢管作支柱;采用三联式放风方式(即最中间用大幅膜覆盖,两边肩部压小幅膜作为通风口,同时在内侧压一道防虫网),上膜后,在外层棚膜上部再压一道防风网及时将风口膜固定好,或每间不少于2道压膜线以提高拱棚的安全性。具体构架见图1、图2。
  拱棚最迟于3月15日搭建完毕。应建在背风向阳、管理方便的土地上,建造时多采用南北向,因为南北向大棚的透光量要比东西向高5%~7%,且光照分布均匀,棚内白天温度变化平缓,建好后及时上膜,以加速土壤解冻,提高地温。
  2 品种选择
  西瓜:抗裂京欣、日本丽都、先锋、强势1代、礼品瓜金秀、玉燕等。
  番茄:朝研299、金粉108、欧盾、中研858、福满柿王等。
  甘蓝:中甘11号、中甘16号、铁头3号、京春早、争春等。
  图1 肃州区塑料大棚钢架整体结构
  图2 肃州区塑料大棚钢架侧面结构
  花椰菜:祁连白雪、世纪新妃、艾菲等。
  娃娃菜:春秋王、白玉春、黄玉春、玲珑娃娃菜等。
  豇豆:之豇28、两头齐、头王、华赣霸王豇等。
  菜豆:泰国地豆王等。
  3 栽培模式
  3.1 西瓜一番茄栽培模式
  西瓜在1月下旬穴盘育苗,3月下旬定植,4月下旬授粉,5月下旬上市。番茄在5月上旬穴盘育苗,6月中上旬定植,8月上旬授粉,9月中旬上市,11月上旬拉秧。
  3.2 西瓜一甘蓝(花椰菜、娃娃菜)栽培模式
  西瓜在1月下旬穴盘育苗,3月下旬定植,4月下旬授粉,5月下旬上市。甘蓝、花椰菜5月中旬育苗,6月中下旬定植,9月上旬上市。娃娃菜6月中旬直播,9月上旬上市。
  3.3 西瓜一豇豆(菜豆)栽培模式
  西瓜在1月下旬穴盘育苗,3月下旬定植,4月下旬授粉,5月下旬上市。在两瓜收获后于6月下旬直播豇豆或菜豆,8月中下旬开始上市。
  4 栽培管理要点
  4.1 西瓜栽培管理要点
  4.1.1 整地起垄
  在上年土壤封冻前,结合整地667m2施腐熟有机肥5~6 m3、过磷酸钙50 kg、硫酸钾10~15 kg、磷酸二铵30~35 kg、微肥1 kg。扣棚1周后,土壤解冻30 cm后起垄,垄宽1.2 m,垄高30 cm,水沟宽60 cm,平整垄面后在垄两边覆盖90 cm地膜保墒增温。
  4.1.2 穴盘基质育苗
  1月下旬在温室内采用穴盘基质育苗。每667 m2用种量500 g,待种子催芽后在苗盘内点播,每孔播1粒。苗床上建小拱棚以保温增温,白天保持21~24℃,夜间15~18℃,小拱棚在夜间要封严压实,并在上面加盖棉帘等保温,覆盖物早揭晚盖,增加光照,连续阴天要有人工增光措施,移栽前1周进行低温炼苗,苗龄30 d即可移栽。
  4.1.3 移栽定植
  在3月底4月初,当棚内10 cm深土温稳定在12℃以上,最低气温在8℃以上时,即可选无风晴天定植。定植时用开穴器或瓜铲在盖好的地膜上先打穴孔,然后将幼苗植入定植穴中,用穴边潮土将幼苗根部压实,使根部与土壤紧实,防止“吊苗”,同时用移栽灵1500倍液浇灌定植穴:采用大拱棚内加盖小拱棚,垄面覆盖地膜的3膜覆盖技术,定植4~7 d后,依据土壤湿度沿垄沟灌定植水,水位距离垄面1/3。每垄定植2行,错位定植,匍匐蔓株距0.4 m,每667 m2定植1800~1900株;吊蔓株距0.3 m,每667 m2定植1900~2000株。
  4.1.4 定植后田间管理
  4.1.4.1 温度管理 移栽后随时关棚、放风,调节棚内温度。缓苗前白天保持30℃,夜间15℃以上,缓苗后白天保持25~28℃,夜间12℃。湿度保持在70%左右。   4.1.4.2 水肥管理 (1)催棵水。缓苗后,西瓜生长迅速,进入团棵期(5叶期),为了促进植株生长,使其迅速伸蔓,要及早灌水追肥,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磷酸二铵10 kg,随后在畦沟内灌水,促进根系发育。(2)膨瓜水。果实坐稳后,幼瓜鸡蛋大小时再灌1次膨瓜水,随水每667 m2追硫施酸钾15 kg、高效复合肥20 kg,同时追施生物菌肥农大哥。西瓜膨大期可视情况再灌1次小水,一般以沟的1/3为宜,在结瓜后期用质量百分比0.3%磷酸二氢钾或0.2%~0.3%尿素溶液叶面喷雾,进行根外追肥,也可喷施一些西瓜素、大丰素、氨基酸、有机生态肥等,每隔10 d施肥1次。
  4.1.4.3 整枝 (1)匍匐蔓。每垄2行瓜蔓呈对头式拉蔓压蔓,当瓜蔓长至20 cm时及时选留蔓,选留1条健壮蔓进行生长,用土块轻压。选留第2雌花坐瓜(第9~11节坐瓜最佳),瓜前侧枝一律摘除。(2)吊蔓。当瓜蔓长至20 cm时及时选留1条健壮蔓进行吊蔓,选留第2雌花坐瓜(第9~11节坐瓜最佳),瓜前侧枝一律摘除。
  4.1.4.4 人工辅助授粉 在开花期每天8:00-11: 00进行1次人工辅助授粉,方法是将当天开放的雄花摘下,去掉花瓣,在雌花柱头上反复涂抹,授粉量要大而均匀,直到瓜坐住为止。阴天尽量不要授粉,以免出现畸形瓜。
  4.2 番茄栽培管理要点
  4.2.1 穴盘基质二级育苗
  番茄采用穴盘基质二级育苗,在开阔地带建立苗床,先利用基质培育子叶苗,再分苗于穴盘内,并注意保湿、防虫及适量遮光,苗龄35 d即可定植。
  4.2.2 移栽定植
  定植前1周,用质量百分比1%的高锰酸钾喷施架材、棚膜和土壤,并密闭风口进行高温闷棚消毒。定植前1 d用质量百分比50%的多菌灵800倍液对穴盘苗进行消毒。采取双行错位定植,株距40~45 cm,定植深浅程度与原栽培面持平。定植后穴内浇灌移栽灵,定植3 d后浇缓苗水。
  4.2.3 定植后管理
  4.2.3.1 温湿度管理 秋季注意夜间保温,夏季加强通风。一般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温保持在15℃以上。空气湿度保持在75%~80%。盛夏季节在棚膜面上覆盖遮阳网,防止高温日灼。
  4.2.3.2 水肥管理 根据气候变化和植株长势灵活掌握灌水次数及灌水量。前期干旱需要浇水时,可浇小水,防止秧苗徒长,开花结果后每隔7~10 d浇水1次。定植后20 d结合浇水追施屎素、磷酸二铵或三元复合肥的混合肥料,以后每隔15~20 d追肥1次,结果初期每667 m2用量以25 kg为基础,逐次增加,盛果期达到30 kg,全生育期追肥5~7次。结果盛期需叶面喷施质量百分比0.2%钙肥和磷酸二氢钾2~3次。
  4.2.3.3 植株调整 采用吊蔓单干整枝,及时疏花疏果,每穗留3~5个果实,6穗果后掐头,并及时摘除黄叶、老叶和病叶。
  4.2.3.4 保花保果 于番茄花期9:00-10: 00时用20~30 mg/L的防落素或番茄灵溶液喷花,促进坐果。
  4.3 病虫害防治
  田间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红蜘蛛等。病害主要有西瓜的蔓枯病、枯萎病、白粉病;番茄的早疫病、灰霉病、叶霉病、病毒病等。
  防治病虫害应坚持预防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原则。防治蚜虫、白粉虱可用质量百分比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防治斑潜蝇、红蜘蛛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杀螨净2000倍液。蔓枯病可用质量百分比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防治枯萎病在定植时667 m2用质量百分比50%多菌灵5 kg拌细土100 kg拌成药土,撒在穴内做预防处理,定植后在发病初期可用质量百分比3.2%恶甲水剂600倍液。白粉病可用质量百分比50%多硫悬浮剂200~300倍液防治。番茄早疫病在发病初期喷施质量百分比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灰霉病在花期喷施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 000倍液;叶霉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病毒病在发病初期喷施3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防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84394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