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非耕地日光温室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总结了非耕地日光温室病虫害发生规律,分析了病虫害发生原因,提出了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以期对非耕地日光温室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耕地;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 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辖区内广泛分布着盐碱地、沙地、沼泽、裸岩、石砾地等难以利用的土地,为了促进产业进一步发展,肃州区依托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在大量存在的盐碱、荒漠、砂石等非耕地上建立了一批日光温室示范区,加大了盐碱、砂石地开发利用率,有效解决了日光温室建造与占用耕地的矛盾。但是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病虫危害越来越严重,制约了非耕地日光温室的发展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为了确保非耕地日光温室的可持续发展,现将非耕地日光温室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 非耕地日光温室病虫害发生规律
  由于受温室环境密闭、湿度大、光照弱、周年生产等因素影响,作物病虫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病虫害种类越来越多
  因周年生产、适宜的温室环境等因素影响,病原菌和虫源逐年累积,导致日光温室病虫害发生严重。同时,由于非耕地日光温室和设施栽培的飞快发展,种植的蔬菜种类越来越多,加之名优新特品种的引进、商品菜的调运,寄主作物十分广泛,致使病虫害种类也逐年增加。据研究,在蔬菜上出现的真菌性病害约有1000种,常见的有800种左右,占整个蔬菜病害的80%;蔬菜细菌性病害约有300种,常见的有100余种,占整个蔬菜病害的10%左右;蔬菜病毒性病害有200种左右,常见的有50种左右,约占整个蔬菜病害的5%。
  1.2 生理性病害时有发生
  因盲目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以及温室长年覆盖或季节性覆盖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分平衡,引起蔬菜抗逆性减弱,蔬菜易发生中毒、沤根、营养失衡等生理性病害。低温会造成冷害、冻害和畸形果。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蔬菜的品质。
  1.3 气传病害、高湿型病害流行蔓延
  日光温室环境密闭、光照弱、通风排湿困难,温室中相对湿度经常高达90%以上,使得植株结露时间长,从而导致一些通过气流传播病害和低温高湿性病害发生严重。
  1.4 细菌病害发生普遍
  细菌性病害在温室蔬菜作物上发生极为普遍。蔬菜上出现细菌性病害约有300种,常见的有100余种,占整个蔬菜病害的10%左右。细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斑点、溃疡、萎蔫、坏死及腐烂等,植株一旦染病,多是整株感染,且病情发展迅速,很快致死,造成绝收。
  1.5 害虫繁殖速度加快,危害增加
  日光温室蔬菜实现了周年生产,然而,适宜的温室环境使得一些害虫繁殖速度加快、世代增多,且可周年繁殖与危害,再加上自然控制因子难以发挥作用,从而导致日光温室蔬菜虫害发生严重。
  1.6 抗性强,防治难度大
  在保护设施内病虫害周年发生,害虫各种虫态(若虫、卵、幼虫、成虫)混生,防治适期难以掌握,且生产上过分依赖于化学防治,用药量大,施用频率高,病虫害抗药性明显增加,防治难度大。
  2 成因分析
  2.1 常年连作,轮作倒茬困难
  瓜菜枯萎、茄子黄萎、番茄细菌性青枯、疫病、根腐病等土传性病害,药剂防治效果很差,必须通过嫁接换根或轮作倒茬进行防治。而日光温室一旦建成,难于移动,又不易轮作倒茬,致使土传性病害逐年加重。
  2.2 温室环境适宜引发病虫害
  日光温室作物可以周年生长,周年供应,病虫害就有了稳定的寄主,专化性强的严格寄生菌发生严重;日光温室环境密闭、通风排湿困难,易引发灰霉、早疫、晚疫、霜霉、黑星、菌核、疫病及细菌性角斑等病害;日光温室内的光照强度只有外界同等光照强度的50%~60%,蔬菜长势弱,抗病性差,易发生弱寄生性病害。
  2.3 自然天敌(包括一些有益微生物)作用微弱
  由于长期使用农药,导致自然天敌数量极少,作用微弱。
  2.4 管理不精细
  部分生产户管理不够精细,导致植株自身抵抗能力下降,给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
  3 防治中存在问题
  3.1 农户存在重治不重防的观念
  农户在生产中忽视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预防病虫害,只在发现病虫害的时候,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增加病虫的抗药性,影响了蔬菜的品质。
  3.2 不注意棚室内消毒灭菌
  近几年经济效益比较好,有些农户一年四季不分季节种植,不休闲,不轮作倒茬。换茬时又不进行高温闷棚,不仔细铲除棚内病虫害,造成棚内多种病虫害滋生,病虫害发生严重。
  3.3 不能准确识别病害,无法对症下药
  农户经常分不清真菌性病害与细菌性病害、药害与肥害、低温冻害与病害、缺素症与病毒病,导致用药不对症,重复喷药,增加种植成本。
  3.4 不注意棚室外消灭病原
  由于非耕地日光温室都建设在连片示范区内,温室较多,部分农户不注意棚室外卫生,在温室外堆放病枝、烂叶、烂果,这些病残体上存在大量病菌、虫卵,如果不及时进行清理深埋、烧毁,就会不断向外释放病菌和虫害,随着人的走动和风流、气流的传播,易导致病虫害连片发生。
  3.5 不能科学实施化学防治
  大部分农户一看到蔬菜得病有虫,就会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既不能对症下药,又不按计量配药。同时,几种农药混配,不但不能有效防治病虫害,反而造成农药残留严重,影响蔬菜安全。
  4 防治策略
  非耕地日光温室病虫害防治应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   4.1 大力加强农业防治措施
  4.1.1 选用抗(耐)病虫良种
  通过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针对性选择适合当地栽培条件的国内外优良品种,以增强蔬菜作物自身的抗逆性和抗病性,实现高产高效目标。
  4.1.2 合理轮作倒茬
  同科蔬菜均有相同或相似的病虫害,因此设施蔬菜栽培最好进行轮作倒茬,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
  4.1.3 及时清洁田园
  在播种、定植前或前茬收获后,及时彻底地清除残枝败叶及病残体,铲除杂草,消灭病虫中间寄主,生产过程中晴天中午及时摘除病老残叶、残花等病残体,减少病虫危害。
  4.1.4 选择无病种苗或进行种子消毒处理
  种子最好选用包衣种子。非包衣种子播种前选晴天晒种2~3 d,通过阳光照射杀灭附着在种皮表面的病菌。茄果类、瓜类蔬菜种子可用55℃温热水浸种10~15 min;豆科或十字花科蔬菜种子可用40~50℃温水浸种10~15 min,或用10%盐水浸种10 min。种子消毒可将种子里混入的菌核病、线虫卵漂除或杀死,防止菌核病和线虫病发生。
  4.1.5 采用基质穴盘培育无病虫壮苗
  在无病虫危害的设施内,采用无土穴盘育苗。播种前进行基质消毒处理,出苗后加强莳床管理,定植时选用优质适龄壮苗。
  4.1.6 科学配方施肥
  依据各类蔬菜需肥规律及栽培基质的供肥特点进行科学配方施肥,科学选择追肥、叶面喷肥的种类及配比,增强植株生长势和对病害的抵抗能力,减轻病害发生。
  4.1.7 推广应用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关键技术
  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可最大限度地创造适合蔬菜植株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将病虫危害降到最低。
  4.2 强化物理防治措施
  4.2.1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
  频振式杀虫灯可广泛诱杀蔬菜作物上多种有飞翔能力的害虫成虫。将杀虫灯吊挂在牢固的物体上,然后放置在设施内,每台控制面积为1.5~2 hm2,吊挂高度与蔬菜作物等高,一般距地面1.2~1.5 m。
  4.2.2 新型性诱剂诱杀雄蛾
  根据设施内蔬菜靶标害虫种类选用不同的诱芯,一般每667 m2使用1~2个不同种类的诱捕器。诱捕器固定在竹竿上插于田间,诱捕器底部高于作物20 cm左右,30~40 d更换1次诱芯。
  4.2.3 色板诱杀害虫
  黄板诱杀粉虱、蚜虫、斑潜蝇等害虫,蓝板诱杀蓟马、种蝇等害虫。在田间悬挂黄板或蓝板,高度略高于植株顶部,每667 m2放20~30块,当色板粘满虫子时及时更换。
  4.2.4 防虫网阻隔害虫
  利用防虫网,可有效防止蚜虫、白粉虱、斑潜蝇、夜蛾等多种害虫侵入。防虫网隔虫是夏秋季节育苗的最佳选择。
  4.2.5 高温闷棚灭菌
  充分利用夏秋季节高温期闷棚灭菌。具体操作是栽培槽中加入新料后,与旧料充分混合,浇透水,铺上地膜,选晴天盖棚膜密闭棚室7~10 d,使棚内最高温度达50~70℃,可有效杀死设施内及基质中病原菌和害虫。
  4.3 优化生态防治措施
  4.3.1 加强综合调控
  根据季节和各类蔬菜生育期不同,合理调控温室的光、温、湿度。 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从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蔓延。
  4.3.2 推广滴灌技术
  通过实施膜下渗灌、滴灌技术,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防止沤根死秧。
  4.3.3 冬季增温补光
  冬季温室生产中,通过增温补光、应用反光膜等措施,改善光照条件,提高冬季温度,有效减轻冻害和各类病害的发生。
  4.4 推广生物防治措施
  4.4.1 以虫制虫
  利用瓢虫、草蛉、捕食螨、小花蝽等捕食性天敌和丽蚜小峰、赤眼小峰等寄生性天敌防治蚜虫、白粉虱等害虫。
  4.4.2 推广应用细菌、病毒、抗生素等生物制剂
  利用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防治各科蔬菜害虫;应用阿维菌素防治菜蛾、斑潜蝇、白粉虱、根结线虫等;应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防治白菜软腐病、角斑病等;应用多抗霉素、抗霉菌素防治霜霉病、白粉病等。
  4.4.3 推广应用植物源农药防虫
  利用艾叶、南瓜叶、黄瓜蔓、苦瓜叶等浸出液对水喷雾可防治多种蔬菜害虫;利用辣椒、烟草浸出液对水喷雾,可有效防治蚜虫、白粉虱、红蜘蛛等害虫。
  4.4.4 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
  通过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如除虫脲、抑太保、卡死克等,干扰害虫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使害虫缓慢而死。此类农药对人畜毒性低,对天敌影响小,对环境无污染。
  4.4.5 推广应用农药残留降解技术
  利用高效农药残留降解菌消除基质、水体、蔬菜植株及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如采用农药净1号水剂,可降解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农药净2号,可降解氯氰菊酯类农药残留。农药残留降解菌一般在喷洒农药2 d后进行,也可喷药前喷洒巴母兰无毒保护剂400倍液,使叶面形成高分子脂膜,达到预防农药污染效果。
  4.4.6 推荐生物防治药剂
  0.5%印楝素乳油800~1000倍液、或奥绿1号700~1000倍液、或5%除虫菊素乳油1000~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5000倍液;除虫菊素、武夷菌素、菌克毒克、克菌康等常规喷雾。
  4.5 科学实施化学防治
  4.5.1 合理选择农药种类
  应用化学农药防治设施蔬菜病虫害,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优先选用粉尘剂、烟剂,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4.5.2 适时对症下药
  依据设施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在最佳防治期内及时准确用药防治。
  4.5.3 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坚持按计量要求用药,克服长期单一用药;坚持交替用药,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多种病虫害同时发生时,采取混合用药,达到一次用药防治多种病虫害的目的;根据天气变化灵活选用农药剂型和施药方法,如阴雨天气宜采用烟雾剂或粉尘剂防治,可有效降低设施内湿度,减轻病虫危害。
  4.5.4 严格控制施药安全间隔期
  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中规定的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规范使用化学药剂;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严禁在安全间隔期内采收蔬菜产品。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推出农药喷雾手机应用程序
  近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果推广部推出了一款能够用于农药喷雾测算的手机应用程序。该程序名为农药喷雾计算器或Spray Calc,目前支持苹果和安卓两大智能手机系统,该程序包含了与喷雾校准相关的多种功能。Spray Calc创建并校准喷雾器功能可协助喷雾人员精确测算农药喷雾情况。未来,该程序还会开发桶混测算等新功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84394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