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四川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产业结构问题不仅影响着一个地区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质量,也影响着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潜力和后劲。文章通过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分析四川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产业结构层次低、缺乏明显的优势产业、在区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等问题,提出了促进三次产业结构提升、发挥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合理定位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承接产业转移等调整优化建议。
  关键字:产业结构;四川省;三次产业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总量的增长已不再是经济发展中的唯一特征,在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的转换已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确定主导产业,对四川省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国内学者徐杏认为就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制约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包国宪等从分析虚拟经营的特点入手,提出通过实施虚拟经营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宝音等通过确立内蒙古主导产业的支柱产业对内蒙古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刘艳婷通过分析西部大开发给四川省带来的机遇和四川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黄勤提出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四川产业结构的调整。
  一、四川省产业结构现状
  四川省作为我国的西部省份,在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扶持下,GDP值一直保持稳步增长,而2008年“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危机,GDP增长出现巨大波折。2007年GDP比上年增长14.5%,而2008年只比上年增长11%,下降了3.5%。灾后重建中,四川省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推出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使得2009年GDP增速恢复为比上年增长14.5%,2010年增长速度稳步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生产总值构成发展演进基本符合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三、二、一”演变的规律:在三次产业产值不断增加的同时,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大。第一产业总体呈平稳下降,1978为44.5%,2010年为14.4%。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曾呈现出下降和保持不变的趋势,1978年为35.5%,2000年仍仅占36.5%,但是已经超越第一产业所占比重,2000年以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开始稳步上升,2010年为50.5%。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则在波折中前行,1978年为20%,之后稳步上升,到1995年超过第一产业,2000年达到最高,为39.4%,超过了当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2.9个百分点,之后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到2010年,下降到35.1%,其间,2009年出现过小幅度反弹。
  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在2000年后的比重变化主要受到“十五”规划的影响,“十一五”使“十五”产业结构的变化保持平稳发展。2000年后第二产业比重增大而第三产业比重下降,主要原因为第二、三产业都在不断增长的同时,第二产业总产值增加速度更快,从而在产业结构中抵消了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而2009年第三产业出现的反弹,则是四川省在灾后重建中的一系列针对第三产业的刺激计划,使得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加快,而在产业结构中得到显现。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结构层次低
  目前,全国产业结构已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一产业持续下降、第三产业逐步上升的形式,而第二产业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相比之下,四川省产业结构层次相对偏低,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且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如表1所示,2007年,四川省三次产业的GDP比重分别为19.2%、44%和36.8%,呈“二、三、一”型结构,但与同期全国产业结构状况相比,四川省第一产业产值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则稍低于全国。
  如表2所示,到2012年,四川省三次产业GDP比重发展为13.8%、51.7%和34.5%,产业结构有了明显改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5.4%,第二产业提高了7.7%,而第三产业则下降了2.3%。经过5年的发展,第二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更加明显,而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有所减慢。尽管2012年四川省产业结构有所改善,但在第二产业迅速发展且所占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同时,第一产业比重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则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四川省产业结构总体上还存在不合理、层次较低的问题,有待提升。
  (二)缺乏明显的优势产业
  优势产业对地方的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带动和引导作用。但在目前四川省的发展状况中,汽车制造、油气化工、饮料食品和现代中药等产业的优势没有的到充分发挥,而是形成了地方保护主义。这使得许多地区的优势产业雷同,造成各地区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生产力水平停滞不前的严重后果。
  (三)在区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川省作为中国的西部大省,主要优势体现在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上。相对东部地区,资源密集型产业如能源、冶金、烟酒等比较劣势。在区际贸易中,四川省以初级产品换取东部地区附加值高的工业成品,利益大都被东部发达地区获取。并且,四川的资源密集型产业易陷入粗放式发展,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构优化调整对策
  (一)促进三次产业结构提升
  针对四川省产业结构中比重不均的情况,需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在继续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向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乡村旅游的发展为此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可在人口政策上实行倾斜,加大对农业人口的文化教育与技能培训,使其具备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基础和技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二)发挥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科技进步在产业结构提升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科技革新与科技革命会促进各产业的渗透与融合,促进边缘产业的产生,有助于三产结构的优化。四川省要将高新科技运用于三大产业,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以建设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为目标,利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技术促进农业向工业、智能化发展,如提升川茶、川酒和川竹的加工与包装等。
  (三)合理定位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
  四川省应继续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如食品制造、医药化工、矿产加工等。同时,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西昌、绵羊等地可充分利用科技和人才优势,大力发展科研,并将科研优势转化到产业中去,着力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机构。都江堰、峨眉、乐山等地要健全旅游服务业,提升服务档次。
  参考文献:
  [1]徐杏.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联动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3).
  [2]包国宪,李华,顾波军.以虚拟经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J].科技管理研究,2006(08).
  [3]宝音,包玉海,阿拉腾图雅.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研究[J].经济地理,2001(21).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8481982.htm